童秀娟
【關鍵詞】 幼兒;秩序;彩泥畫;專注力;培養;訓練
【中圖分類號】 G633.9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09—0041—01
所謂專注力也被稱之為“注意力”,是指個體對某一事物或活動極為專心的一種心理狀態。由于人的注意力,尤其是幼兒的注意力很容易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如果不能對其及時進行糾正,可能會對幼兒的學習產生直接影響,因此對幼兒進行專注力培養是極有必要的。本文也將以此課題為中心,對幼兒專注能力培養方式展開全面探究與分析,期望能夠為幼兒專注力培養提供一定啟示。
一、通過動作訓練,培養幼兒專注力
本文將以彩泥畫教學活動為例,對動作訓練專注力培養模式進行論述。彩泥畫屬于一種新型繪畫藝術,其主要以無毒無污染的彩泥作為主要作畫材料,操作較為便捷,即便是沒有繪畫功底的幼兒,也能很快上手制作出豐富多樣的彩泥作品。同時作畫需要用竹簽或鑷子將彩泥按照自己的想法粘貼在地板上,想要保證畫面和諧,幼兒就需要按照一定順序,逐步進行彩泥填充,且要對彩泥薄厚程度進行合理掌握,以保證畫面的立體感。在活動過程中,幼兒的動手能力以及專注能力都能得到有效的鍛煉,能幫助幼兒逐漸養成認真、細心做事的習慣。
在實際訓練過程中,老師要在一段時間的訓練之后,給幼兒足夠的自主空間,要讓幼兒認識到自己在作畫過程中是獨立的,要設立不同的情境題目,保證幼兒對彩泥畫的熱情,從而使他們可以真正投入到作品創作之中,進而在活動過程中對他們的專注能力進行培養。
二、通過秩序引導,培養幼兒專注力
秩序是指不混亂、有條理的情況,屬于幼兒內在需要的一種,如果他們對秩序的要求得到了滿足,他們就會產生一種快樂感,其專注力也會在規則環境中得到萌發,是進行幼兒注意力培養的有效手段之一。按照蒙特梭利環境理論,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較為有序、自然以及美的學習區域與環境,可以在園中設置自然人文區、日常生活區以及語言區等區域,并要按照各區域特點在其中放置相應的物品與設施,要按照物品實況對區域內部相應規章制度進行制定,例如應要求幼兒輕拿輕放物品、及時對物品進行收納以及不要打擾其他同學等等,以便為幼兒創造出更加理想的區域空間,從而通過有序、安靜的區域氣氛,對幼兒內在學習意愿進行激發,確保他們可以在區域內部更加積極、專注地進行各項活動。
三、通過木制玩具,培養幼兒專注力
幼兒的愛玩天性極強,對于感興趣的事物,尤其是玩具有著極大的好奇心,老師應利用幼兒這一性格特點,通過對木制玩具以及其他玩具的運用來完成幼兒專注力教學目標。
以木制玩具為例。木制玩具種類較為多樣,其中尋路類木制玩具極為適合專注力培養使用。老師可以利用現代幼兒比較喜歡的動畫人物,像小豬佩奇、巧虎或熊大熊二等,制定出卡通人物木制玩具,并利用這些玩具設置出尋路探寶游戲。在具體游戲開展過程中,老師首先應通過“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什么是寶藏嗎?”以及“老師這兒有份寶藏,你們想得到嗎?”等問題,激發起幼兒的參與興趣;其次,要利用設置的各種關卡,持續帶動幼兒闖關樂趣;最后,要在幼兒闖關過程中,對其進行適當的引導,以幫助幼兒取得最終的“勝利”。通過這種類型的游戲,能夠督促幼兒為解決關卡而參與到木制玩具的研究之中,幼兒在活動中其專注能力可以得到切實鍛煉,達到理想的培養效果。
四、給予幼兒空間,培養幼兒專注力
在對幼兒專注力進行培養過程中,老師要打破傳統說教教育模式,要按照幼兒的理解能力與理解方式,給予幼兒一定的空間,為他們創造出相對安靜的環境,合理利用生活情境,對幼兒展開專注力訓練。
例如可以通過讓幼兒進行“工作”的方式,對其專注力進行培養。由于進入幼兒園的幼兒都已具備一定的動手能力,老師可以利用這一點,按照幼兒年齡情況,讓其做一些較為簡單的工作,像洗水果與蔬菜等。在“工作開展”之前,老師要告知幼兒一些注意事項,并為他們穿戴上圍裙、套袖等必要防護措施。在具體清洗時,老師也不要對清洗方式進行過度講解,而是拿一個水果在前面進行示范。而這時老師會發現,幼兒會較為專注地對老師清洗方式進行觀察,并主動對手中的水果進行清洗。在整體教學過程中,老師并沒有對幼兒進行過多指導,但卻為幼兒創造出了一個較為良好的專注環境,為幼兒提供了專注工作機會,其培養效果也能達到相應培養水平。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