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留群
摘要:古老的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包含了高尚的道德準則、完整的禮儀規范和優秀的傳統美德。然而,進入近代以來,我們不僅“硬件”落后,更關鍵的是我們燦爛的文化“軟件”,也被忽視了。尤其在農村,傳統文化中的禮儀教育幾乎是一片空白,每每看到接近成年的高中生所作所為,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痛。因此,就教育的本質而言,一個極為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讓高中生養成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提高他們的道德水平和綜合素質,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關鍵詞:禮儀;農村;傳統文化;教育;高中生
文明禮儀是人際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培養學生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有利于維護社會道德并展現國民素質。然而,由于農村學校教學質量相對較差,加之缺少適當的家庭教育,以及周圍不良的社會環境的影響,導致我國農村中學生所接受的文明禮儀教育普遍落后,從而對學生的個人發展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作為一名農村高中的思想政治課老師,結合禮儀教育在農村高中教學中的實際情況,迎著國家大力倡導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春風,提幾點自己的建議和看法。希望能實現“約之以禮”的目標。
一、什么是禮儀教育
著名的史學家錢穆先生說:“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思想就是‘禮”。就一般意義而言,所謂“禮”,是一種道德規范??鬃釉唬骸岸Y者,敬人也?!泵献觿t道:“有禮者敬人。”由此可見,“禮”的基本要求,就是以尊敬自己、尊敬他人,來具體協調人際交往與人際關系。所謂“儀”,則指的是“禮”的具體表現形式,即具有可操作性質的、“禮”的規范化做法。簡言之,禮儀即一系列律己、敬人的規范化的具體表現形式。
二、農村高中學生文明禮儀狀況
目前,在校的學生多數為獨生子女,家長望子成龍追求分數,養成教育反而被淡化甚至放棄。我校是一所農村高中,學生大部分基礎薄弱,思想上進取心不強,學生文明禮儀習慣差。有不少屬于留守學生,基本上是由祖父母監管,這些學生的家庭教育存在嚴重的問題。德育工作具有一定的難度,家長知識水平不高,沒有時間,沒有方法對孩子進行教育,這些孩子在行為習慣,文明語言方面做的很不夠??偨Y起來目前農村高中生文明禮儀現狀表現為:
1.對文明禮儀知識知之甚少。
2.對講究文明禮儀的認識不高,對應有的禮儀不重視,禮儀觀念淡薄。
3.缺乏約束,缺乏引導。
以上因素,致使很多中學生在學校里不會尊重他人,不會禮讓,在家里不懂孝敬長輩,唯我獨尊,為所欲為,在社會上不懂怎樣稱呼他人,甚至隨心所欲,滿口粗言濫語,導致在很多人心目中是“不夠禮貌,沒有修養”
三、培養農村中學生文明禮儀習慣的措施
站不倚門、話不高聲;夾菜不過盤中線;稱呼長輩必須以“您”開頭,我們在日常教學中,對學生的要求非常具體,以養成習慣為目標,具體要求如下:
(一)課堂禮儀:遵守課堂紀律是學生最基本的禮貌。
1.上課:上課的鈴聲一響,學生應安靜地端坐在教室里,恭候老師上課,當教師宣布上課時,全班應迅速肅立,向老師問好,待老師答禮后,方可坐下。
2.聽講:在課堂上,上課要認真聽講,不睡覺,不做小動作。更不允許做與課堂無關的事。注意力要集中,獨立思考,重要的內容應做好筆記。
(二)服飾儀表:服飾儀表整潔、大方,學生不準不燙發、化妝、佩戴首飾。服裝要與自己的家庭條件相適應,不能向家長提超出家庭承受能力的要求,給家長增加不必要的負擔。
(三)尊師禮儀:天地君親師,師徒如父子。古人的話道出了老師在社會和學生心中的位置;學校作為教育機構、作為老師的工作場所更應該注意培養學生的尊師禮儀。學生與老師相遇時,應主動向老師行禮問好。學生不能直呼老師名字,更不能給老師起不雅外號,進入老師辦公室要經過老師允許,在老師的辦公室,不能隨便翻動老師的物品。學生對老師不應指指點點,評頭論足,上課起立向老師問好,下課起立向老師道再見。
(四)同學之間禮儀:“義”是我國的傳統道德觀念。在現在學生中產生了不辨是非的“俠義”“江湖義氣”,使學生誤入歧途,老師應該教育學生批判地繼承傳統文化。不知從何時起,同學之間變得越來越隨意,隨意到臟話說的像平常話,學生之間根本感覺不到臟話不好,致使校園里臟話隨處可見,和我們的傳統文化教育格格不入,因此,學校有必要加強同學之間的禮儀教育。同學間可彼此直呼其名,但不能用不禮貌用語稱呼同學
(五)尊敬父母: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孝”歷來被看作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過去,人們推崇“父母在,不遠游”,現在,社會倡導“?;丶铱纯础薄V腥A民族向來以孝傳天下,可如今孝文化好像有點不被重視,尤其在年輕人中,不懂得感恩,經濟不能獨立的啃老,靠老,經濟能獨立的則很少回家,和父母多多相處。學校要肩負起教育的重任,離家道別,回家道安,幫助長輩做力所能及的事,不任性。
作為高中生,應該在中學階段培養個人素質。對中學生進行系統的禮儀教育,也正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應有之義。
參考文獻:
[1]學者:有機融合“法治之國”與“禮儀之邦” .中國社會科學院網
[2]禮儀之邦和禮義之邦 .網易新聞
[3]用傳統文化重建“禮儀之邦” .網易新聞
[4]接待禮儀(第二版) 金正昆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