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庚彪 魯彩兒
【關鍵詞】 小學語文;寫作水平;興趣;閱讀;評價
【中圖分類號】 G623.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06—0098—01
寫作能力是學生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寫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從培養興趣、加強閱讀、有效評價、鼓勵勤寫日記等方面提高小學生寫作水平。下面,筆者談談如何有效提高小學生寫作水平的策略,與同行探討。
一、培養興趣,端正態度
“作文好難!”每到作文課,學生常會發出這樣的感慨。這種畏懼心理成了學生寫好作文的主要障礙,消除作文畏懼心理的最佳辦法便是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方式改變學生怕寫作文的狀況,教師訓練學生寫人記事時,可先組織一次講故事活動,讓學生講講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身邊熟人,說說他們的外貌,講講他們的故事。講完后,教師可適當點評,幫學生把故事敘述得更完整,人物形象更鮮明。最后,要求學生把活動中講述的內容寫在作文本上。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又達到了寫作訓練的目的。此外,教師還可以圍繞寫作要求,適當舉辦辯論會、演講比賽、演課本劇、小品等活動,讓學生自己動手寫講稿、寫劇本,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主動融入其中,進而愛上寫作。只有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端正了寫作態度,才能挖掘出寫作潛力。如此一來,寫好作文就不再是難事了。
二、加強閱讀,汲取營養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首先,應充分利用教材資源。教材里的文章大多是名家之作,適合學生閱讀,教師在平時講讀課文時,應根據課文內容,結合具體語境,把文章的寫作方法、寫作特點等知識適時地向學生滲透。通過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讓學生逐步掌握一些寫作知識。如,《景陽岡》中,分別用“撲、掀、剪、吼”和“掄、劈、揪、按”等動詞將老虎和武松的動作寫得井然有序、生動形象。在講讀時,可讓學生體會恰當使用動詞的好處,進而讓學生掌握這種方法,有意識地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其次,增加課外閱讀,讓學生多方位汲取營養。《語文課程標準》要求“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大量的課外閱讀不僅開拓了學生的視野,更讓他們有了更豐富的知識儲備。教師可通過一些活動,培養學生們的讀書興趣,讓他們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在學生讀書的過程中,教師應有目的地進行指導,讓學生讀有所得。如,引導學生摘抄好詞好句,背誦好的片段,學習開頭結尾的寫作方法等。這種讀寫結合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寫作水平。
三、有效評價,幫助提高
在作文教學中,寫前指導固然重要,但批改、評價這些環節也不容忽視。按慣例,教師在批改時幫學生糾正字、詞、句等方面的錯誤后,往往加注一些評語來評價作文的優點和不足,最后用分數劃分等級。如果這些評價沒有新意,自然引不起學生的注意,也起不到評價的預期效果。所以,教師可以用不同的評價形式,如,一名學生作文只寫了400多字(規定600字),并且字跡潦草,錯別字連篇,但文章構思新穎。教師可給他打這樣的分數:“95-20-15”,并且在每個分數下作解釋:95分——構思新穎,有創新精神;減20分——由于字數不夠;減15分——由于書寫潦草,有錯別字。這種別樣的評價,相信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促使學生揚長補短,收到良好的訓練效果。另外,還可以變換評價方式,以教師評價為主,學生自評或互評為輔,達到取長補短、以優帶差、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勤寫日記,積累素材
寫作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見效。鼓勵學生堅持寫日記,既能訓練其表達能力,又能積累作文素材。當然,這種日記不必拘泥于一日一記,但要時時提醒學生每天堅持寫下去。之所以不是一日一記,就是因為學生大多對寫作有畏懼心理,如果強迫他們每天都寫,很可能會出現流水賬似的文章,這種習慣到了中學恐怕都不好改,甚至有可能讓學生由此而厭惡作文。
因此,日記一定要循序漸進。如果一天中發生了什么特別的事情便可以記下來。如,第一次幫爸媽做早餐,自己整理書柜,去游樂園度周末,假期跟父母旅游,到別人家做客,等等。如果能長期堅持寫日記,不僅養成了良好的寫作習慣,而且積累了大量的寫作素材,學生的作文水平就會“與時俱進”。
寫作能力是學生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而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只要教師想辦法因勢利導,挖掘學生讀和寫的潛力,就一定會找到培養學生寫作興趣、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編輯: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