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鳳云
摘要:新課改,提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作為一線教師,應及時轉變觀念,做好主導者應做的準備,營造適宜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小組合作,主動探究。學生作為探究性課堂教學的主人,根據教師提供的條件,明確探究的目標,思考探究的問題,掌握探究的方法,以達到提升課堂效果,培養學生素質和能力的目的。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合作探究
伴隨著社會的進步,教育教學領域的改革,為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也在推陳出新。21世紀的教改,要求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題,以教師為主導。因而教師應與時俱進,更新理念,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中心。
介于此,我的課堂教學以學生合作探究為主,以期達到培養學生素質和能力的目的。
一、探究式課堂具有的特征
新課改以來,“合作探究”頻頻出現在教師視野中。那么,究竟探究性課堂教學呢?所謂探究性課堂教學,就是以探究為主的教學。具體說它是指教學過程是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以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為前提,以現行教材為基本探究內容,以學生周圍世界和生活實際為參照對象,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表達、質疑、探究、討論問題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個人、小組、集體等多種解難釋疑嘗試活動,將自己所學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教學形式。我們認為培養探究能力的高中語文課應具備以下這些特征:
(一)“問題中心”特征
問題與疑問是探究性學習的起點,是探究的對象和中心,也是探究性學習的一個基本特征。課堂上只需要學生回答是或不是的問題是偽問題,老師連珠炮式地發問,將過去的滿堂灌改成滿堂問,這也不是探究性學習。探究式的問題應該具有激發學生探究興趣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作用,具備典型性、針對性、啟發性、趣味性等特征。一方面,高中語文探究性課堂教學,必須努力創設語文問題情境,讓學生在語文問題情境中不斷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二)自主性特征
探究性學習以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創造性人才為目的。因此,高中語文探究性課堂教學,必須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學生自主性特征,“以生為本”的教學思想,其實就是“以人為本”的人本觀念在教學中的反映,這是一種符合人的發展規律的先進思想。
(三)開放性特征
語文探究性學習呈開放學習態勢,包括學習形式的開放、學習空間的開放、學習內容的開放以及學習思維的開放。由于探究性學習形式的改變,學生必然會突破原有的學科教學的封閉狀態,學生定會在一種動態、開放、主動、多元的學習環境中學習。這種開放性,改變的還不僅僅是學習地點和內容,更重要的是它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獲取知識的方式和渠道。學生可以到社會中去搜集民間故事,可以到街頭去搜集廣告牌的錯別字,可以到圖書館去查閱資料,研究自己喜歡探討的問題。可以到網絡上讀書,找自己需要的資料。教師在認真分析學生情況的基礎上,通過設計一定的方式、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地進行探究,最終成為知識的占有者。
(四)合作與交流特征
新課程標準重視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有機融合。在語文課堂上的合作與交流,能使學生對真善美的追求進入新的層次,有利于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探究過程中需要學生們合作、解釋和各種協調一致的嘗試,這些合作與交流的實踐和經驗,可以幫助學生按照一定規則開展討論的藝術,學會準確地與他人交流:向別人解釋自己的想法,傾聽別人的想法,善待批評以審視自己的觀點、獲得更正確的認識,學會相互接納、贊賞、分享、互助,等等。探究式課堂教學應把課堂討論作為教學常態,以合作學習為主要形式,引導學生利用多樣化的學習資源,達到合作解疑的目的。教師要重視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在整個探究過程中,由于經驗背景的差異,探究者對問題的理解常常各異,在探究者的共同體中,這種差異本身便構成了一種寶貴的學習資源語文教學引入探究式學習,可以使學生在合作、交流過程中加強語言的感受力,學會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文(文采)。教師還應引導學全向社會各界人士請教,在實際生活中學會交流與合作,使交流合作從一種學習方式擴展成為學生一種基本的生活方式,使學生在探究性語文學習中既學習知識,提高能力,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從而促進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實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一體的新課程改革目標。
(五)能力培養特征
探究性學習,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為目標。高中語文探究性課堂教學,應根據學科特點和具體教學內容,努力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在設計研究某個問題的方案中,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創新思維能力;在完成某個問題的研究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實踐探索能力;在研究某個語文知識與科技、生產、生活的聯系的問題中,培養學生關注社會熱點,發現問題,分析研究問題,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等。沒有個性就沒有創新,探究式學習是著眼于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方式,將極大地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為培養其創新能力打開了一扇窗口。語文教學,尤其是高中語文教學,能力培養的重要性放在怎樣的高度都是不為過的,因此,作為一位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都應以學生的能力發展為核心來組織教學活動。
二、結語
總之,探究式學習需要教師創造條件,恰當設疑。學生作為探究性課堂教學的主人,自然是根據教師提供的條件,明確探究的目標,思考探究的問題,掌握探究的方法,敞開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內容,總結探究的結果。老師必須及時對教學進行反思,調整下一步的教學。由此可知,探究性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雙方都參與的活動,他們都將以導師和主人的雙重身份進人探究性課堂。在新課程環境下,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結合學生實際、教材實際和社會生活實際,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新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