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濤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新一輪的課改推動著教育的發展。社會不斷的發展,教育必須緊跟時代的進步才能滿足現實的需要。我們需要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在其中加入新的教學元素,才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
數學并非是遙遠神秘的國度,它來源于我們日常生活。教師引導學生從日常的生產生活實踐之中發現數學知識,然后再引導學生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之中,這才是教師教育學生本質。在當今的社會大背景之下,新課改已經是不可逆的趨勢,教育必須適應這種勢頭來推動教育事業本身的發展。
一、小學數學實施生活化教學的必要性
數學是一門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的學問,在新課程改革的新形勢下,教師要有序引領學生在學習與探索中熟悉數學知識與生活之間的關系,深刻體會知識蘊藏的生活價值??偟膩碇v,生活化教學是今后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的一個新趨勢。社會生活離不開數學知識的應用,隨著數學知識的普及,以新課程理念編寫的數學教材明顯增強了生活化趣味,在內容編排上出現了諸多與孩子們生活情景相關聯的習題。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是分不開的,伴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進行,新的數學教材增強了生活趣味,這與新的課程理念有很大關聯。新的數學教材在其內容上安排了日常生活之中經常出現的許多例子。出租車費、購買付款、電腦上網和市場營銷等引例生動形象表現了生活之中出現的數學問題。所以,小學數學教學適時地融入生活案例,有助于學生們從生活之中挖掘和吸收數學基本原理和知識要點。這些引例幫助學生象形記憶,把抽象的數學理論具體化、形象化,有效的幫助學生理解。這樣的課程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督促學生將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之中去,便可以做到知行合一、學以致用。數學課堂做到生活化可以極大的幫助學生發現自我的價值,感知自我,增強自信心。這樣更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實施方法
(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綜合應用的能力。
學習本身并不是最終的目的,我們學習知識是為了運用它來更好地指導生活。數學學習的目的也并不是掌握數學理論本身,而是為了使學生可以運用數學的理論來解決實際生活之中出現的問題。這便需要教師的有效引導,教導學生用數學的思維來看待數學問題。將具體的數學知識聯系生活實際,不但可以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的興趣,更可以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增強學生的運用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例如,學習小學數學有關“折扣”的內容時,教師可出示孩子們最喜歡的卡通模型——哆啦A夢,并告知學生們去超市購買這款玩具模型時,遇到優惠活動,此款原價30元,按打八折出售,最后問學生,現價是多少?學生們便將注意力吸引到打折模型上,并與課堂所學的百分比乘法相聯系,便知打八折之后的價格是原價的多少??梢?,將具體的數學知識點與每位學生所經歷過的生活相銜接,有助于調動學生們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并從中領悟到數學應用的價值和技巧,提高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二)鼓勵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待問題。
在我國,小學數學長期以來采用灌輸式教學的模式。教師們根據傳統教學模式傳授知識,學生們被動接受教師所講,往往與生活實際脫節,理論難以聯合實際。這樣不僅使得學生感覺所學知識枯燥乏味,缺乏學習的興趣,更使得學生難以將所學聯系實際生活,教學活動事倍功半。為此,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新型教學模式,要求教師積極摒棄老套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在構建新型教學模式的同時,使學生擁有一雙在生活中發現數學的慧眼,為學生插上思維飛躍的翅膀。要實現這個目標,主要在于教師的點撥和指導。首先,教師要提醒學生平時多關注周邊的一切事物,并能開動腦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認識事物;其次,要發揮聯想,學會用數學知識原理解釋事物。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之中,要求教師采用新型的教學模式,務必將課本知識聯系實際生活,引導學生可以更好地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生活之中出現的問題。學生們以數學的視角來觀察生活之中出現的問題,加深了印象,教學活動就可以達到良好的效果。
(三)在教學之中用數學語言描述生活現象。
數學不同于其他的學科重要的一點就是,數學是一個符號語言學科,它有著很強的工具性和儲存信息的功能。依照孩子們年齡特點、興趣類型和認知水平,在不妨礙知識學習的基礎上,教師要巧妙的借助童趣化、生活化的數學語言引導學生的思維,使之能在情趣化的語言溝通之中學好知識。孩子們將數字與家庭生活和校園生活結合在一起,極大地降低了新內容的學習難度,使課堂教學更加簡便高效,促進了數學知識的生活化。數學是一種符號語言,而廣大小學生恰逢童年時期,大腦發育尚未成熟,但智力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開發。
(四)開展有趣多樣的數學活動,體驗生活化教學。
為真正建立學生主導的生活化趣味課堂,教師可以策劃和安排豐富多彩的數學教學活動,引領學生進一步體驗生活之中的數學。不但要鍛煉孩子們口頭表達能力,使小學生認識社會,加深對社會的認識。例如,學習數學一年級“人民幣的認識”時,教師可組織部分學生課堂表演“做買賣”,準備若干文具,分別挑選一位學生充當賣家,若干學生扮演消費者,讓買方提前拿著個人的存錢罐,學生們經“討價還價”后購買到令自己滿意的學習用品。這樣一來,不斷可以鍛煉孩子們口頭表達能力,使小學生認識社會的同時,更加深了對人民幣的認識,幫助其更熟練的進行人民幣加減計算或單位換算。
三、結語
總之,小學數學教師要積極創設生活化的課堂教學情景充分挖掘生活事件之中的數學元素,使學生真正體驗數學的樂趣,做個生活的有心人,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孟勤.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研究解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7,(07).
[2]苗寶申.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26).
[3]黃學霞.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19):104.
[4]陳堅.淺論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如何生活化[J].讀與寫,2016,(05).
[5]丁愛華.關于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03).
[6]張志家.淺談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J].中國校外教育,2014,(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