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彬
摘要:人本理念就是以人為本,其發展歷史比較悠久,目前,已經成為許多行業要遵循的重要理念。在新聞采編中要中是對人本理念的應用,本文首先對人本理念的內涵和歷史進行了闡述,然后提出了人本理念在新聞采編中運用的必要性,以及新聞采編中人本理念的運用。
關鍵詞:新聞采編;人本理念;運用
引言:在我國宣傳文化工作中,以人為本已經成為工作的宗旨。因為文化宣傳工作的主要工作對象就是人,以人為本體現了宣傳文化工作對大眾需求的重視。在新聞采編中,同樣需要運用人本理念,不僅要對群眾輿論進行引導,還要給予大眾的需求和取向以尊重。本文重點探討了新聞采編中人本理念的運用。
一、人本理念的概述
人本理念主要強調人的主體作用,是對人地位的一種肯定,強調人在社會歷史發展中的主體作用與目的地位。人本理念的核心就是人,既突出了人的作用,又強調要尊重人,解放人。不管是在東方還是西方,人本理念都具有十分悠久的歷史。古希臘哲學家普羅泰戈拉認為:“人是萬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的驚訝,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這句話充分體現出以人為本的哲學,具有十分先進的思想精髓。這說明,人本理念在很早以前就已經被充分重視,并作為解放思想的理念持續至今。在教會神權橫行彌漫的中世紀歐洲,出現了思想解放運動,這些思想運動中就有人本理念。西方文藝復興時期,以人為本是人文主義的口號,強調一切從人的角度出發,應實現人應有的權益,反對中世紀的封建專制和宗教壓迫,強調人應該享有的自由權利、人性解放。中國以人為本最早出現在春秋時期的《管子·霸言》中,管子是當時的齊國名相管仲。“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為本。本理則國固,本亂則國危。”由此可見,以人為本在中國出現的歷史也很悠久。由此可見,不管是西方還是東方,人本理念出現的歷史都比較早,而且強調的本質就是要以人為中心,尊重人的想法和應該享有的權利,以及人的作用與影響力。
二、人本理念在新聞采編中運用的必要性
人本理念在新聞工作中要堅持做到以人為本,堅持黨性原則,使新聞報道更有感染力,接地氣,而這也是新時代新聞宣傳工作的基本要求。近年來,我國各種新聞媒體都十分重視人本理念,體現出自身發展特色,具有很強的親和力與感染力。
人本理念其實就是以人為本。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不能受到侵犯,需要廣大新聞工作者進行維護,在新聞的各個環節中要融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并落實到具體行動之中。因為新聞的真實性和、即時性和客觀性決定了新聞必須要結合人們的生活,同時,在新聞報道中大多會體現人民群眾所關心的問題,也代表了群眾的訴求,這樣就必須要引導廣大人民群眾認識到新聞報道的重要性,將新聞與廣大群眾的利益相結合。因此,在新聞采編中樹立人本理念很有必要。
三、新聞采編中人本理念的運用
(一)貼近生活,提高新聞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新聞工作者必須要從思想意識到人本理念的重要性,使新聞貼近人們的生活,結合我國的國情,使新聞報道做到與時俱進。新聞報道就是對現實生活的反映,新聞工作者需要將視角放在人的身上,使新聞報道與人們實際生活相結合,才能體現出人本理念。在新聞采編中,要注重對民生和民情的報道,采訪和編寫都需要符合民心、民意和實際情況。新聞工作者要主動了解群眾的需求,按照正確的輿論導向調整新聞報道的方向,既可以反映出群眾的需求,符合群眾的想法,又具有極大的感染力,真正做到以人為本。
宣傳文化工作需要深入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新聞宣傳工作也不例外。堅持以人為本,就是充分以群眾為主,將體現黨的主張與反映人民心聲統一起來,把堅持正確導向與通達社情民意統一起來,把正面宣傳為主與加強和改進輿論監督統一起來。要保證公正、民主,使廣大人民群眾享有參與權和知情權,可以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同時團結廣大群眾開展監督,使新聞報道更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樹立新聞媒體的權威地位。
(二)注重新聞的價值取向,完善新聞的引導力和促進力
新聞的價值取向,直接關系到新聞報道是否具有引導力。人本理念要求新聞采編工作者將新聞報道與實際相結合。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得到飛速發展,科學技術越來越發達,社會越發和諧穩定,也面臨更大的挑戰。廣大干部群眾的思想動態會隨著社會的變化而不斷變化,還會產生一些問題與疑惑,這就需要新聞采編圍繞他們的思想實際情況,答疑解惑,從而更好地發揮政治凝聚力。人民群眾就是新聞采編工作者的主要服務對象,時刻將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作為新聞采編的價值取向,一方面可以反映人民群眾的心聲,另一方面還可以體現黨的主張,更好地發揮輿論引導力。將先進性要求和廣泛性要求結合起來,對于群眾創造的偉大成績要予以歌頌;對于民生也要高度重視,并作為新聞報道的重點,從而產生巨大的社會效應,發揮社會公信力。新聞采編工作人員要充分了解人民的想法,使新聞更加實事求是,能夠反映大眾現狀,為人民群眾解決實際問題。
(三)循循善誘,注重新聞的說服力和親和力
在新聞采編中,新聞的真實性毋庸置疑。并且,由于新聞面向的是廣大人民群眾,事件的真實性很具有說服力,但同時,也要有很大親和力,這兩點也是人本理念中需要重點體現的。新聞是否有說服力和親和力,關鍵在于群眾的接收能力。新聞采編工作者要使新聞以循循善誘的方式,使語言更加貼合群眾實際,事件與群眾的利益息息相關,多用疏導的方法和群眾參與的方法,使新聞宣傳工作更具說服力和親和力。
此外,還要有正確的新聞導向,這樣才能將新聞的說服力和親和力發揮至最大程度。新聞的目的在于將事件傳遞、還原給廣大群眾,這樣勢必會引起大家的交流與互動,從而產生共鳴。這就更需要各位新聞采編工作者尊重事件本身,找到敘事的獨特角度,在保證事件真實性的同時,以獨特的視角為廣大群眾展現新聞背后的內涵。為了體現新聞的說服力,相關數據必須真實可信,這樣就可以引導各方面群眾共同前進,為廣大群眾維護基本的知情權利。
結語:新聞采編工作者要保證新聞的真實性和客觀性,賦予廣大人民群眾基本的知情權、監督權和參與權,在采編工作中不斷運用人本理念,使新聞報道符合群眾的需求,可以真實反映群眾的心聲,掌握輿論的主導權,這樣才能使新聞報道更與吸引力和說服力,實現新聞工作的改革。
參考文獻:
[1]周源.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聞采編的新特點研究[J]. 新聞研究導刊,2015,6(03)
[2]王旭婷. 在新聞采編中實現新聞美學價值[J]. 新聞愛好者,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