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金秋
摘要:主體意識,是指學生有自己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作用的認識及主觀能動性發揮的內在要求。在初中政治課的教學中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讓政治課真正發揮其在培養學生能力、陶冶情感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等方面的作用。
關鍵詞:初中政治;學生;主體意識
隨著新課程理念的進一步普及,我們教師要及時更新觀念,轉變角色,在教學活動中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在思想中樹立“以學生發展為主體”的意識,在課堂中通過開展多樣的教活動,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注重學生主動參與性,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課堂教學時,教師應在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著重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及創新能力,從而構建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升學生的主體意識。
一、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
在應試教育捧的指揮下,有的政治教師仍習慣于唱“獨角戲”,學生很難參與到教學中來,更談不到“進入角色”,發生共鳴了。單一枯燥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喪失興趣產生厭學情緒,政治課教學就自然走進了死胡同。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參與者,要講究教學藝術,善于對課堂環節進行設計,才能吸引學生,讓學生情愿參與教學,主動探究。我們可通過構建課前、課堂、課后適于學生能動地參與學習的活動,來有效地促進學生完成相關學習任務,實現學生主體參與學習意識的發展。
1.培養學生課前參與意識。課前參與是指讓學生參與備課。一是預習教材。讓學生通過預習提出自己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疑難問題、感興趣的問題,以幫助教師更有針對性地確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二是查閱資料。就是針對教學中涉及的相關問題進行查閱、收集資料,以達到豐富知識、解決疑惑的作用。三是發表看法。即對教師的教學設想、教學觀點發表意見,敢于向老師質疑。通過課前參與備課,學生感到學習起來較以前輕松愉快,對教學內容更有信心,上課時參與度提高,學習效果也會比較好;同時,使教師的教學更有的放矢,切合實際,提高教學的針對性。
2.提高學生課堂參與意識。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從學生參與的時間、深度和形式等多方面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這是學生主體參與的重要環節。我們提出40分鐘的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參與實踐不少于25分鐘,教師講析不多于15分鐘的要求;以前屬于教師的活動,現在學生都可以參與。
3.關注學生課后參與意識。課后參與也叫課外參與,它是課堂參與的外延。課后參與,首要任務是復習課內所學知識,其次是鞏固課內訓練所得的技能,再次是主動進行拓展學習。形式有自主(或小組合作)完成作業;對作業情況進行自我檢查、或互批互改;對新學的內容掌握情況進行自我或相互檢查與反饋;自我或小組反思存在的問題,進行必要的補充學習;圍繞新學內容,自主或小組合作進行拓展深度或廣度的學習等等。課后參與,一方面可以更好地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拓展新學內容的深廣度;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課后主動進行復習的意識、檢查與反饋意識、反思與改進意識,以及自我和諧發展意識、人際和諧相處意識等。
二、小組合作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合作學習,是指在政治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加強學生對合作意義的了解、開展不同形式的合作學習實踐、總結合作學習的經驗,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完成相關學習任務,實現主體合作學習意識的發展。
1.生生合作法(采用分組形式來實現)。所謂生生合作是指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之間通過互相協作來完成某些學習任務,以發展學生的合作能力,增強合作意識。在合作學習中,教師對學生、學生小組成員之間、各小組之間既要保護思維活躍、踴躍發言的學生的積極性,也要鼓勵參與性、合作性進步的學生,而不是單純鼓勵小組間的競爭。生生合作,提高了學習效率;較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增強了學生的參與合作的愿望、責任意識、分享意識、尊重意識與人際和諧相處意識。
2.師生合作法。這是指在課內外教師與學生之間通過互相協作來完成某些學習任務,以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尤其是合作意識。一般來說,師生合作所要完成的任務往往是帶有一定爭議的問題,解決問題的路徑、方式方法、結果一般不是唯一的,因此需要憑借師生多維的視角與經驗去合作完成。在此教師應樹立平等意識,充分尊重學生。教師要認真地仔細傾聽所有同學的各種發言,不因與自己的觀點相左、甚至明顯錯誤而打斷學生的發言,并注意運用面部表情、各種手勢來傳達承認、接納和關心的信息。通過師生合作,進一步培養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意識,獨立的人格得到培育,合作的愿望、責任意識、分享意識進一步增強,合作能力得到提高。
三、差異化教學滿足所有學生的需求
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之間在生理、智力、能力等各方面存在的差異進行分層教學。
對學生進行層次教學,就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設置不同的問題情境,鋪設不同的問題臺階,使問題設計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使不同的學生都有“用武之地”,從而調動每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例如,在講授“‘上帝的權利”一框中:首先讓學生在閱讀課文的基礎上概括出“消費者享有哪些權利?”由于答案在課本已有明顯的概括,因此適合基礎較差的學生來回答;但在具體案例分析上,例如“案例中,經營者損害了消費者的什么權利?或消費者行使了什么權利?”這一問題需要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分析歸納,就需要中等以上的學生才能解決;最后在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綜合分析提出見解問題方面,如“當消費者的權利受到侵犯了如何維權?”就需要尖子生才能回答了。
此外,教師要改變“一刀切”布置作業的方法,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把作業分為基礎作業、理解運用作業、拓展作業,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完成相應的作業。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學有所獲”,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信心。同時教師不要吝嗇對學生給予及時的表揚與肯定,讓他們樹立起更強的自信心和進取心,使他們能體驗到成功與尊重,從而期待著有更多參與表現的機會,提高學習的主動性。
總之,新課程背景下,教師必須確立學生主體作用的觀念,認識到學生主體意識在初中政治教學中的積極作用,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積極探索激發學生主體意識的策略,才會更有效的提高初中政治課的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