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薇
摘要:高效課堂是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打破傳統觀念,不斷地創新教學理念、教學方式和教學思路,同時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潛能,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只有這樣,才能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策略
在一堂“高效課堂”里,教師可以最大限度地達到教學目標、實現教學任務,學生也同樣可以最大限度地掌握教學內容。然而,在傳統的初中語文課堂上還存在著很多弊端,如課堂氣氛沉悶、學生注意力不集中、課堂教學效率低等。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往往對初中語文的學習缺乏興趣,要想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更是難上加難。
一、更新教學觀念,轉變教學模式
教師的思想對學生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所以需要教師及時了解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及時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向,轉變自己的教育理念,思考適當的教學模式。教師只有擁有正確的教育理念作為教育工作的支撐點,才能保證教學任務的穩步完成,使得課堂更為高效。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容易使學生失去對語文學習的熱情,初中生對于學習的要求已經不同于小學,他們對于課堂的要求更高,既要有知識的學習,更要求在其他方面獲得提升。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表現出自己的耐心及奉獻精神,因為語文的學習需要長時間的積累才能夠有所體現,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進行總結和反省,才能為構建高效課堂貢獻力量。
二、激發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習慣
學習興趣的形成是構成學生學習動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為學習提供動力,使得學習變得更加活躍。如果在學習過程中對語文學習產生一種熱愛之情,那么學生就會在沒有監督的情況下進行自我學習,對語文進行自我研究、自我探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無疑為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提供了便利。只有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了,學生的學習效率才會提高。比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一些情景的設立,讓語文與生活實際相結合,這樣一來,無意中就會出現許多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因素,學生一旦對語文產生學習興趣,也就為高效課堂的建立提供了便利。學生如果僅僅擁有對語文的濃厚興趣,則是無法構建全面的高效課堂的,學生個人的學習習慣對高效課堂的建立起制約作用。教師應該將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教授滲透到日常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并且不斷訓練學生養成良好的思考習慣。在課堂教學中,要給學生列出課堂規則,這不僅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嚴于律己,還要求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用語文化的語言進行溝通,這樣便能夠使語文課堂更加有效、更加高效。
三、營造和諧化的師生關系與課堂氛圍,煥發學生的語文情感
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教師是導演,是組織者和引導者,只有教師通過恰當的方式引領學生走進語文世界,才能讓學生真正汲取語文課程的精神營養,不斷提高語文素質和品德素質。而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和學生語文情感的激發,又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師生關系的和諧以及良好課堂氛圍的營造,只有教師放低姿態,積極做學生的良師益友,讓學生處于民主、愉悅、和諧的課堂氛圍之中時,學生的身心才會得到真正的放松,煥發出語文學習的積極情感,進而在語文課堂上大膽想象、大膽表現自己,將自身的語文學習潛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
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法寶。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就能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設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一是要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興趣,對于不同的課文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經常感到新鮮和刺激,這樣才能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有學的欲望并不斷探索知識。二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如讓學生分別扮演課文中的人物,通過表演把握文章的主題思想和中心內容,通過學生的參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知識,從而提高教學效率。三是科學地運用評價激勵機制。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激勵機制,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和要求,使每個學生都能順利地回答教師的提問,同時要對學生的回答給予肯定和鼓勵,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使其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
五、使用互動、商討的方式來推動課堂教學
使用互動、商討等教學方式一直都值得被提倡,從細節上來說就是老師教導著學生主動地去獲取知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主要就是注重學生自己發揮聰明才智,也就是說教師只起到引領勸導的作用,例如,在學習陶淵明的《桃花源記》這首詩詞時,課前老師們可以嘗試引領學生提前查找有關這個詩人的背景或是有關的評論文章,然后在課上通過自由發言的方式把自己查到的資料和其他同學分享,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又增加了課堂的互動性和參與性。在講授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也可以設置幾道開放性的題目供學生思考:“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是否真的存在?”“如果桃花源真的存在,你會向往嗎?”“如果桃花源不存在,為什么陶淵明要虛構呢?”等問題。學生可以自由組合成組進行小組討論,也可以分組辯論,在討論和辯論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加深了對文章的思考和理解,而且也提高了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和能力。
六、充分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
新課程改革要求學生不僅要有豐富的文化知識,更要具備團隊合作精神。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注意對學生合作精神的培養,讓學生在獨立學習的前提下,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體現學習主體性。在具體實施時,教師可針對每一篇文章確定合適的學習目標,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進行有針對性的小組討論,最后把每個小組的結論進行對比,對表現優秀的小組予以表揚,以調動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
在新課改背景下,對于處于教學基層的語文教師來說,需要在語文課堂上積極創設有針對性的語文教學情境,拓寬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空間,增強語文課堂教學的實踐性和趣味性,將初中語文高效課堂構建引向深入,以便促進師生之間關系的和諧,不斷提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質量,最終實現和諧共生、互動共贏的語文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劉榮暉.如何構建高效的初中語文課堂[J].課程教育研究,2013,26
[2]徐錦珠.如何構建初中語文高效課堂[J].課程教育研究,2014,30
[3]王瓊.構建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一些體會[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