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少斌
摘 要 小學數學課程目標提出:“通過數學課程學習,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有密切聯系,培養學生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物有好奇心,體會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進行思考、分析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基于課程目標要求,本文就小學數學生活化練習題設計進行深入探討,以強化實踐教學中的應用能力。
關鍵詞 小學數學;生活化;練習題設計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31-0241-01
為實現課程教學目標,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聯系自己身邊具體、有趣的事物,通過觀察,操作解決問題等豐富的教學活動,特別在數學學習的知識鞏固運用和知識拓展練習階段,設計數學生活化習題,讓學生在掌握所學知識的同時,又深切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體驗到數學的魅力。
一、設計生活化數學練習題必須遵循的原則
(一)遵循教學目標的原則
教師在設計生活化練習題時,應對教學目標及內容文本進行深刻的分析和領會,把握教學內容的重難點,從整體上把握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生活實際三者結合點以及需要注意的問題,只有這樣,教師在設計生活化習題時才能有的放矢。
如課程標準只要求一年級學生掌握100以內數的認識,而要讓一年級學生去解決在一本書里出現幾次這樣的問題,明顯超出了學段規定的教學目標。
(二)遵循學生已有知識儲備和生活經驗的原則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識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只有遵循學生認知能力的基礎上編制的練習題,學生才具備能力解決。
如教師要想把數的運算與學生生活有機聯系,就要充分考慮學生的運算能力;又如,在編制空間圖形與學生生活聯系的習題,教師就要考慮學生對空間圖形的知識掌握到什么層次,有沒有學會面積的計算,有沒有學會體積的計算等。
(三)遵循學生年齡心理特征的原則
不同適齡兒童由于心理和認知的差異,其形成的認知能力和個性是有很大差別的,在生活化練習題材的選擇上低段學生偏重直觀的,具有趣味性的題材;而中高段學生傾向于思考性,推理能力的題材。教師在設計生活化練習題時,要照顧不同適齡兒童的情況,這樣的練習才能激起學生的興趣。
(四)遵循學生所處地域特點的原則
教師在設計與地方特點相關的練習題時,素材與教學內容不要脫離了其熟悉的生活實際,一定要注意地域之間的區別,避免設計的練習題出現與地域“牛頭不對馬嘴”的錯誤信息,或學生不熟悉的地域生活情景,造成學生練習的困擾,學習起來感覺枯燥無味。
如在欠發達山區沒有“高大上”的購物中心,很多學生對此陌生,如果將這種場景搬入到數學練習中,創設“購物”的練習方式,將數學知識融入到商場購物活動中,學生會比較茫然,不知所措。
二、設計生活化練習題的方法
(一)改編教材中已有的練習題
針對教材配套的練習題,教師可以把這些練習題適當改編或拓展。比如人教版第十一冊64頁練習十四第1題:“一個圓形噴水池的半徑是5米,它的周長是多少米?”教師可以在此題的基礎上稍作改動成:“小明的生活小區有一個水池的半徑是5米,為了安全起見,現在要在它的周圍圍一圈木欄,這木欄大概準備多長,如果要安裝一個寬1米的小門,這木欄大概只要多少米?”這樣改編的好處是引導學生把已經掌握圓的周長公式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提高學生數學素養。
(二)創編現實生活中的數學練習題
教師要鼓勵學生觀察體會自己身邊具體的生活場景及事物,善于從一些生活片段中提煉數學現象,抽象出數學問題,并能運用數學語言加以描述和分析。引導學生主動地去發現、體會、理解生活中的數學,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并在此基礎上使學生體會數學與社會的聯系,從而促使學生數學素養得到提高。
(三)巧編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數學練習題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能引導學生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培養學生有機會運用所學知識親身實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把近階段學生掌握的數學概念知識等進行歸類整理,然后讓學生思考這些數學知識帶到生活中去,可以給人們帶來什么幫助。
如:學習了人教版五年級長方體表面積后,教師讓學生思考“長方體表面積可以給人們帶來什么幫助,比一比,誰最能干?”學生在此激勵下,出現了以下幾種運用長方體表面積解決生活問題的策略:
學生方案1:媽媽生日快到了,我準備買個禮物送給她。為了更好地表達心意,我想對長方形禮盒做包裝,運用所學的“長方體表面積知識”來測算購買所需包裝紙的大小。
學生方案2:我家打算把臥室的頂面和內墻貼上墻紙,可以利用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先算出這些墻面的表面積,再告訴媽媽該買多少墻紙,這樣既方便又省錢。
學生方案3:元旦節,廣場的柱子要包裝彩紙,為了不浪費紙張,可以通過測量柱子的長、寬、高來解決需要包裝的側面積。
……
在這個練習題中,學生方法多種多樣,思路廣闊,很好地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結合,使學生能在具體情境中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生活,去解決日常生活問題,從而達到了提高學生數學素養的目的。
三、結語
我們培養的學生大多數將來不會成為數學家或數學工作者,但作為數學教師應該通過數學的教學,使學生學會數學的思考,學會用數學的方法理解和解釋現實問題;使學生通過生活化數學習題的練習和實踐,提高自身的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張爽.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策略分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02):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