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達
[摘要]在傳統的新聞觀念中,經濟新聞主要是新近發生的經濟事實的報道。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這種報道方式已經無法適應廣大讀者的需求,人們對于產值、利潤、增長率等數據的羅列無法產生閱讀的興趣,所以經濟新聞報道在寫作方面要改變思路。為了提高經濟新聞的閱讀量,在報道寫作方面應該從觀念、內容、形式等多方面進行改進,為廣大讀者提供更加貼近現實的新聞報道,從而使經濟新聞報道走出傳統的束縛。
[關鍵詞]經濟新聞;報道;寫作;思路
一、經濟新聞報道寫作思路概述
經濟新聞報道的寫作方式。直接關系到報道的閱讀量。在市場經濟時代,經濟新聞報道應該探索一種新的寫作方式,逐漸向經濟現象和經濟問題的深層次解讀,經濟動態和發展趨勢分析等方向發展,走出傳統報道方式的束縛。在寫作內容上,應該向多元化方向發展,經濟現象并不是單一存在的,而是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所以在寫作內容方面應該將思路向經濟與社會生活的關聯方面拓展,通過對經濟現象的深入挖掘,對社會經濟生活動態、趨勢、風氣進行分析,對不良社會經濟問題進行披露,通過對某一經濟問題的分析,引發人們的關注和思考,這才是廣大讀者愿意閱讀的新聞。雖然傳統紙媒的經濟新聞報道受到了網絡等渠道新聞報道的影響,但傳統紙媒在經濟新聞報道的采寫、宏觀政策掌控和典型分析上還具有相當的優勢,報紙經濟新聞還應該在自身上充分挖潛,制造出更好、更具內涵的稿件,保持住一直以來具有的公信力和影響力,利用新媒體更好地傳播形式和渠道,使自己獨到和具有深度的見解更為廣泛的傳播。在寫作用語上,不僅要為專業人士服務,更應該考慮到普通群眾的接受能力,增強經濟新聞的可讀性。而且不光要兼顧政策宏觀的導向,還要保持公共服務的屬性,為廣大讀者提供有益實用的信息指導。總之,創新經濟新聞報道的寫作思路,讓報紙經濟新聞報道重新煥發生命力是每個新聞媒體人肩負的重要使命。
二、提升經濟新聞報道寫作思路的措施
(一)挖掘新聞報道寫作深度
深度是經濟新聞報道寫作的重要原則,在傳統的經濟新聞報道中,為了體現新聞的權威性,多數以分析和預測為主,注重對某一新聞現象進行表面的闡述。這種報道方式已經無法受到讀者的喜愛,所以應該將重點向深度方面轉移,通過對經濟新聞事件的表面解讀。對其內涵進行深度的剖析,并且對經濟動態的發展趨勢進行預測。這種深層次意義的挖掘,摒棄了只停留在表面事實的報道,而是更加注重對內涵的挖掘,具有一定的可讀性和專業性。
(二)保持經濟新聞寫作的公信力和影響力
雖然處于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傳統媒體受到一定的沖擊。但是傳統媒體的公信力和影響力仍然是網絡媒體所無法取代的,所以在報紙經濟新聞報道寫作方面,要保持報道寫作的公信力和影響力。加強對經濟新聞報道工作人員的專業培訓,不斷學習,更新知識結構,拓寬視野。保證經濟新聞寫作的專業性,做行業“專家型”記者。要具有較強的經濟敏感性以及對經濟問題的分析和預見能力,能夠對經濟新聞事件背后的信息進行深層次的挖掘。通過客觀準確的分析和預測,真正發揮經濟新聞報道的作用。經濟新聞工作人員還要具有高瞻性和全局性,能夠跳出區域的限制,要從全國以及全球的視野看待經濟問題,將國內新聞與國際新聞結合起來,對于國內和國際新聞找到一個本土化“小切口”視角進行分析,如此才能夠貼近受眾,從而提升經濟新聞的吸引力。
(三)保證經濟新聞報道寫作的獨家性
獨家性仍然是經濟新聞報道獲勝的重要法寶,要想在眾多的媒體中獲勝,就要保證新聞報道的獨家性,從而才能夠獲取較強的競爭力。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經濟環境下,經濟新聞的獨家掌握非常關鍵,這就需要新聞工作者能夠及時獲取第一手信息,向受眾提供及時高效的經濟新聞報道。為了獲得信息的及時性,新聞工作者需要開拓自己的人脈資源。結實經濟界的專家學者。在獲取經濟新聞信息的同時,還能夠從業界專家那里獲取他們對經濟事件的看法和態度,從而增強經濟新聞報道的專業性。
(四)增強經濟新聞報道寫作的可讀性
經濟新聞報道的特點就是專業性較強,但是為了拓展受眾群體,在寫作手法方面就要考慮到普通受眾的需求。因為普通受眾沒有較強的專業知識。所以在寫作時,應該在專業性和可讀性之間找到平衡點。既能夠保證內容的專業性,又能夠讓普通受眾讀懂,這就對新聞報道的寫作水平有較高的要求。首先要做好專業術語的翻譯工作,避免專業性太強而導致閱讀上的晦澀,應該讓受眾在輕松愉悅的情緒下閱讀。在數據的應用方面,不僅要發揮數據說服力的作用,更要對數據背后隱含的意義進行深入的挖掘,增強經濟新聞報道的可讀性。
三、小結
在受到網絡新聞沖擊的背景下,傳統媒體經濟新聞報道在寫作方式上應該不斷改進,在保持原則的基礎上,拓展內容范圍,創新寫作方式,進而增強廣大讀者的閱讀興趣。提升經濟新聞報道寫作水平,是媒體工作者的重要使命,所以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創新寫作理念,為重新煥發傳統報紙媒體魅力創造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