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厚群
【摘 要】 素質教育的實施提高了對課堂教學的要求,互動教學模式成為在素質教育下提升教學水平的一種重要手段。互動是“教”和“學”過程中雙方的交流、發展和思維的碰撞。在課程教學中更注重教師與學生的交流互動,這種教學方式提高了學生與教師的配合度,實現了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以及課堂效率的提升。本文就簡單論述初中語文教學中,互動教學模式構建的幾個可行途徑,以期共享。
【關鍵詞】 互動式教學模式;初中語文;構建
【中圖分類號】 G63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089(2018)07-0-01
基于實施素質教育的影響下,對課堂教學的要求和標準也越來越高,而互動教學模式是實現高效課堂的關鍵所在。跟傳統教學模式相比,互動教學模式更加重視師生之間的溝通,也有助于提升教師和學生互動的默契度,更有助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情感溝通。下面,簡要分析互動式教學模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構建的策略。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師生互動要求教師能平等地對待學生,將學生放在教學的主體位置。許多教師雖然明白這一理論,但在教學過程中依然沒有將自己與學生放在同一位置,有的教師任然以自己為教學的中心,從而讓有些學生對教師產生敬畏的感覺,師生關系就會變得疏遠,角色分明。只有師生之間的關系融洽,學生才會在課堂上與教師進行互動,將自己的想法和老師同學分享,教師才能夠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教師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與學生進行交談,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讓學生感到老師對他們的關心。在課堂上,教室也可以分享與文章有關的趣事,增強學生興趣的同時,拉近與學生的距離。
二、創設良好的互動教學氣氛
在傳統的初中語文教學模式中,教師具有不可侵犯的威嚴和地位,學生對于教師來講,也一貫是敬畏和服從,這樣的教學課堂,學生可能會戰戰兢兢,整個教學氣氛比較沉悶。當然,在如此的不夠活躍的教學氣氛中常常難以實現理想的教學效果。鑒于此,在語文教學中,應當擺脫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打破條條框框的禁錮,加大師生互動的環節,增進師生互動的交流,從而實現課堂教學氣氛的活躍,在互動交流中增進關系和情感,這樣一來,教師的地位并非神圣而不可打破的,而是變得十分有情感、有親和力,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在指導學生學習《皇帝的新裝》這一篇課文時,能夠根據文章中的內容劃分一些角色,要求學生扮演這些角色,還能夠以話劇的形式進行排演等。在這樣的教學活動模式下,教師起到了組織、指導的作用,在指導和點撥的過程中增加了互動的環節。如此一來,師生之間的溝通越來越多,關系越來越和諧,情感越來越密切,學習氣氛越來越濃厚,更加民主化。試想,學生在這樣的互動氛圍中自主思考、學習探究,定會收到較好的學習效果。
三、以提問教學的形式提高互動教學質量
從本質上來講,學習的過程是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處理問題的過程。無論讓學生學會某一個知識點,還是要掌握某一部分的教學內容,都應當借助互動教學模式來進行,這樣可以有針對性地組織專題的探究活動,實現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因為質疑跟提問的關系非常密切,所以,在提問過程中將質疑的因素滲透其中,啟發學生對教材文本知識跟實際生活中的不同之處進行質疑,從而提高學生辯證性思考問題的技能。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論語》這一部分內容的時候,教師能夠適當地擴展文本的知識,在牽涉到孔子教育理念的同時,教師能夠提問學生:“孔老夫子的教育理念是不是沒有任何的錯誤?”這種情況下,教師能夠對孔子的人生哲學理念進行引申,且結合一句話:“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對孔子的一部分偏激看法進行辯論,進而讓學生對孔子的一些觀念進行辯證地看待,并非一味地相信。除此之外,教師在教學課堂上需要體現“雙向提問”的作用,立足于“教師問和學生答”的前提條件下,組織“學生問和教師答”的模式提高互相效果。當然,這就需要教師認真地設計教學過程,靈活地設計多層次、多視角、巧妙的問題。需要明確的是,無論是教師的提問,還是學生的問題,都應當立足于文本知識,并且密切地聯系實際生活與教學知識,以使提問具備顯著的思考性與啟發性。
四、實施小組合作互動教學模式
初中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階段,在一階段中,學生逐步地形成了穩定的個性,并且一旦形成,常常難以改變。由于目前學生所處的時代物質生活較為豐富,因而使學生形成了比較鮮明的個性,這給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同時,學生鮮明的個性特點也成為我們高效化分組合作學習的契合點,教學時,我們盡量把握住所有學生的個性特點,以此劃分合作學習小組開展小組合作互動學習。例如,在分組學習《桃花源記》這一篇課文時,在分解教學知識點的基礎上,讓不同的學習小組承擔不同的學習任務,這樣一來,每個學習小組的任務(描繪人物、表演任務、朗誦任務)都是具體的,在若干個學習小組的互動之下,再現文章的情境,演繹人物語言和活動場景,加上描繪與旁白,分別再現不同的課文場景。如此一來,學生將會加系統、細致地把握文章內容。在這一互動過程中,學生盡情地發揮自身的聰明才智與優勢,既有獨立思考和學習探究的個性發展,又有相互學習、交流、溝通與團隊合作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和提高,綜合能力與素質得以全面提升。既體現了了小組合作互動學習的價值與意義,也體驗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從而也有助于學生集體意識的培養。
五、關注學生的感悟和體驗
在班級中有開朗好動的學生,也有內向害羞的學生,學生之間的學習能力,性格之間都是存在著差異的,教師應該注重關注每一位同學的感悟和體驗,根據學生不同的特點可以開展不同的互動方式。由于一位教師要面對幾十位同學,教師沒有辦法關注到每一個人,較外向的同學就會受到更多關注,教師往往會忽略了性格內向的一些同學。但是師生的互動不能只是與一部分學生互動,而是要照顧到多數同學。因此教師要實施多種互動方式,讓更多的同學參與到其中。比如可以先讓不常發言的同學嘗試朗讀課文,慢慢地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
六、結語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要實施多樣性的互動教學模式,充分體現教師的指導作用和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創設良好的互動氣氛,活躍互動的教學環節,使學生在有效的溝通、和諧的互動中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君潭.初中語文教學中互動教學的應用分析[J].新課程(中學),2016(3).
[2]孫國慧.基于互動教學的初中語文教學探究[J].考試周刊,2015(29).
[3]李金霞.互動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課外語文,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