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當前全面實施課程標準大環境下,信息技術已實現與各小學科目有效融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對信息技術的運用,能夠實現對傳統應試教育課堂的創新性改造,促使教學內容具備畫面性、生動性、趣味性等特征。對于小學體育教師而言,信息基礎能將體育知識點和教學活動畫面性展現,促使學生在觀看動畫、視頻過程中就對知識點有所掌握,不斷提高學生對體育科目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體育;運用策略
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以課程標準的新理念,通過對小學生生理、心理等多維度分析后,開展相應培養工作。教師的培養側重點應適時轉變,例如培養學生對體育項目的學習興趣、學生的競技精神、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等。通過信息化技術將體育教學知識點畫面化、形象化,實現為學生提供更好的體育教學服務。
一、 教師需加深對信息技術的認知程度
新課改大環境下,教師不僅作為知識的傳播者,更作為教學課堂的建設者,新要求使得小學體育教師的地位和職能發生巨大的轉變,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教師不再作為課堂的主體存在,也不再作為體育知識的灌輸者,而是作為教學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在學生面對問題時的協助者。師生之間的關系也從要求和服從轉變為相互合作。在此背景下,教師可以通過教學手段的有力創新,教學理念的適時轉變,實現小學體育課程教學和信息技術的科學、高效、全面融合。
首先,教師需要對信息技術全面了解,對學?,F有的教學設備、教學軟件、網絡平臺等充分熟悉,具備制作多媒體課件的能力,并不斷提升自身搜集、整理、提取信息的能力,在面對海量網絡教學資源時實現去粗取精、兼收并蓄,為今后多媒體課件開發和信息化教學手段運用夯實基礎。其次,教師需要吸納新的教學理念,對先進、科學的教學手段適時運用,以實現當前體育新課程目標。
二、 信息技術應用實現學生高效、快樂的學習
在傳統體育教育課堂教學過程中,例如奧運會的由來和體育項目的發展史等知識點,教師花費很長的時間進行講解,學生被動的接受,時常感覺到課程枯燥無味,知識點不能理解,這樣現象下的教學效果可想而知。通過信息技術的充分運用,教師通過課件、動畫、視頻、圖片等進行多媒體展示,實現知識點生動形象展示,使學生從聽覺記憶轉變為視覺記憶。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師生互動教學課堂氛圍的有力構建。
如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動畫游戲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在動畫中向學生介紹籃球場的大小、籃球比賽的基本規則等,學生對籃球基礎知識熟悉后,在通過多媒體播放NBA精彩片段,促使學生對籃球運動產生直觀的認知,更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培養了學生對體育項目的興趣。在課后交流方面,許多羞澀靦腆的同學在課上學習遇到問題時不敢提問,在課后可以通過微信、QQ等社交工具打開心扉與老師進行暢聊,教師得以走進學生內心世界,對學生全方面了解,并開展具有針對性的課后培養、訓練工作。因此,體育教學中合理運用信息技術能促使學生樂學、好學,構建和諧體育課堂。
三、 教學融入信息技術,因材施教,提升教學設計針對性
(一) 融入信息技術拓展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內容
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新理念是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要激發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始終把學生主動發展放在主體地位,同時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定適合學生的教學內容,教學過程中要避免千篇一律,積極創新教學內容,適應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因此在實際教學工作中需要教師以新課程標準為框架,充分了解學生個性需要,根據學生個性化發展設置具有針對性的學習內容,恰當使用信息技術、多媒體課件,拓展適合學生的教學內容,實現因材施教,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 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幫助學生吸收理解體育動作要領
信息技術可實現聲音、動作、圖像等教學素材融合為一體,小學體育課程中,許多示范性動作需教師向學生進行演示,學生在演示中掌握動作要領及安全須知。本人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年齡特點、動作掌握情況制作相應的多媒體課件,如跑的起跑動作、跳遠騰空、籃球傳接球、足球的基本動作等體育項目都制作了多媒體課件,在實踐課程開展前通常向學生進行播放,教師在播放過程中可對知識點穿插講解,并根據學生的課堂反饋隨時定格或者后退,進行對此講解,促使班級每一位學生掌握每一個正確的體育動作。
四、 小學體育課程中運用信息技術,能有效推進學生德育教育
(一) 教會學生頑強拼搏、勇于挑戰,并具備基本的團隊協同意識
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德育教育作為主要教學目標存在。各類體育項目旨在強健學生的體魄,并促使學生具備頑強拼搏、勇于挑戰的精神。本人在教學過程中,首先時常通過互聯網收錄專業運動員的訓練視頻,促使學生明白一個專業的動作是需要付出汗水的,需要經過無數的訓練才得以掌握;其次本人還向學生播放一些大比分落后情況下仍不放棄最后轉敗為勝的比賽,促使學生在觀看過程中具備頑強拼搏、不服輸的精神;最后本人在比賽過程中還向學生講解了運動員間存在的團隊配合,促使學生明白體育運動與團隊協作是難以分割的,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
(二) 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體育新課程目標中,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是發揚體育精神的重要教學目標之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通過信息技術整合我國在各大國際賽事取得的優異成績,制成比賽合集向學生進行播放。本人在播放奧運會視頻時,每當五星紅旗升起,學生都會有所觸動,并引以為驕傲。信息技術在小學體育課堂運用,能夠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綜上所述,在當前新課程標準目標引領下,教師將信息技術與體育課程有效融合后,能夠實現學生對體育項目興趣、體育活動技能、內在思想品德等方面全面提高。教師在運用過程中,需以學生為主體進行課程建設,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 姚薇.全方位改變,促進小學體育教育事業新發展——信息技術整合課堂教學微探[J].新課程(小學),2017(12):159-160.
[2] 金林貴.信息技術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應用的價值與策略[J].當代體育科技,2017,7(14):150-151.
作者簡介:盧益眾,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南平第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