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沁妤 程夢潔 吳鈺琪 李晶 李方秀
【摘 要】用部分統計所得數據,揭示外語能力對提升應屆生就業競爭力的重要性,從而啟發在校生自主學習并認識到提升外語水平對于求學求職的巨大意義。同時結合網絡調查問卷與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基于移動學習端的廣東海洋大學外語自主學習資源平臺建設》的實踐數據等,進一步論證:大學生若想提升自我就業核心競爭力,占據就業競爭優勢,在傳統課堂外,善于利用基于移動學習端的外語自主學習資源平臺來提升其外語水平無疑是至關重要的。
【關鍵詞】外語;自主學習;資源平臺
中圖分類號: H3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8)09-0058-005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09.027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into Employment Competitive Power of Graduates Enhanced by Acquiring Foreign Language Proficiency
——Taking the Guangzhou-based Enterprises as Example
XU Qin-yu CHENG Meng-jie WU Yu-qi LI Jing* LI Fang-xiu*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Zhanjiang,Guangdong,524088,China)
【Abstract】Based on some statistics, this paper reveals the importance of foreign language proficiency to enhance the graduates employment competitive power, so as to enlighten the students on the enormous significance of self-taught learning and improving their language skills at employment market. Apart from that, by combining the practical data from related network questionnaire surveys as well as from the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oject, Establishment of Resource Platform for Autonomous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Based on the Mobile Learning System in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this paper further demonstrates that if college students want to increase their self-worth and perform well in job-hunting, it is critical for them to increase the level of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through the mobile learning platform besides Lecture Based Learning.
【Key words】Foreign language proficiency; Self-taught learning; Resource platform
0 引言
作為一個開放化程度較高,經濟發展迅猛的城市,廣州在為畢業生就業提供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相應的挑戰。新一代的大學生與現代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發展同時代成長,傳統的外語課堂和外語教學模式已經滿足不了當代大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尤其是在義務教育的普及與各種傳媒方式的影響下,當代大學生如果只接受傳統課堂教育而無課外拓展,無疑會與時代脫節,成為就業競爭下的犧牲品。
本文首先以廣州企業招聘情況為例,分析外語能力在當下就業形勢中的重要意義;其次運用社會實踐中進行的網絡調查問卷與筆者參與的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基于移動學習端的廣東海洋大學外語自主學習資源平臺建設》的實踐數據等,論述善于利用微信公眾號等基于移動學習端的外語自主學習資源平臺是提升應屆生就業競爭力的有效途徑;再次展示微信公眾號初步建設的成果;最后分析調查問卷的結果展示該如何建設好一個外語自主學習資源平臺。
1 以在廣招聘企業為例
為了了解廣州企業的招聘情況,決定在中華英才網,以廣州市、應屆畢業生、本科學歷為篩選條件得出數據,并統計了所得數據。所得數據為中華英才網2018年1月25日至2018年1月26日的實時數據。盡管所得數據顯示有435個,但是其中有部分職位重復或者與所選條件不符,為了統計的結果更加科學直觀,從所得數據中隨機抽取300個樣本數據,分為十四個不同行業,分別為IT/互聯網、電子/通信/硬件、金融、交通/貿易/物流、消費品、機械/制造、能源/礦產環保、制藥/醫療、專業服務、教育/培訓、廣告/媒體/娛樂/出版、房地產/建筑、服務業、政府/非贏利機構/其他。統計的結果顯示,在300個招聘信息中,有53個明確要求應職人員需要具備不同程度的外語能力,占總調查數據的17.70%。另外,還有2.33%的招聘信息表明會優先考慮具備外語能力的應聘者。盡管企業招聘信息中明確要求應聘者需要具備外語能力的比例不算非常高,但不可否認現在外語能力已經成為企業對員工的隱性要求,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的當下,這種現象將會越來越普遍。
1.1 要求具備外語能力的企業行業分布及在就業市場中占有率
對外語人才需求最大的行業分別為機械/制造行業、消費品行業以及交通/貿易/物流行業。雖然這三個行業在300個招聘信息中分別只有3個、17個以及8個,但是招聘信息中明確要求應職人員具有不同程度的外語能力的占各行業總招聘信息的比例分別高達66.67%、52.94%、50.00%。由此可見,想要應聘這三個行業,具備一定的外語能力更具競爭力,否則將不得不失去這三個行業中超過一半以上的就業機會。其次分別為廣告/媒體/娛樂/出版行業、專業服務行業、能源/礦產環保行業、制藥/醫療行業、IT/互聯網行業以及政府/非贏利機構/其他行業。這六個行業在300個招聘信息中分別有9個、42個、9個、5個、66個以及6個,對外語能力有要求的占各行業的比例分別為33.33%、26.19%、22.22%、20.00%、19.70%、16.67%。雖然比例不算非常高,但是應聘者如果具備一定的外語能力,應聘這些行業時將會更具競爭力,職業選擇也能更多。余下的對外語能力有要求的行業分別為房地產/建筑行業、教育/培訓行業以及金融行業,這三個行業在300個招聘信息中分別有20個、56個以及34個,至于對外語能力有要求的占各行業的比例分別為10.00%、7.14%、2.94%。統計的數據中,一共分為了十四個行業,其中就有十二個行業對外語人才有不同程度的需求,這十二個行業的數據占了總數據的91.67%。總體而言,應聘者如果不具備外語能力,將有可能不得不失去這些行業中19.27%的就業機會,從而降低了自己的競爭力。
當下職場中復合型技術人才無疑是十分受歡迎的,掌握一門外語再精通一門技術,就必然會成為HR求賢若渴的目標。與其他通過工作經驗或正規教育所獲得的知識與技能一樣,語言本身也是一種人力資本。從這一角度看,大學生學習外語就是對自身人力資本生產的一種經濟投資。[1]外語能力對于職場競爭的重要性在全球化影響下的當下可以說是與日俱增,多學一門外語技術,不僅能讓自己精心準備的簡歷錦上添花,更是能夠讓HR另眼相看。
1.2 企業對外語證書評測語言能力的依賴度
在明確要求應職人員具備不同程度的外語能力的數據中,要求應聘者具有CET-4證書的比例為24.53%;要求應聘者具有CET-6證書的比例為9.43%;至于其他證書,如英語專業八級證書、日語N1證書等,比例只有5.66%;而無需任何證書,只需具備外語實際經驗及運用能力的比例則高達60.38%。這些數據并非全球500強企業的招聘要求。此處顯現的外語證書的作用疑似被淡化現象,能夠推測出兩點。第一,在眾多名門企業搜羅過幾波之后,擁有眾多證書的人才已經被網羅走,剩下的人才僅剩不多,因此中小企業放寬了門檻;第二,比起大企業求職者如過江之鯽,HR為篩選人才降低工作量,因此看重能夠證明硬實力的證書,而中小企業或許更看重求職者本人的未來發展潛力。
但種種揣測之下,都有一個不可回避的事實,那就是現在求職者的外語實際運用能力更加被重視。越來越多的企業將不再把英語四、六級證書作為考核應聘者英語能力的唯一條件,不看證書而看重實際能力的現象將會越來越普遍。即使是對等級證書有要求的企業,也會采取英語口語面試等方法作為重要補充來對應聘者的實際英語應用能力進行實際考核和檢驗。應聘者需要的不僅是在標準化考試中獲得的證書,而是要把外語能力與企業看重的能力進行完美結合。[2]
2 基于移動學習端的外語自主學習資源平臺建設
2.1 《基于移動學習端的廣東海洋大學外語自主學習資源平臺建設》
2.1.1 國內外現狀和發展動態
外語教育的技術進步與教育的信息化發展息息相關。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頒布以來,國家大力推進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發展。2012年頒發的《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確定了我國教育信息化的總體戰略目標和發展任務。
大學是我國外語教育技術的主要場域。目前國內高校對移動語言學習適用性及有效性探索的研究比較多,這類研究多數還是嘗試階段,探討移動學習技術是否適用于語言科目的學習并論證移動語言學習的顯著效果,移動語言學習促進語言能力,移動語言學習軟件、平臺和系統設計,移動語言學習模式、教學模式研究等。[3]
隨著,互聯網技術跟外語教育深度結合,網絡外語學習資源動態更新、可重復性、多元、開放、自由的優勢凸顯出來,外語自主學習資源平臺建設的迫切性和可操作性日益受到關注。
如今,隨著4G的大面積普及,外語學習適應于移動網絡已經具備成熟條件,依托于校園網的外語學習資源平臺具備極大的穩定性,且對于資源的安全有效也同樣有著保障,為外語自主學習資源平臺的誕生提供了土壤。現代學習理論所強調的自主、自由正好是網絡外語學習所具備的,通過網絡進行外語學習對于自主學習具有極強的有效性,滿足了學習主體高效、自由的要求。從技術層面結合外語學習特點建設起一個平臺模型,展現了平臺資源的共享和管理,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移動終端突飛猛進的發展并在大學生中迅速普及,利用移動智能終端輔助大學生聽說訓練不再是可望不可及的事,特別是時下非常受歡迎、易操作、 交互性強的微信更適合應用于大學生英語聽說教學中。[4]
從上述綜述我們不難看出對于基于移動學習端的外語自主學習資源平臺在校園的誕生已經具備了軟件和硬件的保障,同時其自主、高效的優越性也使平臺的建設有了極大的必要性。
2.1.2 發展的迫切性。
在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各式各樣的網絡新科技逐漸與教育結合,“智能”的力量正不斷重塑著教育的形態。網絡課程的蓬勃發展、中國大學MOOC的建立等都彰顯了網絡與教育結合發展平臺的崛起已成為不可阻擋的勢態。
新一代的大學生與現代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發展同時代成長,傳統的的外語課堂和外語教學模式已經滿足不了當代大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了。基于移動學習端,以移動通信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為依托,不受時間和地點的控制的碎片化學習方式,已成當代年輕人學習的主要方式。建立基于移動學習端的外語自主學習資源平臺,符合信息化時代大學生的自身發展特征,可以滿足學習者個性化學習的需求,有利于拓展在校大學生外語學習的課外實踐空間,滿足大學生不同層次基礎的外語學習資源需求,有利于發揮大學生外語自主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和實踐性,鍛煉和特升學生的外語綜合應用能力,也是適應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新形勢和新時期國家和社會對人才培養的需要。
2.2 社會實踐
2.2.1 網絡問卷調查的結果分析
我們團隊針對微信公眾號形式的外語自主學習資源平臺進行問卷調查,受訪者皆為大學生,總共回收了三百多份有效問卷。已回收的線上及線下的調查問卷呈現結果如下:
77.4%的受訪者不是專業學習外語,22.5%的受訪者是專業學習外語;這意味著我們的外語學習微信公眾平臺的主要學習對象是非外語專業的在校大學生,即我們推送的資源應該更注重外語知識的廣度而非深度,以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
受訪者們在學習外語的目的中選擇“為了以后更好的找工作”的最多,其次是“為了拿考級證書”,接著是“作為愛好”,之后分別是“為了應付學校課程要求,修夠學分”“為了出國深造”和“其他”;這體現出在校大學生們學習更注重外語在日常工作與生活中的實際應用。
在學習外語的薄弱項中,最多的受訪者認為自己的薄弱項為“聽”,接著分別是“說”“語法”“詞匯”“譯”“寫”“讀”;受訪者在校期間學習外語的主要途徑多為“課堂”“網絡資源”和“考前突擊”,“社團”“英語角”和“其他”較少;這意味著傳統教學方式依然占大學生教育的主導地位,但網絡資源這種新興的教育平臺正在崛起,這給了我們極大的信心。
63.0%的受訪者認為所在大學的外語學習氛圍一般,23.2%認為較少人有學習熱情,13.7%認為氣氛活躍。在大學這樣一個“小型社會”,面對形形色色的機會與誘惑,總會有學生漸漸地將學習置于次要的地位;其次,豐富的社團活動、繁忙的部門工作也同樣擠占著學習時間。
46.3%的受訪者更喜歡通過現實面對面的方式學習外語,45.1%更喜歡線上與線下結合,8.4%更喜歡網絡在線學習;我們可以看出,雖然傳統的教學方式深受同學們的青睞,但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教育方式也是深得人心。單單在網絡上進行學習可能不太現實,但線上與線下相結合不僅可以節省時間,方便快捷,同時也能保障學習效率。
58.9%的受訪者更喜歡將微信公眾號應用于娛樂,26.6%更喜歡用于學習,11.2%更喜歡用于交友,3.1%其他;58.93%的受訪者有通過微信公眾號平臺進行外語學習的意愿,41.07%沒有;從在校大學生對微信公眾號的應用來看,受訪者們較少有利用微信公眾號進行學習的經歷。從原因上分析,這可能是因為目前微信公眾平臺的資源推送仍然以娛樂消遣為主。如何讓在校大學生將目光由娛樂轉向學習外語,將會是自主學習資源平臺建設者首先要思考的問題。
如果開設微信公眾號關注者的線下交流會,61.4%的受訪者表示有空去看看也無妨,21.3%表示爭取抽時間到場,17.2%表示懶得去;73.3%的受訪者希望在微信公眾號上與老師進行互動,26.6%表示不希望;82.1%的受訪者希望老師在公眾號學習中更多扮演朋友式的交流者的角色,17.8%希望老師扮演指導者的角色;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大多數同學都希望在外語學習類公眾平臺上自主學習的同時,能夠得到一位像朋友一樣的老師與其互動交流,并針對學員的個人情況做相關指導。這需要我們找到這樣亦師亦友的導師,在公眾平臺上做教學指導。
涉及微信公眾平臺的內容方面,受訪者希望收到的推送內容最多為“電影番劇推薦”其次為“學習語言的方法技巧”接著分別是“優美外文文外推薦”“考級資料”“時事新聞”“娛樂八卦”“雞湯暖文”“有獎互動”;46.39%的受訪者更喜歡趣味性的知識,36.9%表示更喜歡實用的知識,16.6%表示更喜歡豐富的內容;這個結果給了我們不少的啟發,對我們日后的推送內容也有了一個大致的方向:我們要秉承寓教于樂的理念,讓大學生們在放松地娛樂中學習到實用的外語知識。
至于微信公眾平臺的內容推送方式,58.3%的受訪者表示更希望收到的推送為音頻類,而有41.6%的受訪者更愿意推送為文字類;這二者相差不大,所以應當考慮兼顧到音頻類與文字類,讓閱讀者享受到有聲有色的學習過程。
微信公眾平臺的推送頻率也值得關注:55.8%的受訪者認為外語知識類微信公眾號信息的推送頻率為每周2-3次比較合適,44.2%認為每天1-2次比較合適。
縱觀在校大學生目前關注的外語學習型公眾平臺看:73.3%的受訪者關注了0-2個學習公眾號,16.3%的受訪者關注了3-4個學習公眾號,5.3%的受訪者關注了5個以上的學習公眾號,5.0%的受訪者關注了4-5個學習公眾號;大多數的受訪者關注的外語學習類公眾號偏少,這對建設者來說既是機會也是挑戰。平臺必須足夠出色、足夠吸引人,才能讓同學們利用寶貴的時間瀏覽閱讀甚至是訂閱平臺的學習資源。
2.2.2 調查問卷的其他部分結果統計圖
3 結語
外語能力的提升在提高就業競爭力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不少行業都迫切需求著外語人才。但現下粗通外語的人泛泛,而真正精通外語的專業人才、復合型人才卻始終是稀缺資源。雖有俗話說:“一招鮮吃遍天下。”但當下,在就業職場中顯然不能如此簡單下斷論。除了具備過硬的英語技能和一定的國際商務知識之外,商務從業人員還必須在文化素質、職業道德、服務意識、人際交流以及現代化辦公設備的使用等方面達到一個新的高度。[5]因此,全面發展是每一個大學生都必須努力的方向。
在經濟全球化的當下,無論是語言專業還是非語言專業的學生,重視外語能力并朝著成為一個復合型人才的方向努力無疑是智慧的決斷。現今對于復合型、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磨礪大學生專業知識的渠道方式,都已然離不開網絡資源。
微信平臺發送的資源雖然不能代替實體課堂的系統講解,但它卻突破了課內教學時空的局限性,能承載和發送各種各樣的學習資源,讓學習者輕松獲取學習資源并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除此之外,學習者可參與或創建通過微信公眾平臺推送的各項活動,來提升語言綜合應用能力。所以,毋庸置疑基于移動學習端的外語自主學習資源平臺建設對于新時期的大學教育有著至關重要的功效。
【參考文獻】
[1]黃瑞.基于提高就業競爭力的創新型通用人才外語能力培養模式[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 2012,25(6)
[2]呂晶晶.外語能力對提升就業競爭力的實證調查——以在京招聘企業為例[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 2011(11)
[3]孔曉紅,羅陽.基于移動云計算的外語自主學習平臺研究[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3(1):135
[4]張潔,王以寧.移動技術促進英語聽說教學的實證研究[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1,(3):72~77.
[5]易永忠.淺談以就業為導向的商務英語教學改革[J].教育探索,2011,(3):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