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鴻鑫
摘要:文言文是除了古詩詞以外古人為我們留下燦爛遺產,古人寫文,文言成昨,這些是現代生活不能體會到的東西。但是在現在生活中,出現了另一種聲音:現代的學生到底該不該學習文言文?學者們為了這個問題各執己見,有的贊成學習,則有的就反對。
關鍵詞: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方式
文言文的學習在中學階段的占比比較大,那么學生還需要學習嗎?當然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不管是什么階段的學習都需要學習文言文。小學的學生其實還是屬于兒童的范疇里面的,對于文言文可能還沒有什么概念,所以學生對于學不學習是沒有什么抵觸性的。中國臺灣地區多年來保持著使用繁體字、文言文,我們的同胞都能夠做到這樣保護中華文化,我們為什么就不能呢?所以我將會列舉一下從小學開始學習文言文的好處與學習文言文的目的。
一、小學文言文教學的最終目的
近年來,文言文在眾多人心中的地位都有所改變,有的人心中認為文言文是我們中國文化的典范,有的人認為它是我們落后文化中的一部分。中華文化向來博大精深,但是在這些優秀的文化當中總會有一些魚龍混雜的東西,但是我講的并不是我們的文言文。所以人們對文言文有一些誤解是可以理解的事情。教科版的語文教材中漸漸地有了文言文的一席之地,并且在教材當中的文言文是同別的教學內容所結合過的,所以被廣大師生關注的負面影響就能夠消除掉了。“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是2001年頒布的語文新課標在總目標中提出的對小學生的要求。在我們的學習當中,文言文較多的出現在了中學階段,這時就會有人跳出來說:既然這樣,為什么要在小學階段學習這么難的文言文呢?學習是不分年紀的,無論是在什么階段,我們都應該虛心地學習中華的傳統文化,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不應該忘本。
現在的學生都被這些現代的生活節奏所帶的無所事事,平時手機就是學生們的全部,他們也不愿意與網絡拉開距離,所以我覺得學習文言文能夠將學生們從虛擬的世界當中拯救出來,順便熏陶了學生的內涵。做一件事情不是漫無目的的,就像是文言文的教學,在長期的流傳當中,這些文章或許被附上了很多傳奇的事情,但是我們學習它的那顆心卻沒有改變,依舊是想要通過學習文言文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因為——少年強,則國強。
二、小學語文學習文言文的好處
在小學階段加強文言文的學習不是一件難事,在一定程度上,加強文言文的學習是與時代潮流相輔相成、彼此促進的事情。小學文言文的教學價值其實體現在了幾個方面:第一,它具有認識功能。文化的產生是一個循序前進的過程,不像是一個短期時間內就能夠形成的,經過中華上下五千年的創造和積累,在其中不斷地繼承與發展。文言文當中的內涵其實早已變得豐富多彩,世世代代將我們值得驕傲的文化傳承了下來,留給后人瞻仰,但是他們可能沒有想到的是,居然有人提倡不學習文言文。中學階段學習文言文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因為他們學習的量開始增加了,但是如果在小學階段就被經常培養文言文知識,那么想必在眾多的學生當中,他能夠脫穎而出吧。
第二,陶冶功能。高中政治課本《文化生活》中有提到一個觀點——文化能夠使人潛移默化。作為文化范疇的文言文具有陶冶學生的功能,其實不僅僅是學生,凡是接觸到文言文的人都能夠感受到它的影響。孔夫子是我們國家著名的教育家,在國際上很多地區都非常認同孔夫子的一些觀點,文言文其實與孔夫子是在同一個時期當中的,所以回首過去的兩千五百年,文言文是為我們的歷史發展做出過許多杰出貢獻的。
第三,發展功能。藝術可以說是一門學問,只不過不是人人都可以學習的學問罷了,我們的母親河——長江和黃河,他們都是有源頭的,而我們的文化也是有源頭的。文言文作為與甲骨文有同樣悠久歷史的文化,它就是文化發展的源頭,學習漢語從這里入手,想必是一個不錯的想法。
三、文言文中的經典名篇
學習一個東西,就要學習它經典的部分,在傳承了那么多年的文言文當中,一定會有許多是我們耳熟能詳的經典名篇。文言文與白話文在語法上面是有很大的差別的,對于剛接觸到文言文的小學生們來說是有很大的難度的。回想一下學生時代學習過的文言文中,他們經常學習的不就是那么幾篇嗎?《兩小兒辯日》是選自列御寇所編寫的《列子·湯問》中的一部分,它是極具教育意義的一篇古文。通過描寫兩小兒爭辯太陽在早晨和中午距離人們遠近的問題,來傳達給讀者一種小兒善于觀察,說話有理有據并且孔子實事求是的態度。古時候的人們就像現代的我們一樣,遇見什么事情都喜歡將其記錄下來,《兩小兒辯日》結合作家的時代背景,我們不難發現它是從生活中領悟到了一些真理,借著文章將道理傳給世人知道。
說到文言文,其實古詩也是屬于這個范圍之內的,詩人們共處一個時代,他們借著古詩詞抒發他們心中的愉悅之情或者不滿之情,同樣的,文言文中不少有這樣的表達方式,千年來,這些作者的心情被我們一再的揣摩。我們談論的話題永遠都是怎樣讓學生學好文言文,尤其是哪些短小精悍、優美的、節奏性很強的歷代名篇,這些都是值得小學生們去學習,去借鑒經驗的。小學階段文言文的學習并沒有很深入,知識停留在了表面之上,考慮到學生智商的問題,我們僅僅是閱讀與欣賞為主。
傳統的文言文教學是教師們將照著課本將知識點念給學生們聽,然后學生們再來死記硬背。這種做法短期內的效果還可以,但是時間長了就會發現,學生根本沒有去理解文言文在講什么。語文課程標準一再強調“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地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強理解和體驗。”如今小學的學習不再是毫無目標的進行了,而是有一個系統化的學習方案供學生們學習,那么老師們就應該照著這些獨具風格的方式教學。多彩的教學形式是我們現在所提倡的,我們應該想盡方法,讓文言文這邊的風景獨好。
文言文中其實還有很多的瑰寶等著我們去挖掘,我們研究文言文這么長時間了,依然堅持著學習,說明了其中的那些道理是無窮無盡的。作為學生來講,應該對學習文言文而感到驕傲,我們的歷史悠長才能夠有這些學生學習,其他國家的學生因為國家歷史的原因都很羨慕我們。魅力豐富的傳統文化為中國吸引了很多的留學生,他們都很努力地學習,我們的小學生還有什么道理拒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