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巧英
摘要:本文從筆者平時在小學信息技術課教學工作中積累的實踐經驗出發,查閱了相關的有效教育教學理論,并通過調查研究,對當前小學信息技術課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了剖析,并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提出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有效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有效方法;問題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作為新興的一門課程,小學信息技術課也步入了課堂并逐步得以發展,信息修養也成為小學生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基本素養。然而,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這門課程在開展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各級教育主管部門不重視、教師備課準備不充分、教師課堂管理能力不足、教師的專業性與專職性不容樂觀等。如何解決這一問題,上好小學信息技術課,是本文主要探討的話題。
一、信息技術課教學的現狀分析
1.各級教育主管部門重視力度不夠,制約了信息技術課的教學效率。
盡管新課改走過了十七八個年頭了,且信息技術飛速發達,網絡進入了千家萬戶,但作為綜合活動課程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課仍然是邊緣學科,得不到教育主管部門的重視。由于應試教育制度的影響,在小學課程中,語數外仍然是占據主課地位,學校也將教學力度集中在語數的外課程教學上,缺乏對信息技術課的足夠認識,機房、配套軟硬件等相對滯后,這就制約了信息技術課的教學效率。
2.教師備課不充分,降低了課堂教學效率。
備課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在調研中發現,不少小學信息課教師存在備課不充分的現象:教學目標表述籠統,含糊不清,可操作性差;教學內容重技能傳授,輕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選擇媒體單一,上課時對教學媒體的選擇無一例外的都是電腦大屏幕演示或者用電子教室的軟件將教師機屏幕廣播到每個學生的計算機上;教師缺乏情景創設,一上課就開始對內容的講授,不注意對學生注意力的吸引。這些都降低了課堂教學效率。
3.教師課堂管理能力不足,導致課堂效率低下。
在課堂教學中,課堂管理是課堂教學活動順利實施的保障,對課堂教學效率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調研中發現,很多時候教師往往缺乏相應的處理能力,破壞了和諧的師生關系,面對課堂突發事件缺乏相應的管理策略和智慧,導致課堂效率低下。
4.教師的專業性與專職性不容樂觀。
調查中發現,目前的小學信息技術科任老師中,有近70%的是兼職信息技術教師,約30%是專職教師。學校對信息技術教師的利用率像搬運工一樣,哪里需要就被用到哪里去,身兼多職,在校間的工作過于繁多,給信息技術教師造成很大的心理負擔,以至于做不好本職工作。而多數專職的信息技術教師又認為學科屬于小科,不被重視,自身在學校身處多職,經常會協助開公開課的老師做ppt、flash課件,而得到的榮譽卻不屬于信息技術教師,付出了的勞動得到的榮譽感卻很少,導致沒有積極性。
二、上好小學信息技術課的有效方法
1.提高重視力度,加大資金投入,為信息技術教學提供高效的課堂教學互動平臺。
加強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是深化信息技術課程發展的物質保障。政府機構和教育主管部門應充分重視本溪市信息技術教育的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大資金的投入力度,并保證其具有連續性,跟得上機器的老化程度和信息技術本身的發展進程。鑒于學校自身經費緊張,所以要努力自籌資金,并優化資金的使用。學校可以設立專項資金,把教育信息化資金從學校的其他資金中分離出來,做到專款專用。另外,學校應積極籌措社會資金的投入,如合作辦學、社會捐助等,采用多渠道籌集資金來建設、配置優質的信息化基礎設施,比如說構建包括多媒體教學機、投影儀、交互式電子白板等教學設備在內的新型計算機網絡教室,在教學用機數量上應保證上課時學生人手一機,在功能上應為教師和學生提供暢通的網絡教學環境,不可有網不用,更不可無網,同時應為教師備課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為信息技術教學提供高效的課堂教學互動平臺。
2.明確教學目標,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難點。
在每節課上課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小學信息課程教材內容主要包括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兩大部分,在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傳授知識,發展學生的觀察、協作、自主探究能力和想象能力、表達能力、實際操作能力,并滲透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教師要對各個單元進行橫向比對,理清各個單元之間內容間的邏輯關系,做到心中有數、有條理。要了解本課中有關內容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現和運用,在教學設計中體現課本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旨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要確定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內容,并以此來決定采取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來解決重點、突破難點。
3.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培養學生良好的上課習慣。
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和有效互動,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因為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是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保障。另外,教師在上課時還可以利用常規教學對學生進行行為養成的強化訓練,讓學生在上課過程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明確自己應該怎么做,還可以利用一些軟件對學生進行合理的監管和控制,以輔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的習慣。教師可以制定切實可行的課堂學習行為規范,指出受獎懲的行為,并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多鼓勵,少懲罰,促進學生良好上課習慣的形成。
4.加強教師培訓,提高信息技術課教師隊伍的素質。
課堂上,教師作為課程主要的實施者,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聽課教學現狀,因此,急需提高教師專業隊伍,打造一支具備較高信息技術技能和信息素養的專業教師隊伍。可以通過教研員培訓幫助信息技術教師全面理解、深入領會和準確把握課程標準(綱要)的基本理念、目標、內容要求和教學意見建議,了解教材的編寫意圖和特點,引導廣大教師更新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依據課程標準(綱要)組織課堂教學,合理把握教學容量和難度,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具有重要的意義。學還可以組織信息技術教師進行比賽,提高專業能力。對于信息技術教師的培訓,可以從兩個方面來進行:一方面是培訓內容,包括理論方面的培訓,旨在提高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開發出更加適合信息技術教學的教育資源。以及專業技術方面的培訓,比如建設教學網站和資源分享平臺等。另一方面是培訓形式,可以通過開展豐富的、形式多樣的培訓活動來對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
參考文獻:
[1]劉青萍;全惠云;劉先鋒.小學信息技術教育課程的現狀與思考[J].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07(06).
[2]周志強.新課程理念下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策略之初探[J].浙江現代教育技術,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