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力木江·艾則孜
摘要:初中化學集中在初三年段,而這一時期學生的學習任務是非常緊的,面對著大量的化學概念、抽象的教學內容,很多一線教師都感覺到了教學壓力。而為了實現化學教學高效性,微課則成為了有效的方法。本文首先分析了微課在初中化學課堂上應用的可行性,之后分析了微課與初中化學疑難知識點結合的優勢,最后探討了微課如何有效的應用到課前、課中和課后。
關鍵詞:微課;初中化學;疑難知識點;教學實踐
微課是借助視頻等多媒體工具記錄教師的教學過程、課堂知識的重點及難點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微課教學模式有四大優勢:第一,內容精簡、豐富,課堂效率高,是目前初中化學教學的主要模式;第二,知識體系明晰,重點突出,有利于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第三,倡導“小步子”的教學原則,課程進度看似緩慢,實則穩扎穩打,具有極強的實效性;第四,內容精彩、形式靈活,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實現寓教于樂的效果。初中化學元素符號多、化學方程式多、化學式多,這就使得本身學習壓力較大的學生感覺壓力更大的,而很多教師采用的都是傳統的教學 模式,這樣的教學模式是沒有辦法保證化學學習有效性的。那么面對這一現象,筆者認為有必要盡快的進行一些改革。
一、微課對于化學疑難知識點講解的可行性分析
1.當前其他學科運用微課氛圍基礎是較好的:微課這種全新的教學形式應用的還是較為廣泛的,就筆者了解,在初一及初二階段很多學生已經接觸過了微課,并且對其表現出了很高的興趣,所以筆者將微課應用都初中化學疑難點知識講解中有著很好分為基礎。
2.教學硬件條件基本具備:智能手機當前還無法帶入到課堂上,但是學生在可以將微課通過智能手機運用得到課前和課后階段。
3.化學微課可行性極強。雖然微課的運用具有一定局限性,但是教師可以開發出微課應用到課上,可以將微課拷貝給學生,可以通過QQ群、微信群等發送給收集,所以筆者認為當前微課的應用可行性極強。
二、微課與初中化學疑難知識點結合的優勢分析
1.實現了碎片化學習。教師制作好微課之后學生可以在課前預習階段、課后復習階段選取合適的視頻進行學習,實現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學習,所以微課則是實現了碎片化的學習。
2.設置微練習。教師在設計微課的時候可以配備上微練習,只有練習達標的學生才允許進入到下一個疑難知識點學習中,那么這樣的設計就可以使得學生保持長久性學習狀態,也有效避免出現知識點斷層的現象,從而使得教學各個環節得以保障,教學質量逐步提高。
3.微課促進了學生主體地位的提升。微課的實施使得教師不再滿堂灌,學生在該過程中開始逐步提升自學能力,有一些簡單的知識點教師就會采用微課的形式讓學生課前預習掌握,而有些疑難點可以通過微課使得學生課后復習更好的掌握,這樣就大大的促進了學生主體地位的提升。
三、微課在化學課程課前、課中及課后的應用實踐
1.課前微課的應用實踐。通常來說體現出核心價值觀、科學素養的內容是可以應用到課前微課中的,例如化學家的研究故事、化學發展、化學實驗、化學和環境的關系等等,這些課前的知識點并非屬于疑難性的內容,在課前預習當中提供這類為了則可以使得化學學習上升到學生化學素養提升的層面。例如可以在課前將制作的關于拉瓦錫的微課視頻在講課前一天發到微信群當中,并讓學生在課前預習階段完成任務單。這些任務單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有意識、有目的的觀看視頻,采用故事的方法使得學生提高化學探究的興趣,在無形當中有效的培養了學生的化學素養。
2.課中微課的應用實踐。課中微課適用于教材中的科學探究、物質區分、化學性質、實驗操作等類型的化學知識疑難點,這些疑難點很多是學生生活中接觸不到的內容,那么教師將這些疑難點錄成視頻微課,在課上進行播放,則能夠使得課堂效率得以提高,還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如在講授二氧化碳及氫氧化鈉反應變形應用的時候,教師可以制作成實驗方案視頻,在課上學生觀看視頻的時候引導學生進行對比分析,學生觀看視頻之后若有不完善和理解不透徹的地方,教師再次進行講解。
如,在講授“氧化”的知識時,有的老師以桃子作為實驗素材制作了一個教學視頻:首先,用刀將桃子切開,分成同樣大小的兩半,分別放置在盤子中,拍照記錄桃子的切面顏色。之后,將一半桃子放入盛滿鹽水的杯中,另一半放入盛滿自來水的杯中。按預定的時間放置后,拿出兩個杯中的桃子放于盤中,再次對比顏色,發現放在自來水中的桃子的顏色要比鹽水中的深得多。通過這個實驗,學生加深了對氧化的理解。
3.課后微課的應用實踐。通常化學公式、化合物推求物質化學式等對于學生來說是較難的,一線教師的一般做法是開展專題測試等,但實際上微課教學資源對于學生來說更容易理解、也更為有趣,同時微課還可以實現個性化的教育。教師制作的課后微課內容應該依據學生掌握程度的不同,設置分層微課,上傳完視頻之后還需要進行課后學習任務的發布,那么學生在課后就能夠進行知識的二次學習,基礎較好的學生還會主動性的進行知識改造,檢查和補充。比如化學方程式簡單計算對于很多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那么教師可以制作出微課,并設計出三個層次的課后任務測驗,學生則針對自己尚未掌握的疑難點進行視頻觀看,測試結束后若成績不理想還可以繼續觀看二次測試。整個課后復習過程基本沒有教師的參與,但是學生卻像闖關一樣能很好的解決掉疑難點。
總結:
綜上所述,在化學課堂中引入微課教學模式,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化解抽象概念,攻克教學難點,整合教學資源,從而提升教學效率。實踐證明,微課教學可以被大力推廣應用。作為新時代的教育工作者,也應緊隨潮流,不斷創新,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科學設計微課教學,系統劃分知識點,以順利實現初中化學教學目標。
微課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其不僅可以用于課前、課中,還可以應用到課后,而將其應用到化學疑難點教學中作為教師則應該在不斷的探索中找到最為有效的方法,不斷的去優化流程,從而保證微課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林秀瑜.泛在學習環境下微課的學習模式與效果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4(6): 18-22 .
[2]黃圖倫.微課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05):50-51.
[3]劉新英.中學數學微課程設計與應用研究——以可汗課程模式為例[D].上海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