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知識逐漸成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最重要的資源,素質教育與創新教育成為教育的關鍵,職業教育面臨著挑戰和發展機遇。作為職業教育中專業課教師的教學觀念也應有所轉化應由偏重理論轉向重理論和實踐的統一。本文通過教學實踐,對職業院校電子類專業課程,特別是核心課程的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方面作了初步的探討和嘗試,并就改革的一些具體做法進行了分析和總結,為今后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課程體系 職業教育 電子類專業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8)03(a)-0000-00
1 職業院校課程建設的意義
改革開放以來,科技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成為世界制造業中心,隨之出現了一大批高新技術企業。這些企業需求大量的擁有專業知識、高技能、應用型的高素質綜合型人才,而我國的職業院校畢業的學生不論從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無法滿足企業的需求,企業經常對自己招聘的畢業生進行專業培訓,短則一個月,長則三個月,甚至六個月或更長。
要徹底改變職業院校的這種現狀,教學改革勢在必行,而其核心就是課程體系的改革。高職院校只有建設一種既能傳授知識,又能培養學生綜合技能的課程體系,才能滿足企業發展的需求,培養出有知識、有技能高素質的綜合型人才。
2 高職院校電子類專業課程要求
高職院校電子類專業要想培養出高素質、技能型的應用型人才,須有與之相適應的課程體系,原有的課程模式不聯系工作任務,沒有實用性,而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體系符合高職院校電子類專業的培養目標。課程建設在內容選擇上,應以實際工作崗位任務為依據,將所學課程與電子相關企業緊密結合,要具有實用性;在課程實施中,采用行動導向的教學模式,增加實習實踐課時,使所學知識接近于真實的工作過程,將來能更快的適應工作的角色轉變。
總之,工作過程導向的職業院校電子類專業課程建設應滿足企業用人單位的需求,注重學生自身發展,將理論基礎知識和實踐能力有效結合,強調工作過程的整體性,這不僅有利于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而且有利于學生綜合職業素養的全面提升。
3 高職院校電子類專業課程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3.1 電子類專業課程構建情況分析
本文通過分析河南省各高職院校電子類專業課程設置情況,采用了調查問卷的方式了解教師和學生對課程體系設置的觀點,調查問卷分別針對學生、教師和企業設計了調查問卷,并在某高校電子類專業教師和學生中進行調查,這次調查共發放了調查問卷100份,涉及了對課程和課程設置存在的各種問題。從統計結果可以看出,被調查教師和學生有大部分對所在院校設置的電子類專業課程是不滿意的,其中有68%的教師和72%的學生認為現行的課程結構應該調整,有78%的教師認為現行課程的實用性不夠,同樣學生有74%有相同的觀點。有76%的教師認為課程新穎程度不夠,不能吸引學生持續學習,有74%的學生也這么認為。電子類的課程設置需要進一步改進,被調查的教師和學生均認為現行的電子類的課程結構存在很多問題,例如:課程教學更多需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教學實踐設置應該更多,課程內容的先進性、實用性需要更多的改進。
3.2 課程設置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通過高職院校電子類專業課程存在問題的原因進行分析,可以對課程建設的調整提出更有效的建議。通過以上問卷調查,我們分析得出,課程設置的問題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夠準確、企業參與力度不夠、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不足。
3.2.1 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夠準確
課程教學目標的確定要以人才培養目標為依據,因此,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直接影響開設什么樣的課程。很多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模仿本科院校,課程設置也偏重高難度的理論課程,不能因材施教。審計課程時沒有對專業、社會需求進行科學、合理的分析,導致培養模式模糊,課程缺乏職業性和專業性,沒有突出職業教育學生的特色。而課程目標又決定著課程內容的選取、課程實施及其評價等。因此,高職院校電子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準確與否直接影響著課程目標的確定。
3.2.2 企業參與力度不夠
高職院校電子類專業培養的人才培養是要為社會服務的,滿足企業的需求,并依此進行課程建設,才能滿足企業真正的崗位需求。但是,就目前來說,許多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沒有進行充分調研,企業人員也沒有參與進來,更別提參與課程體系構建了。這樣就會出現,高校培養出來的人才在技能上不能滿足企業崗位的需求,無法勝任工作,同時,企業招不到符合需求的人才,導致人力資源的浪費。
3.2.3 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不足
俗話說:“名師出高徒”,教師素質的高低和培養的學生質量是息息相關的。高職院校電子類專業是一門技能實踐很強的專業,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還需有扎實的實踐技能,即需要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目前,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薄弱,多半教師大學畢業就參加工作,沒有企業實踐的經驗,雖理論知識扎實,但實踐操作能力明顯不足,在指導學生實踐方面感到力不從心,最終影響學生職業綜合能力的提高,不能很好的勝任企業崗位的工作。
4 高職院校電子類專業課程建設研究
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高職院校電子類專業課程建設方案,是以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為依據,在企業實際崗位需求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此課程建設方案能有效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擺脫了原有課程體系的模式。
我院機電工程系為了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實現學生從學校到企業零距離的轉變,從課程目標、內容、實施和評價四個方面進行研究,希望能為高職院校電子類專業課程建設提供一些可行的策略建議。
4.1 分析崗位任務,準確定位課程目標
通過調研,明確電子類專業的就業面向崗位。隨著中原經濟區的人才需求,需要大量的高素質、高技能應用型的人才。但是,目前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和整體素質都不高,因此,在進行課程設置時遵循理論知識“必需、夠用、用得上”的原則,強調知識的針對性和時效性,對電子類專業學科設置需重新進行調整。
4.2 依據工作任務,確定學習領域和學習情境
結合實際的教學內容,按工作過程導向方法設計任務。首先要有針對性的要求學生掌握必要得基礎理論知識和技能,其次,采用“做中學、學中教、教學相長”的課程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實踐能力和積極性。最后,要求學生將電子類專業中的各個知識模塊融會貫通,不僅要掌握所學知識和技能,還會應用專業解決其他一些實際工作問題。
4.3 以行動導向為指導,有效組織課程實施
行動導向作為一種教學指導思想,正好可以解決職業院校電子類專業課程實施單一,過于形式化的問題。
采用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設計,每一個產品從工藝的設計、安裝到最后的檢測和維護,是一套完整的“行動”工作過程。通過這些產品的制作,創造一個“做”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參與進來,鍛煉各種技能,培養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以適應企業崗位的工作需求,促進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全面提高。
4.4 以能力為核心,多元考核
以職業崗位能力為核心,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將實踐能力和核心能力納入考核范疇,多元評價課程效果。高職院校要改變原有的單一閉卷考試模式,重點考核理論與實際結合的能力以及快速進入企業工作崗位的能力。高職院校電子類專業的課程考核主體應趨向多元化,不僅要有教師的評價,學生自身、小組成員、企業等都應積極的參與進來。
總之,高職院校電子類專業的課程考核應采取多元化的評價方式,這樣反映出的教學效果才更科學、更合理,不僅有利于課程建設的完善,而且對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發展有重要意義。
5 結語
要提高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核心是要進行科學地、適應企業發展需求的課程體系建設,這是一項復雜而系統的工程,在打破傳統的課程體系模式的基礎上,建設一種遵循職業教育教學規律、全新的課程體系。
本文在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電子類專業課程體系改革過程中,閱讀了大量的相關參考文獻,結合我院現行的專業課程現狀,根據我院多年來對電子類專業畢業生進行問卷調查,并且通過實踐專家訪談和行業企業調研分析,找出存在的問題,并分析原因,合理客觀地評價其課程體系,最后提出了一些可行的策略建議。確定電子類專業核心課程,根據職業院校的學生特點和市場變化規律構建了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電子類專業課程體系。
參考文獻
[1] 湯百智,湯棣華.基于工作過程取向的職業教育專業課程組織研究[J].職教論壇,2015(9).
[2] 朱俊宏.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高職本科旅游管理專業課程建設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5.
[3] 劉彥國.構建中職機電技術專業工作過程導向的實訓教學模式[D].河北師范大學,2013.
[4] 胡海寅.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機電技術應用專業課程體系開發[D].河北師范大學,2013.
作者簡介:鄭麗敏(1983—),女,河南焦作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電子信息、高等職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