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棟
摘 要:初中物理具有一定的難度,物理知識點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深化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可以采用情境創設的方式開展教學,從而提高物理課堂的實效性,促進學生成績的提升?;诖?,研究了初中物理教學情境創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基于初中物理教學情境創設的有效策略,進而為初中物理教學的開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物理教學;情境創設;教學策略
情境創設教學屬于新的教學模式,其能夠降低初中物理教學的難度,使得抽象的問題簡單化,提高物理教學效率。隨著教育改革的開展,初中物理教學模式在不斷進行變革,情境創設教學方法主要以學生為主體,通過情境教學模式促進學生進行自主探討,從而探索物理知識的形成規律,有助于物理知識的學習。對于初中物理情境創設教學的開展,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結合問題提出對應的解決策略,進而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
一、初中物理教學情境創設存在的問題
(一)情境創設與教學目標不符
我國初中物理情境創設教學仍處于初級階段,諸多環節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例如,情境創設與教學目標不符等。初中物理情境創設教學的開展,教師對于教學情境的設計存在局限性,沒有與教學目標進行結合,導致情境創設與教學目標不符,降低了物理課堂的實效性[1]。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學情境內容設計并未與教學目標進行融合,導致教學效率下降,不利于初中物理教學改革的開展。
(二)情境創設過于形式化
根據相關調查可知,初中物理情境創設教學缺乏實效性,主要是由于教師對情境創設教學的理解存在偏差,導致情境創設教學過于形式化,不利于學生物理成績的提升。初中物理情境創設教學的開展,教師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對于情境內容創設會存在與教學內容不符的現象,導致課堂教學脫離教材內容,降低了物理課堂的實效性[2]。此外,物理教師對于情境創設教學的理解不到位,情境創設的內容與方法存在局限性,導致情境創設設置不合理,降低了物理教學效率,不利于學生物理思維的培養。
(三)情境創設缺乏實效性
情境創設缺乏實效性,是初中物理教學普遍存在的問題之一?,F階段,為了滿足教育改革的需求,初中物理情境創設教學較功利化,教師過于注重教學形式,忽略了教學質量,使得物理課堂缺乏實效性,降低了物理教學效率。此外,相關物理教學情境創設素材缺乏,導致情境創設內容與方法具有局限性,使得情境創設教學無法在物理課堂中充分發揮效用,降低了物理教學的實效性。
二、基于初中物理教學的情境創設有效策略分析
(一)教學目標與情境創設的融合
為了提高初中物理情境創設教學效率,對于情境創設內容設置需要與生活實際進行結合,進而深化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物理知識的運用能力,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物理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為了便于學生理解,初中物理教學的開展,可以采用情境創設教學方法,將教學目標與情境創設內容進行融合,從而提高情境教學的科學性與合理性[3]。情境創設教學可以將抽象的問題具體進行呈現,降低了物理教學的難度,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情境創設教學屬于新的教學模式,其能夠降低初中物理教學的難度,使得抽象的問題簡單化,提高了物理教學效率。
(二)豐富情境創設的形式
現階段,初中物理教學目標在不斷改革,不僅注重學生物理知識教學,同時重視學生的物理思維培養,注重學生物理實踐能力的提升。為了提高初中物理教學效率,需要豐富情境創設教學形式,使得情境設計內容與教材內容相符,進而提高情境創設教學的實效性。教師需要提高教學水平,采用多種方法創新情境教學形式,活躍課堂氣氛,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物理課堂的順利開展。豐富情境創設教學形式,能夠構建民主、和諧的初中物理課堂,有助于物理教學的開展。
(三)提高情境創設的實效性
為了解決初中物理教學情境創設存在的問題,需要科學合理地設計教學情境,從而提高情境創設的實效性。為了提高初中物理教學效率,教師需要明確教學目標,結合教學目標創設教學情境,進而提高教學情境創設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對于教學情境的設計,教師需要與生活實際進行結合,加強物理知識與生活實際的聯系,促使學生養成在生活中應用物理知識的習慣,從而提高物理教學的實效性。對于情境創設教學,教師可以參考較為成功的教學案例,借鑒成功案例的優勢,科學合理地設計教學情境,進而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
綜上所述,初中物理教學情境創設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情境創設與教學目標不符、情境創設過于形式化、情境創設缺乏實效性。文章從提高情境創設的實效性、豐富情境創設的形式、教學目標與情境創設的融合三個方面,論述了基于初中物理教學情境創設的有效策略,進而為初中物理教學研究提供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1]劉昌謀.初中物理教學情境創設的問題及對策探析[J].藝術科技,2016,29(2):394.
[2]王昊.初中物理教學情境創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新課程(中學),2017(4).
[3]楊連功.初中物理教學情境創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外交流,2017(27).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