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福勇
摘要:《全日制義務教育體育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指出:“有效的體育教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體育的重要方式?!毙〗M合作學習在近年的小學體育教學中已成為一種重要的教學組織形式。在教學中,教師合理構建、巧選內容、精心組織,小組合作學習將在體育教學中發揮更高的優勢,使體育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關鍵詞:小學體育;小組合作;有效性
一、“小組合作”對于提高體育課堂有效性的意義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毙〗M合作學習就是“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主動構建知識的有效途徑之一,它是對傳統接受學習的一種革命,是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新教育觀在體育教學中的體現,是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新課標倡導以學生為主體,強調自主、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學習這一教學模式的應用給課堂教學注入了活力,促使學生相互學習,共同提高,有力地促進了課堂效率的提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近幾年,在體育教學中,我對以小組合作學習形式組織課堂教學進行了相關的實踐與探索。
二、構建適合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環境
1.合理構建、巧選內容、精心組織,是提高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實效性的前提。只有科學合理地組建合作學習小組,為學生創設有利于合作學習的條件,才能為學生個體、群體得到充分全面的發展提供有效服務。同時,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要考慮體育課堂的特點,做到既針對教學目標和重難點,又充分考慮合作學習的價值所在,在明確目的的前提下安排小組合作學習,保證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2.異質同構,優勢互補。小組是進行合作學習的基本單位,科學分組是小組合作學習的基礎;優化小組組合是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效率的重要措施。在體育教學中,我注意結合平時的教學觀察和班級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身體素質、個性特點等情況進行綜合評定,采取“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優勢互補”原則,把學生搭配成異質學習小組,通常4--6人為一組。
這樣“組內異質”的安排,充分利用小組成員之間的個人潛能、能力差異等,互相促進,有利于學生間的優勢互補的同時為每個成員提供一個可以鍛煉和自由發展的舞臺;而“組間內質”又為各小組間的公平競爭奠定良好的基礎,增強小組競爭的信心,激發學生的主體參與。
3.心理相容,互啟互動。在立足“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優勢互補”的組建原則的同時,教師還需時刻關注小組成員間的相容心理。所謂“相容心理”,它指的是小組成員在心理與行為上的彼此協調一致,是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心理成分。小組內成員心理相容可以為創造性的活動提供積極樂觀的心理氣氛,使成員保持良好心境,有利于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
在體育教學中,我注意喚起每個小組成員對小組的歸屬感和責任感。除了在學習、評價上以小組為單位外,結合體育教學的特點,經常在課堂上舉行以小組為單位的投籃比賽、二人三足、跳長繩活動等;同時,根據不同教學內容的需要,創設小組合作學習的契機。
小組合作學習“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優勢互補”的科學性、優越性雖然顯著,但在動態、開放的合作學習中,面對個性不同、各具差異的學生和班級,更重要的是,在小組內形成一種積極的相互關系,以合作探究的形式,讓學生自覺、主動的卷入到建構知識的過程中,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間互動互啟,在合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合作。
4.應地制宜,揚長避短。在實際操作時,我們還應根據班內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教學內容因地制宜、靈活選擇,才能使合作學習達到最佳效果。
5.營造和諧寬松的學習環境。和諧的師生關系、生生關系,寬松的課堂氣氛是合作學習取得成功的前提。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創造良好的合作學習氣氛,用各種適當的方式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上的鼓舞,活躍學生的思維,激發探索熱情和合作的欲望,并在討論的過程中自然地參與到困難的小組中去,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幫助。
6.選擇適宜合作學習的內容。小組合作學習是由內容引發的,但在體育科的實際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并不是所有的內容都適合小組合作學習,因此選擇合適的學習內容,是保證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前提:同時,合作學習的內容應該是學生力所能及的,與他們的智力經驗、知識結構水平相當的,是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內的。
7.以生為本,自主習得。在體育課堂中,有些訓練項目和教學內容具體開放性,表現在條件的開放性、形式的開放性等。例如,在學習田徑短跑起跑一課時,由于解決問題的方法多樣,適合小組自主學習、實踐總結的,所以在這一內容的課堂教學中,我運用“探索式”、“研究式”的方法,引導學生在小組內主動探索、嘗試各種短跑的起跑方法,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參與機會和成功機會,讓每個學生在參與中得到發展。
8.預設生成,綻放精彩。對于“矛盾”型的內容,在體育教學中,我利用教材中知識之間的“矛盾”有意識地挑起學生認識中的矛盾,促使學生原有知識與新知識發生激烈的沖突,進而引發學生思考的興趣。在“矛盾”型內容的小組合作學習當中,預設和生成則是教學的核心問題,我們要不斷豐富教學的實踐性智慧,用精心而又彈性的預設來促進生成。
9.團結共進,合作共贏。在體育教學中,有些教學內容具有一定的難度,可根據具體的學情和知識與能力,讓學生借助于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的學生需要通過合作完成的。對于這種“合作”型的學內容,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一般是教師根據具體的學生情況和知識、能力要求開展的任務化的教學設計“任務”,學生在課堂上通過小組合作完成的方式獲得最大的習得機會,同時教師的任務也會使學生在課外充分使用各種學習資源完成“任務”。
總之,為了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結合不同的教學內容,創設有利于小組合作的條件,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承認和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既要改變學生學習的方式,也要調整評價的方式、手段以及內容。切實提高小組合作的價值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