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昕
摘要:初中教育當中初中物理作為一門基礎性的學科,在新課改的背景下面臨著許多的改革困難。初中物理教師要積極的響應素質教育,教學過程中加入核心素養,這樣最大程度上發揮出物理課程的價值,優化課堂教學效率。文中通過分析初中物理教學學科核心要素,進一步提出了初中物理教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學;核心素養要素;培養策略
核心素養的核心要點即為形成適合個人終身進步發展以及社會發展需求的品格以及能力。在總體框架當中分成三方面:第一,從自主發展的方向出發,讓學生更好的學習、生活;從文化基礎上來說,讓學生真正了解文化底蘊,充分認識科學精神;從社會參與的方面入手,讓學生了解責任的意義,變成一個有擔當的人,多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具有創新精神。這個框架的出現,為教育事業帶來良好的指導。為了實行這個框架,要對不同學生的年齡特征深入具體的分析。
1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科核心素養要素研究
1.1物理觀念
有關物質、運動相互作用、認識能量等多個方面,從物理學的角度出發,只是大腦當中系統的觀念記憶。物理觀念包括物質、運動、相互作用、能量觀念等因素組成。
1.2科學思維
即按照自己的經驗建立抽象的理想模型,分析推理等科學思維方法的內化,按照事實與科學推斷出不同觀點之后提出批判,從而將提高自己的水平。科學思維包含建立模型、科學論證、質疑創新等要素。
1.3實驗探究
對已經提出的物理問題,對信息進行處理,加上自己的合理猜想以及動手操作,對實驗總結討論,獲得的科學結論。實驗探究包括問題、論據以及結論等要素。
1.4科學態度與責任
要對科學、技術、社會環境間的關系認真看待,了解科學本質,本著嚴謹認真的態度。科學態度與責任包含科學本質、態度以及自然環境等。
2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策略
2.1應用物理實驗探究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施行義務教育的過程中,針對初中學生教育要將學作為主要的目標,增強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加強學生探索、發現知識的能力,加強學生對學會的知識延伸拓展,教師教育過程中一定要擺正自己引導地位,教師與學生間的關系應該是互相幫助的關系。物理實驗的前提條件下,引入物理定律以及概念,符合物理學觀察與實驗為主的特征。比如,學習“力”這個物理概念的過程中,可能與大部分教師的教育方法并不同,有些教師會應用生活實例為學生進行解釋,例如手中提著東西,用手推動車等日常生活中經常碰到的事情,加強學生對力的相互作用的充分理解,可是這樣是遠遠不夠的,這樣一來并不能夠讓學生清晰的力的作用的意義,教師通常是讓學生自己進行拉伸以及壓縮彈簧來感受到力的相互作用。物理教學的延伸,利用分組實驗,讓學生應用里邊放置磁鐵小車間的互相作用,保證學生充分認識到力的相互作用不但會在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上作用,而且在不接觸的兩個物體間也同樣會產生力的作用。利用物理實驗他那就,讓學生可以更加深刻的理解這個概念。
2.2教師要發揮自己的榜樣作用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導者,教師的言行對學生產生了無形的影響。物理教師為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自己要具備一定核心素養,如此一來才可以讓教學變得更具說服力。第一,物理教師要充分將自我示范和指導作用發揮出來,特別是學生實驗出錯的時候,物理教師要幫助學生找到失誤原因并且進行指導。第二,物理教師要不斷的進行學習,將自我的教學觀念進行跟新,掌握住最新的教學方式,創新教學內容,在這個前提上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最大程度上發揮出自己的榜樣作用。
2.3強化思維意識,提高學生科學素養
初中物理教學當中,良好的實驗教學有助于強化學生的思維意識,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教師設計實驗課程時,要掌握下面幾個原則:第一,內容要富有趣味性,啟發學生思維。比如,教師在讓學生對機械效率知識概念進行討論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討論。保證學生通過對物理核心概念的學習,提高自我思維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發展自身的核心素養。第二,實驗教學要將學生的主體地位凸顯出來。第三,依靠實驗教學的機會培養學生的形象與邏輯思維。只有學生具有思維能力,才會進一步理解與應用知識,思維才是作為創新力的重要保證。
總而言之,針對初中階段的學生學習物理學科的過程中,將核心素養融入在課堂教學當中是一件關鍵而且又亟不可待的事情。物理給生活帶來巨大的影響,也與學生息息相關。課堂當中要將物理學科中的樂趣充分展示出來,讓學生可以更加良好的生活學習,加強學生對社會活動的參與積極性。當學生對物理學科產生極大的興趣時,也會吸引學生去注意物理對人類以及世界發展的重要意義,建立起學生的責任感,培養學生成為具有創新精神的人。
參考文獻:
[1]單秀平.新形勢下如何培養學生的物理學科核心素養[J].考試與評價,2017(10):49.
[2]李巖.初中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要素分析[J].遼寧教育,2017(03):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