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春明
摘要: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進一步開展,當前教育的核心內容為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和創新思維能力,從而使學生成為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的全新人才。愛因斯坦說過:“要是沒有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有創造能力的個人,社會的向上發展就不可想象。”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肩負起重擔,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充分的發揮語文教學的優勢,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運用先進的、科學的教學方法,利用豐富的教學資源,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得到有效的提升。本文就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進行分析,望能為廣大一線教師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創新思維;培養;策略
引言: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在當前新課改的背景下,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經成為教學的重點內容。教師要結合學生發展的特點,運用豐富的教學方法,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使學生積極的參與到學習中,從而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這是所有教師肩負的重要使命。
一、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由于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在課堂教學中仍占據著課堂的主體地位,對學生進行“滿堂灌”的教學模式,課堂教學單一、枯燥,只會照本宣科的講解教材中的內容,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限制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得不到培養。同時,教師缺乏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對學生的真實水平沒有深入的了解,進而無法滿足學生內心的真正需求,教學時缺乏針對性,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低下,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
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意義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當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愈發的嚴苛,要求新世紀的人才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基本知識和相應的專業技能,同時要具備創新意識,具有良好的創新能力。同時,新課程標準中也特別強調了在教育教學中要加強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幫助學生獲得全面的發展。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及時的轉變教學理念,做到與時俱進,積極的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從而滿足新課改的要求,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有效策略
1、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創新興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能有效的活躍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及學生的年齡特點,為學生營造出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從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對語文的學習熱情,進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例如:在教學《尊嚴》一課時,教師可利用談話為學生營造學習氛圍:孟子曾經說過: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這是講中國人做人要有尊嚴。同時,古人有餓死不吃嗟來之食的名言,也是講做人要有尊嚴。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位外國的年輕人,他的行為會給我們帶來哪些啟示呢?這樣有效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的參與到學習中,進而在學習中幫助學生形成創新意識。
2、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結合教材內容,為學生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從而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得到創新思維的鍛煉。語文是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的,是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一門學科,因此,教師可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創設生活情境,使學生在熟悉的環境中勇敢的表達自己的觀點,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踐能力,做到學以致用,更有效的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例如:在教學《鄉下人家》一課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出示兩組圖片,第一組:城市中矗立的高樓,馬路上川流不息的汽車,熱鬧的廣場;第二組:農村里低矮的磚瓦房、圍繞村莊流淌的小河,自由玩耍的雞鴨鵝,穿著樸素的人。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一說自己了解的鄉下生活是什么樣的,有什么感受。學生通過觀察和討論交流,并通過對課文的學習,感受田園風情,激發學生對農村生活的興趣和熱愛,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3、運用多樣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先進的教學方法被運用到了教學中,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良好的幫助。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不斷的進行學習,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并靈活的運用各種豐富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能進行自主探究,活躍學生的思維,從而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創造良好的條件。
例如:在教學《竊讀記》、《走遍天下書為侶》等課文時,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通過思考、合作、交流,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并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的進行思維活動,不僅學習了語文知識,加深了對作者情感的體會,更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4、鼓勵學生大膽的質疑,激發學生創新思維
創新是在不斷的質疑中產生的,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積極的鼓勵學生進行質疑,提出科學、合理的問題,使學生不斷的進行思考,從而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師要對學生提出的質疑及時的進行引導和分析,幫組學生解決問題。同時,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合理的評價,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體驗成功的喜悅。
例如:在教學《狼牙山五壯士》一課時,教師可結合課文內容,為學生設計教學問題,由于學生沒有經歷過那個戰爭年代,因此在解決問題時要進行大膽的想象,充分的結合自己所知進行聯想,從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學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有著重要的作用,是當前教師教學的重要工作內容。因此,教師要及時轉變教學理念,運用豐富的教學方法,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進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成為優秀的全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黃丹.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J].西部素質教育,2017,3(05):165-165
[2]張正發.試論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8(S1):240-241
[3]季建欣.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西部素質教育,2017,3(01):259-259
[4]鄭丹丹.如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J].赤子(上中旬),2015(20):33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