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洪瑩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微課教學開始在我國興起,由于其具有明確的教學目標、短小精悍的教學內容、靈活機動的學習方式等優點,因此越來越受到教師的青睞。該教學手段倡導自主性學習、探究性學習,這不僅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還符合新課改要求,值得教師在教學中實施和推廣。在高中數學課堂中,教師也應緊跟時代潮流,運用恰當的工具制作微課,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滿足他們個性化學習需求,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意識,使其數學思維和實踐能力都能得到同步提升。對微課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進行了重點探究,希望為高中數學教學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關鍵詞:高中數學;微課;軟件制作;應用
一、微課教學概述
微課,又被叫做微課程,是“微型視頻網絡課程”的簡稱,通過該名稱可知微課是一種在線視頻課程資源,以微型教學視頻為載體,支持多種學習方式,是一種情景化的在線視頻。在微課中,教學視頻的內容并不是隨意安排的,而是針對某個學科知識點如重點、難點、疑點等來設計的,在微課教學視頻中,除了教學知識點,還包括教學環節的設計,常見的教學環節包括學習活動、實驗、任務等。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微課作為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和課程資源,開始進駐我國教育教學領域,其內容短小精悍,學習方式靈活機動的特點使它備受教師的青睞。教師在教學中運用微課,為學生創造了自主學習和個性學習的環境,使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來進行針對性學習,既滿足了不同學習水平學生的學習需求,又強化鞏固了他們在課堂中所學的知識,擴展了課堂教學的容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微課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
任何一門課的教學環節都離不開課前預習、課堂學習和課后復習,對于高中數學來說亦是如此。微課具有較強的普適性,將其運用在其中一些環節中,將會大大提高教學效率。下面,筆者將從以下三個方面具體闡述其運用。
1.將微課運用到預習環節中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學習的三個環節中,課堂預習進行得是否順利,對后面環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謂課前預習是指學生在上課之前利用業余時間對所學的內容進行大致的了解,以便在上課之后跟上教師的進度,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對于新授課,教師可引導學生利用微課進行課前預習,預習的內容包括本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知識的重點、難點,通過預習,學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學習問題,從而在新課學習時更具針對性,帶著問題去聽課也會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效率。例如,我在教授“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標表示”時,先利用微課制作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平面向量數量積及運算規律,教學難點:平面向量數量積的運用。微課直觀地展示了筆者的教學設計,在設計中還包括一些動畫演示,這樣的設計比學生單純利用黑板學習更具立體感,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降低了其理解難度。
2.將微課運用到復習環節中
在學習環節中,復習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通過鞏固當天所學的學科知識來加深學習記憶,提高學習效果。在復習環節時利用微課可以提高復習效率。由于課堂時間有限,部分學生在課堂中無法完全吸收教師所教的知識,對于一些尚未理解的重難點可以利用微課去反復聽、反復看,從而達到查漏補缺的功效。例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中數學A版必修5《不等式關系與不等式》一課時,對于理解不等式的性質,并能運用不等式的性質簡單證明不等式這一難點和易混點,盡管我在課堂上已經花了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進行講解,但仍有個別學生無法理解。針對這一情況,筆者讓他們在課后復習時,利用微課去反復學,引導他們思考微課中是如何進行講解的,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使其跟上教學進度。
3.將微課運用到疑難題型中
部分學生在經歷了復習階段后,依然會有些疑難題型無法解決,此時就需要教師針對這些典型的疑難問題來制作微課。該類型的微課內容主要以學生容易出錯的典型知識點為主,進行歸納、總結,點播疑難,最后要對這些題型進行總結反思。這樣的微課設計,使學生了解了該類題型應注意的問題,提高了他們易錯題的解題正確率,在微課中,每個學生可針對自己的不足進行針對性學習,是提高其學習效率的重要途徑。對于教師來說,通過微課的統一學習,避免了每個題型重復講浪費時間的弊端,提高了教學效率。例如,在學習《三角函數線的概念》這一節時,學生普遍反映對三角函數線概念的理解存在著困難,針對這一現狀,我制作了一節微課。在微課中,筆者另辟蹊徑,通過講解一些經典題型來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在此基礎上,還設計了相關圖形,為他們理解正弦線、余弦線等概念奠定扎實的基礎。
總之,將微課運用到高中數學教學中是大勢所趨,需引起教師的重視。教師在運用時,應講求科學的方式方法,通過在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疑難問題中的運用來鞏固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率。在未來,隨著微課教學研究的不斷深入,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將會迎來新的生機。
參考文獻:
[1]張輝.高中數學微課制作及微課在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5(5).
[2]李磊.高中數學微課制作方法及在教學中的應用[J].讀寫算(教研版),2015(23).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