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晶 白志剛 張一春



摘要:基于互聯網+的職業教育云服務平臺的構建,融合應用了Web1.0、Web2.0、云軟件技術、遠程數據交換技術以及云軟件系統集成技術,實現了校企合作、專業建設、區域資源平臺、頂崗實訓、在線學習、區域大數據/物聯網信息化等豐富的功能。通過構建設計“1148”云平臺服務模式、線上線下和應用服務體系以及監控管理呈現三合一的監管平臺,搭建了基于互聯網+的職業教育云服務平臺,推進教、學、管模式創新,最終達到打造職業教育生態圈的目標。
關鍵詞:互聯網+;云計算;職業教育;服務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8)05C-0010-05
一、引言
當前,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計算等新技術逐步廣泛應用,信息技術對職業教育的革命性影響日趨明顯,職業教育信息化正迎來重大歷史發展機遇。教育部制定頒發的《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2017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點》中都把“推動信息技術與職業教育深度融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作為當前信息化工作的主要目標。
2013年,“互聯網+”這一概念首次出現于馬化騰《互聯網+:國家戰略行動路線圖》一書。[1]2015年“兩會”時,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這意味著“互聯網+”計劃將是未來發展的一個趨勢。王竹立認為,“互聯網+”的本質就是碎片與重構,是將原來的一切都分解成碎片,然后再以互聯網為中心重新組建起來,成為新的體系結構。[2]因此,“互聯網+教育”意味著未來的一切教與學活動都圍繞互聯網進行,老師在互聯網上教,學生在互聯網上學,信息在互聯網上流動,知識在互聯網上成型,線下活動成為線上活動的補充與拓展。
探索以互聯網+模式構建的云服務平臺重在集成整合各類優質教育教學資源,提供多層次、高品質的教育服務,強調以學習者需求為導向、以學習者體驗為核心,有效促進教學管理、學生管理、校園管理。[3]與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較,職業教育側重于實踐技能和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職業教育的本真就是“重實踐,重技能”。[4]為了更好地推動教育管理信息化,推進信息技術與職業教育深度融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南京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和江蘇省教育廳、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三方通力合作,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依托云計算、大數據等先進技術手段,結合“互聯網+教育”理念,創新打造了職業教育云服務平臺。
該平臺融合應用了Web1.0、Web2.0、云軟件技術、遠程數據交換技術以及云軟件系統集成技術,實現了校企合作、專業建設、區域資源平臺、頂崗實訓、在線學習、區域大數據/物聯網信息化等豐富的功能。通過構建設計“1148”云平臺服務模式、線上線下和應用服務體系以及監控管理呈現三合一的監管平臺,推進教、學、管模式創新。[5]
二、平臺構建設計
職業教育云服務平臺以“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平臺即服務PaaS”“軟件即服務SaaS”“資源即服務RaaS”的云理念,解決目前職教領域所面對的諸多實訓方面的熱點痛點難點問題。該平臺以“1148”服務架構為核心內容,服務架構如圖1所示。
“1148”服務架構包括:1個云平臺,1個云門戶,4大重點專業方向(通信技術、網絡安全、大數據和物聯網)和8大應用服務平臺,集成了校企合作、專業建設、區域資源平臺、頂崗實訓、在線學習、區域大數據/物聯網信息化等豐富的功能。云平臺以云服務為核心,通過建立面向各類用戶的統一云平臺,搭建主管部門、職業院校與企業的溝通合作橋梁,推進教學管理模式創新,最終達到打造職業教育生態圈的目標。
(一)“1”個云平臺
服務于江蘇省職教系統的統一云平臺,省市級公有云+院校級私有云的混合云組網,各平臺相對獨立,但又緊密關聯。
(二)“1”個云門戶
各類用戶均可通過云平臺門戶頁面了解平臺的功能、應用、資源,同時實現所有平臺入口統一、所有用戶身份統一。
(三)“4”大重點專業方向
1.通信技術類專業:在企業強大的通信技術人才支持背景下,云服務平臺提供最新的通訊課程支撐學校通信類專業發展,培養由理論研究型向實踐應用型轉型的通信技術型人才。
2.網絡安全類專業:依托職教云服務平臺,創新性地研發了集成各類核心網絡安全工具的實訓平臺,服務網絡安全的專業建設以及相關的技能實訓或競賽等。
3.大數據分析與應用:依托職教云服務平臺,服務于大數據專業建設以及校園大數據應用融合,提高校園管理質量和大數據科學決策能力。
4.物聯網專業:依托職教云服務平臺,提供最新物聯網實訓教學內容以及物聯網綜合信息平臺,構建綠色、智慧、便捷的智慧校園環境,有效提高水、電、固定資產等資源的利用率。
(四)“8”大應用服務平臺
1.區域實訓基地公共服務平臺。以區域各類公共實訓基地、各職業院校可對外共享的實訓基地為服務對象,提供場地建設、環境建設、師資培養、資源建設、教學組織、實訓學習、社會服務等信息化服務體系。
2.區域數字資源共享服務平臺。云服務平臺自身配置了大量自有數字化教學資料與資源,以職業院校師生為服務對象,提供各類數字化教學資料與資源的在線上傳與按需下載服務。
3.區域在線開放課程公共服務平臺。云服務平臺旨在為江蘇省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提供公共服務平臺的支撐,為全省職業院校提供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服務。
4.區域頂崗實習與就業服務平臺。以區域職業院校、行業及企業、在校學生及往屆畢業生為服務對象,建立起在三大類群體之間進行頂崗實習與就業信息化服務的橋梁。
5.區域學生雙創服務平臺。為本區域職業院校開展“雙創”活動提供信息化服務,通過該平臺可實現職業院校內部以及面向社會的“創客教學與指導”信息化,以及開展網絡化的創業培訓、項目對接、服務配套與跟蹤輔導等,并為具有商業前景的創新成果和團隊按需提供創業服務與支持。
6.區域職業技能競賽公共服務平臺。為參加職業技能競賽的學校師生、各項競賽的主辦單位、承辦單位、專家裁判、設備廠商等提供在線信息發布、信息交流、資料共享、競賽培訓、專家咨詢、在線報名等公共服務。
7.大數據服務平臺。從教學就業、學生服務、學校管理三大維度,為職業院校構建整體的大數據環境,實現了“因材施教”的個性化教學、全校可視化和預測性管理,以及提供學生綜合性和精準性就業服務等內容。
8.互聯網+專業建設服務平臺。基于“互聯網+專業建設”通用平臺,針對各個熱點專業在專業建設、在線教學、資源共享與管理方面的特點與需要,進行相關應用與資源的針對性強化與組織,形成了面向通訊、網安等技術專業的“互聯網+專業建設”服務平臺。
三、服務體系應用
職業教育云服務平臺依托云計算、大數據等先進技術,結合“互聯網+教育”最新研發理念,創新打造“1148”服務架構。該云服務平臺在運行過程中,結合落地實驗校項目狀態,構建了一體化服務體系模式,包括嵌入式基地服務模式、SaaS定制服務模式和線上線下服務模式。
(一)嵌入式基地服務模式
職業教育云服務平臺網絡域名為:ww.study31.com,建設基地位于南京高等職業技術學校電子信息大樓12樓,平臺和基地實景如圖2所示。這種嵌入式基地創新了校企合作的模式,目前已經成為教育部立項的信息化應用優秀案例。
(二)SaaS定制服務模式
云服務平臺能夠為主管部門、院校、企業等機構創造SaaS模式定制化應用系統,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軟件即服務”,而云服務平臺的“云共享資源池”可向平臺所有SaaS應用終端提供云共享資源,同時SaaS應用終端間的資源亦可按需共享,實現真正的SaaS云。
(三)線上線下服務模式
基于該云服務平臺,我們打造了線上和線下的服務體系應用模式。線上和線下服務應用體系分別如表1和表2所示。
四、運營監控管理
職教云服務平臺運維體系實現對學校軟硬件的全面運維、監控、集中管理,對云平臺主要功能模塊的監控結果多方位呈現,提供安全管控功能保障基地的運維安全,提供價值挖掘功能推動云平臺的持續優化。[6]云平臺監控管理模式分三層如圖3所示,分別是監控層、管理層和呈現層。
圖3 云平臺監控管理模式
(一)監控層
IT監控系統對IT基礎設施提供監控接口,監控IT基礎設施的運行狀況。IT監控結果的異常通過與綜合告警管理之間的接口傳遞給綜合告警管理系統。動環監控對物理基礎設施中的動環設備提供接口,監控動環信息。微模塊監控系統對物理基礎設施中的微模塊提供接口,監控微模塊系統的相關信息,同時向動環監控系統提供PUE信息。應用管理系統與職教云平臺之間的接口,對云平臺應用模塊的相關指標進行監控,發現異常情況通過與運維流程管理之間的接口進行告警處理。
(二)管理層
綜合告警管理系統提供對所有子系統的告警采集接口,采集全網運行的告警信息。綜合性能管理系統提供與智慧網絡EMS、微模塊監控系統、動環監控系統以及IT監控系統的性能指標監控采集接口。安全管控系統通過標準安全管控掃描協議,與IT設備進行對接,保障IT設備的運行安全。
(三)呈現層
3D可視化系統提供對資產管理、動環管理系統、微模塊管理系統和IT監控系統的接口,收集資產信息、物理基礎設施和IT基礎實施的告警信息,完成這些信息的3D呈現。綜合報表系統通過與有報表需求的各業務子系統之間的接口,實現綜合報表數據源的采集,完成綜合報表的輸出。價值挖掘平臺通過與云平臺應用模塊之間的接口,實現價值點數據采集。
五、結語
職教云服務平臺結合職業教育應用服務需求,基于互聯網+理念,融合應用了Web1.0(云門戶網站)、Web2.0(各類Web應用系統)、云軟件技術(各類云SaaS服務的實現)、遠程數據交換技術(云服務平臺與數字校園的對接)以及云軟件系統集成技術(云統一身份認證與數據交換),實現了校企合作、專業建設、區域資源平臺、頂崗實訓、在線學習、區域大數據/物聯網信息化等豐富的功能。
職教云服務平臺與學校現有專業體系相結合,提供優質教學資源互通共享。云服務平臺中的通訊/網安/大數據/物聯網四個專業建設資源與院校互通共享。另外通過大數據服務平臺,一方面結合云服務平臺各功能模塊在使用中積累的過程性數據,另一方面結合學校功能全面的各類信息化系統數據,基于大數據分析,建立覆蓋全校教學管理的全方位配套的信息化系統。促進了教育教學創新和人才培養革新,提升了學校教學科研工作效率,以及智慧校園管理水平和服務社會的水平。
基于互聯網+的職業教育云服務平臺的構建,有助于數字化實訓資源的共建共享,促進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減少重復建設,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以及教學和管理效率;有助于學校、教師和學生和社會人士的個體發展,通過實訓資源云服務平臺可以激勵學校、教師和學生以及社會相關人士廣泛應用并參與創造各種數字化實訓資源,營造網絡化學習環境,發展新型的教育模式,從而為參與者個人的發展創造更廣闊的空間;有助于拓展云計算在職業教育教育實訓資源建設領域的創新實例,為職業教育實訓教學提供可行的應用模型。
參考文獻:
[1]馬化騰.互聯網+:國家戰略行動路線圖[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2]王竹立.”互聯網+”教育意味著什么[J].今日教育,2015(1).
[3]張巖.”互聯網+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國高教研究,2016(2).
[4]周晶,白志剛,張一春.職業教育移動學習現狀調查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18(4).
[5]車明朝.互聯網+:職業教育面臨的挑戰與機遇[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5(22).
[6]趙玉,陳志華.基于云計算的區域職業教育資源公共服務模式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7(10).
責任編輯:王新國
A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Cloud Service Platform Based on the Internet Plus
ZHOU Jing & BAI Zhi-gang & ZHANG Yi-chun
(Nanjing Technical Vocational College, Nanjing 210019, 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cloud service platform based on the Internet plus integrat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Web1.0, Web2.0, cloud software technology, remote data exchange technology and cloud technology integration software system. It realizes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regional resource platform construction, on-the-job training, online learning, regional data/IOT Network information and other functions.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design of "1148" cloud platform service mode, online and offline application and service system, and the monitoring platform with 3 in 1 monitoring management, it builds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cloud service platform based on the Internet plus to boost the innovation of teaching, learning and management, and ultimately achieve the goal of building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ecosystem.
Key words: Internet plus; cloud comput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service m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