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堯 侯玥 董建華 李美詩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大學生消費結構發生了較大變化。本文通過對天津市某大學學生進行網絡問卷調查,闡述了生活消費、娛樂消費、社交消費、學習消費四個方面的現狀,分析了目前大學生消費結構中存在的問題,并從社會、家庭、高校和大學生自身四方面給出了改善消費結構的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 消費結構 問題與建議
一、引言
大學生作為當今社會特殊消費群體,其消費總額占社會總消費的比重正在逐年攀升,一些消費行為的偏好也直接推動了許多社會產業的發展。因此,對大學生消費結構進行研究,能夠發現大學生群體的消費現狀和消費結構中存在的問題,并可通過分析給出合理建議,有助于大學生改善不良消費習慣;同時也有助于社會、家庭和高校對大學生消費進行引導,幫助其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和價值觀。
二、研究內容
(一)數據來源
本次調研選取天津市某大學作為研究對象,通過發放網絡問卷的方式獲取數據。問卷發放覆蓋全校十三個院系及四個年級的本科生,共228人填寫問卷,問卷全部回收,有效問卷224份,問卷回收率為98.25%。
(二)消費結構分析
(1)生活消費仍為大學生消費的主導,且結構比較合理。生活消費方面,樣本消費水平呈正態分布,61.61%的受訪者每月消費在501-1500元,消費500元以下的人數較少占比10.27%,有 28.13%的學生每月生活消費會在巧00元以上。月總消費方面,有61.6%的同學消費1001-2000元,20.09%的學生消費在1000元以下。對比來看,大學生月消費的大部分都用于生活消費,處于消費的合理狀態。飲食、生活用品和服飾三個方面的開支在受訪者生活消費中的占比位列前三,說明滿足基本生活保障的消費開支對大學生是必不可少的。綜上可知,生活消費占據大學生消費結構的主導,且各項生活消費支出合理,并且生活消費處于總消費主導的現狀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有較大變化,但其數額可能會繼續上升。
(2)娛樂消費比重較大,并呈現多樣化趨勢。娛樂消費方面,每月消費有58.04%的學生消費101-500元,16.07%的學生消費501-1000元,消費1000元以上的學生占比4.46%。此外,處于城市和城鎮學生的娛樂消費比例明顯高于農村學生,男生在娛樂方面的高消費現象較為嚴重。大部分學生將娛樂消費用于看電影,K歌和旅行,由此可以看出大學生進行的娛樂消費的情況處于正?;⒔】祷?,沒有向沉迷于酒吧、網吧的異化趨勢發展。當今社會娛樂場所的興起和旅游業的不斷發展,成為了推動大學生進行娛樂消費的直接因素。綜合來看,大學生的娛樂消費方式日趨多元,并且會隨著經濟發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不斷提升。未來娛樂消費可能會占據大學生消費結構的較大比重。
(3)社交消費占比相對較高,并成為月消費中不可或缺的的部分。社交消費方面,分別有29.02%和58.48%的學生表示自己每月的社交消費在100元以下和100-500元間。12.50%的學生每月的社交消費在500-1000元間。且處于城鎮、城市與家庭月收入高的學生社交消費支出較大。總的來看,大學生由于社交群體較為固定,其社交消費的支出也較為穩定。此外,大學生社交消費額會隨著年級的增長而不斷增長。月社交消費在100-500元的大學一年級到大學四年級受訪者比例分別為57.14%、60%、54.55%和66.67%,除大三年級因自身規劃等原因比例略微下降外,總體來看有逐年級增長的趨勢。綜上可見,大學生越來越注重人際交往中的人情消費,隨著高校內各種社團和活動的多樣化,社交消費仍會繼續增加。
(4)學習消費占比相對較低,但注重對其自身發展有利的消費。學習消費方面,有37.95%的學生表示他們每月的學習消費不到100元,56.7%的學生每月在學習方面花費100-500元,只有5.36%的受訪者表示自己每月用于學習方面的消費開支在500元以上。對比娛樂消費和社交消費,反映了目前大學生在學習消費上投入較少的現狀。大
三、大四學生學習消費投入明顯多于大一、大二學生,尤其在考試報名費和輔導班報名方面??梢婋x畢業時間越近,學生越注重對自身競爭力的提高,從而開始進行考研、考證、出國等自身發展型消費。社會各行業對大學生的個人能力和文憑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這也直接推動了大學生利用各種方式對自身鍍金,提高自身競爭力。綜上來看,雖然學習消費在大學生消費結構中占比相對較少,但隨著畢業生就亞市場情況日益激烈,大學生在學習消費上的投入會隨之增加。
三、大學生消費結構存在問題
(1)消費結構發生輕微偏移。整體來看,大學生消費結構處于相對合理狀態,大學生每月生活費的主導為生活消費,用于學習消費、娛樂消費和社交消費的比例相對平均,但娛樂消費和社交消費的比重高于學習消費,極少數學生甚至將生活費的大部分用于娛樂和社交支出。消費重心發生輕微偏移。同時也說明部分大學生的消費觀尚不完善,仍需加以引導。
(2)少數同學存在不理智消費問題。調查發現,部分學生在購買化妝品、服飾和電子產品時,仍會緊跟時代潮流,跟風消費,盲目消費,往往忽視了商品真正的實用性,造成了許多不必要的消費支出,追求品牌效應在大學生購買化妝品和服飾方面的表現尤為顯著;此外,由于大學生群居性生活方式的特點,攀比消費的不良現象也一定程度上存在于大學生的消費現狀中,這也給部分家庭條件不算優渥的學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負擔。
(3)大學生過度超前消費,理財意識淡薄。通過調查結果我們發現,大學生生活費“月光族”的人數超過一半,而每個月選擇將生活費進行理財的人數卻寥寥無幾。在消費方式的選擇卜有超過三成的同學選擇花唄、京東白條等網絡借貸平臺進行“超前消費”,部分不法網貸平臺抓住大學生超前消費的心理,引誘其進行借款,加之大學生自控力不足,引發了許多非法“校園貸”帶來的惡性事件,也使得高校在校園貸方面的教育迫在眉睫。
四、改善大學生消費結構的建議
(1)社會應營造良好的風氣,并加大校園貸的懲處力度。政府及社會應加強倡導,促使高校大學生在追求物質消費的同時,注重精神文化領域的消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保持艱苦奮斗本色,不丟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因此政府應該同網絡媒體、各高校聯合起來,提倡“量入為出,適度消費;避免盲從,理性消費;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消費觀,營造良好的消費風氣。同時,政府應對校園網貸平臺進行嚴格審查,避免大學生陷入非法校園貸的陷阱。
(2)家長應以身作則,培養子女的理財意識。家長應避免過度驕縱子女,無限制給予子女生活費、對子女消費無條件滿足。家長一直是孩子心目中的榜樣,應該以身作則,養成家庭內勤儉節約的優良家風,營造良好的家庭消費氛圍,潛移默化地影響子女消費觀,培養子女的理財觀念,鼓勵子女將富裕的零用錢、生活費進行合理投資。
(3)學校應加強學生正確消費觀的引導,豐富其相關金融知識。學校應積極引導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鼓勵其明確并制定個人發展目標和職業生涯規劃,實現個人綜合素質和競爭優勢的提高。同時不斷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塑造以思想道德建設、個人素質、培養能力為主的校園文化氛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良好的消費觀。建立并改善消費觀教育體系,著力設置理財、金融風險、校園貸教育等經濟類課程,豐富各專業學生相關金融知識,提高學生對于理財、風險防范等方面的意識。
(4)大學生應自覺提高自身素養,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大學生應該將重心放在專業知識的學習上,不斷學習以提高專業素質、文化修養,充實自我。增加學習消費,對自身進行合理有效的資本積累和投資,進而實現個人綜合能力的提高。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因此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應該養成勤儉樸素的生活作風,提高獨立意識,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利用“節流、開源”的理財思路,一方面培養記賬習慣,減少不必要開支。另一方面利用專業性金融知識,投資少量的理財產品,將所學知識真正運用于實踐中。
參考文獻:
[1]朱青.大學生消費結構研究[J].時代農機,2016.
[2]劉月.大學生消費結構比較研究[J].商洛學院學報,2015,(4).
[3]常化濱.大學生消費狀況調查研究——以包頭市4所高校為例[J].包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
[4]陳小伍,王緒朗.大學生消費結構及其影響因素實證研究——以武漢市某部屬高校為例[J].青年探索,2007,(4).
[5]曾曉玲,楊倩,楊雅偉.當代大學生消費結構的變遷及動力研究——基于“70后”與“90后”大學生的比較[J].思想理論教育,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