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愛火
摘要:目前新課程改革提倡一種新的理念,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之間進行合作探究、自主學習,來逐漸養成學科素養,提升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能力。探究性教學從本質上來說,是需要教師和學生同時具備較高的學習素質,主要需要教師預先做好準備工作,對課堂內容進行精心設計,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培養學生勤于動手、動腦,善于思考、敢于探究的精神,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來習得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關鍵詞:初中數學;探究性學習;運用策略
課程改革要求初中數學教學中融入探究性學習理念,所謂探究性學習,實際上就是學生利用科學研究方式來獲取知識,教師在其中只是承擔知道作用,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還有利于促使學生學習可持續發展。本文對探究性學習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意義作了簡要分析,提出了探究性學習在初中數學教學改革運用對策,為提升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構建良好的課堂探究氛圍
探究性學習的意義是學生的自我價值得到最大展現,感覺到自身存在感在課堂中被放大,從而學習數學、探究問題會更努力,課堂中輕松的學習氛圍,對學生學習態度、學習熱情起著推動作用。老師需要認識到學生探究問題興趣的重要性,課堂上老師的態度會對學生的聽課態度造成影響,老師課上應該注重自身形象。想要當一名好老師,保持溫文爾雅的形象給學生如沐春風的感覺,引導學生認真聽課,做到循序善誘才是正解。學習是為了獲取知識、教學是為了傳授知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學習興趣,才會刻苦學習,老師在課堂上更多地扮演引導和調動的角色,烘托學習、探索、求知的課堂氛圍,讓初中生沉浸在探究環境中,對學習產生濃厚興趣,表現在學習上更加努力。“環境能影響人的成長發展”,只有在自由、開放、求真的環境中,學生學習熱情不斷高漲,老師教學方式運用自如,教育形式才會有長足進步。
二、構建問題情境
提問教學是教師在教育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手段,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數學知識的的主要途徑。在初中數學教學實踐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安排,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設計相應的數學問題,引導學生對數學問題的探究,從而幫助學生自主掌握數學知識。
例如,在學習《多邊形及其內角和》的時候,教師要求學生帶好數學學習工具,以三角形的內角和為先導,讓學生測量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再讓學生測出四邊形的內角和是360度,然后讓學生測量五邊形、六邊形、七邊形的的內角和,教師就可以問學生五邊形、六邊形、七邊形的內角和與三角形的內角有什么關系,引導學生發現這些內角和都是180度的倍數。然后,教師因勢利導,問學生n邊形的內角和又是怎么計算的呢,使學生深入鉆研到這個問題中,自我分析n邊形與180度之間的關系,最終得出n邊形的內角和為(n-2)×180度的結論。通過這種提問教學使學生充分開動腦筋,自主學習和解剖數學知識,分析和總結出數學知識要點,進而提升學生的數學理論知識,促進學生的數學理論知識與生活實踐融合。
三、鼓勵學生進行合理猜想
從某種意義上講,人們發現有關數學知識的過程是一個借自己的直覺,先提出某種有目的的猜想,再進行驗證,從而揭過出某一類數學問題的有關規律的過程。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對這類數學問題進行大膽的、有目的的猜想,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在學生參與數學活動時,教師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如教學“探索規律”時,由于教師鼓勵學生質疑,有一學生針對“已知平面內任意三個點都不在同一直線上,過其中任兩點畫直線,若平面內有n個點,可畫直線多少條?”提出“為什么要強調平面內任意三個點都不在同一直線上?不要行不行?”這疑就質得很好,顯然質疑能促使學生主動探索。因此,教師不僅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難,而且應引導學生排疑解難,逐步提高學生的質疑水平和解疑能力,教給學生自主探索的鑰匙。
四、組織學生合作探究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要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積極參與對數學問題的討論,敢于發表自己的觀點,并尊重與理解他人的見解,能從交流中獲益。"同時更加要求教師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合作交流更加有利于營造一個良好的探究氛圍,學生更加積極參與到同學之間的交流探究。而合作探究可以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及合作競爭意識,又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還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相應的發展。學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幫助,實現學習的優勢互補,增強學習意識,提高交流能力。例如:在講授"三角形的內角和"時,以四人一組,每人任意畫出一個三角形,然后小組內交換,每一個同學都把三角形的三個角量出度數,并把量得的度數相加,然后交流結果,并討論歸納出三角形的內角和。這樣,通過每個同學的參與,既獨立思考又小組內合作交流,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了一次很好的鍛煉。
五、及時激勵評價
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習結果,又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既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水平,又要關注他們在數學實踐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對合作學習進行科學的評價,是合作學習成功發展的關鍵。合作學習的評價要重視學習過程評價與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要重視合作小組集體的評價與小組中個人的評價相結合。教師不僅要激發學生心靈深處那種強烈的探究欲望,而且要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諸如不斷給每位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對學生探究過程中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正視學生之間的差異,實施分層評價等,使每位學生都能體驗到探究成功的喜悅,從而獲得更強烈、更主動的學習欲望。
結語
總之,探究性學習無論作為一種學習方式,還是一種教學形態,都給每一個學生提供了創造空間,它的成效不在于獲得重大的創新成果,而是在形成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意識、態度。只要我們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在日常教學中注重探究性學習的研究、實踐與培養,就一定能培養出具有創新意識、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有用人才。
參考文獻:
[1]王榮榮. 探究性學習在初中數學教學改革中的運用[J]. 課程教育研究, 2017(22)
[2]林怡. 初中數學教學中探究性學習的嘗試[J]. 福建教育研究, 2017(4):16-17
[3]劉冬尼. 淺析探究式學習在初中數學課堂中的應用[J]. 速讀旬刊, 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