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峰
摘要:英語教學作為語言教學的一個過程,同時也是一個情感交流的過程。教學中如果正確把握情感教育,既可以幫助學生塑造良好的品行,又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英語;情感教學;教學探討
在眾多學科中,情感因素對于教學的影響程度最為突出的是英語學科的學習,作為一門讀、聽、寫、說綜合學科,比較注重實踐,比如,在“說”這個環節,就是人和人之間通過對話來訓練。對話的過程其實是一個感情交流的過程,一種樂觀向上的情感氛圍,有助于學生采取主動地學習態度,樂于參與集體性活動,這樣更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反之,對于口語的訓練將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學生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都有其獨特的性格,靦腆內向或者是開朗活潑,在學習交流的時候表現行為由于性格不同而有所不同。比如靦腆內向的學生顯得總是孤僻,不愿意和同學或者老師交流,在表達觀點的時候總是有種焦慮的情緒,缺乏自信,從而導致失去展示自我的機會。為了避免由于性格弱點導致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在教學中教師應該給予學生“正能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活動,培養學生自主語言交流意識。作為一門外語,英語的學習本來較之國內學科就有一定的難度,再加上缺乏實踐環節,使得學生對英語逐漸失去興趣,這種現象在初中階段尤為明顯。那么如何有效在課堂中實施好情感教學呢?
一、情感教學,以愛為核心
愛心是教師對學生實施情感教育的起點。情感教育必須以“愛”為核心,“親其師,信其道”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別林斯基認為:“愛是教學的媒介,友愛更是消除戒備心理的傳感器。”教師不以教育者或長輩自居,而以友愛之情施于學生,學生就會敞開心扉,消除對立情緒及情感障礙。教師對待學生就要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初中學生的心理尚不成熟,正處于十分叛逆的階段,他們的情感十分脆弱,他們心靈的窗戶是不會向一般人敞開的。初中生往往良莠不齊,一般的老師往往都喜歡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對他們倍加關注,學習成績不好的同學就無人問津了。久而久之,就形成惡性循環,學習成績不好的同學越來越厭學,學生間的學習成績相差懸殊。良好的教學過程應是師生相互溝通、相互交流,從而增強師生的情感交融,促進學生學習能力提高的過程。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營造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以“愛”為核心,以“情感”為紐帶,使學生對老師產生信任感、親切感,進而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二、情感教學,重在課堂教學
營造氛圍,激發學生的情感。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能使學生以愉快的心情來學習、思考,并獲得知識,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課堂上為不同級別的學生精心設計提問,使每個學生都有回答問題的機會,對于他們的回答,不管好壞,都要予以勉勵。如Very good. Good. Thats right.It doesnt matter. I think youll be much better next time. Please sit down,and think it over,OK?這樣就不會使學生的自尊受到傷害,使課堂始終充滿輕松愉快的氛圍,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為英語教學的成功奠定基礎。
創設情境,融情感教學于情景之中。情景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各種方法,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生動形象的、具體的情境,使學生自然置身于教材的情境之中,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激發學生的學習情緒,使學生掌握和運用語言。情景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他們自主學習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進一步實現教與學的和諧統一。
例如,在教學“How much are those pants?”一課時,可以給學生設計一個真實的購物場景,讓所有學生都參與進來,充當各種角色。把學生分成四個小組,用現有的實物進行對話,比如書、本、直尺、鉛筆、鋼筆、橡皮、鉛筆刀、書包、毛衣、外套、帽子、手套,等等。有的扮演售貨員,有的扮演顧客,大家都有實際操練的機會,因而個個都興趣盎然。這樣的購物場景既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又讓學生感受到英語課堂的樂趣。讓學生自由表達,不知不覺地訓練學生的口語。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自由掌控課堂,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潛能,使學生“學在其中”、“樂在其中”。情境創設得巧妙,再賦予濃濃的情感,兩者完美結合,是高超的教學藝術的具體體現。用教師自己的情感染學生的情,讓師生的情感轉化為學生學習的內驅動力,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三、克服消極情感
對于英語學習,畏懼心理是阻礙學生進步的又一因素,很多學習由于存在一定焦慮,而導致英語學習效率降低。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從學習單詞到文章閱讀,都會面臨各種困難,如果方法不得當,那么困難就會無限放大。教師可以適當地指引學生,有效化解學習過程中的難題,要充分認識到學習中的困難都是暫時性,只要掌握了正確的方法,任何困難都可以消除。教師要寬容對待學生的細小失誤,給予一定的鼓勵,讓他們逐漸消除畏懼,不斷進步。
四、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內容
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蘊含的情感內容,為情感教育的展開奠定堅實的基礎。并且在實施情感教育的時候,如果離開了教材與具體語言環境,也是失去了教育效果,無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為此,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重視教材情感內容的挖掘,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比如,在學習“Natural disasters”這一內容的時候,講述了一個小男孩在地震中被壓的親身經歷,根據這一內容,可以搜集一些地震災害的圖片、視頻,在課堂上播放,讓學生真實感受自然災害,進而讓學生體會到在遇到挫折與困難的時候,一定要保持堅強的毅力,有效培養學生的積極情感。同時,通過相關資料的展現,可以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總而言之,在素質教育不斷普及,新課程標準不斷實施的形勢下,一定要重視情感教育的實施,積極轉變教學方法,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內容,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