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驍驍
摘 要:隨著基礎性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拓展性課程越來越受重視。在中小學中,拓展性課程的開發和實施逐漸走向正軌,我校也致力于拓展性課程的開發和實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并嘗試從小學美術中開發針對小學高段學生的“服裝看世界”拓展性課程,把認識各國服飾、小組合作探索不同布料的處理方式等作為開發和實施的內容,打破小學美術的局限性,加深學生對美術的認識和興趣,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拓展性課程;小學美術;開發;實踐
一、“服裝看世界”拓展性課程的開發
(一)課程開發背景
學校致力于開展多樣化的實踐活動,雙語教學的研究和實踐,為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為每一個孩子留下幸福的童年回憶。“服裝看世界”正是一門介紹世界民族服飾的拓展性課程。通過了解服飾發展與融合,讓小學生明白世界正不斷一體化,民俗服飾在文化中的重要性,從而熱愛和平尊重各民族的差異,弘揚本民族優秀的民俗服飾文化。與學校大力發揚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國際視野相結合,通過服裝變化了解認識世界各國的文化,從每日穿戴來約束自己的行為。結合學校剪紙特色課程,讓學生立體感受民俗課程,傳承優秀的民俗文化。激發興趣,啟發潛能,認識到學習語言的重要的,學會溝通提升每一個人智慧和能力,在學習中感受進步的快樂。提高動手能力,在體驗性服飾制作過程中學會和同伴、老師和家長合作與交流,學會尋求幫助與幫助他人的團隊精神,綜合提高文化、藝術修養。
(二)課程內容簡介
從“世界民俗服裝”“中西服飾差異”“服裝設計實踐”共安排三個單元8個主題,每個學期安排4個主題,每個主題預計課時為2~3課時。
1.以“服裝看世界”為中心設計八個主題:“人人參與G20”“寶島探秘”“純凈之地”“熱愛大自然”“我和鄰居”“開洞服裝”“未來世界”“和平世界”。
2.從了解服裝的材質、面料、設計含義以及顏色搭配,加強學生的設計動手能力。嘗試服飾文化與設計應用相結合、創新與傳承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想象力。
3.通過收集整理資料、參觀博物館、設計體驗等方法鍛煉學生運用信息的能力,提升美術基本功,增強學生的文化素養。
服裝及服飾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服裝設計更是實用性和藝術性相結合的一種藝術形式,涉及領域極廣,和文學、藝術、歷史、宗教、美學及人體工學等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密切相關。“服裝看世界”課程在美術課的基礎上進行開發與實踐,不僅能了解各個民族的服飾,還能親自動手設計服裝,在設計的過程中體會服裝設計的魅力。
本課程分三個單元呈現,具體為世界民俗服裝、中外服裝差異、服裝設計實踐。通過書籍和影視資料和學生自己的課外讀物,探索世界民族衣裝主要了解歐洲、美洲、亞洲、大洋洲;初步了解各國的民族文化、歷史和氣候,解析民族服飾材質、色彩和特征。通過教師收集資料、布置專用教室了解中國特色民族服裝,選擇主題和國外民族服飾比較。通過一個主題首先進行中國服飾的探討,與國外服飾做簡單的對比,強化中國與世界的聯系,體現中國民族文化源遠流長,提高學生民族自信心。動手制作,結合學校的跳蚤市場來收集素材進行舊衣物改造。畫手稿然后小組合作,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始制作和學習舞臺走秀。
(三)課程實施時的困難預設
課程發展困難:關于服飾設計方面學校基礎設施比較薄弱,學生沒有基礎,教師也沒有實踐操作過此類課程。但是通過美術課堂所做的調研和觀察,學生的熱情度很高,設計類課程受到學生喜愛,學生動手能力逐漸提高。學校也致力于構建一個富有愛心、充滿和諧的校園,讓每一個人在平等、關懷和鼓勵的氛圍中愉快地學習和生活,《服飾看世界》課程就可以讓學生學會理解,平等去欣賞作品,團隊協作共同制作。
課程規劃:“服裝看世界”課程接下來會放在社團活動中進行試驗性教學,多方面吸收學校各科教師的建議以及學校的規劃。多和家長溝通幫助孩子在空余時間發展興趣愛好,用開放的視角去觀察生活中的服飾,有自己獨立的看法,學會演講和表達。
教師借助網絡資源和微信公眾平臺讓孩子與家長增加交流的機會,在親子互動中關注“服裝看世界”中的各國服飾和視頻資料,比如服飾設計“投票”。拍攝美麗衣裝在平臺上交流。
長期規劃:課時數增加階梯化教學,扎實每一步的學習過程。“服裝看世界”在中西服飾差異中,例舉實例,生動活潑,深入淺出。從意大利米蘭、巴黎感受時裝的流行,到流行服飾的沿革與發展,使學生感受時尚和服飾美學,以致在青春期時面對潮流、趕時髦、個性穿著,有著自己的觀點。在日常生活中,會合理搭配衣物,穿符合自己身份和有品位的服裝,嘗試把舊衣物改造,提高資源利用率,提高動手能力,從尊重民俗服飾的差異開始,學會自信表達,也懂得尊重他人。
在小學階段開設“服裝看世界”具有啟蒙意義,有利于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審美能力。
(四)課程內容安排
“服裝看世界”分為三個單元主題,分別是世界民俗衣裝(民俗服飾、人人參與G20 、和平世界)、中外服裝差異(純凈之地、 寶島探秘、我和鄰居、熱愛自然、未來世界)、服裝設計實踐(布料處理、開洞服裝、服裝show)。服裝看世界》分為3個單元8個主題,每個主題設計研究內容、教學目標和教學建議。
二、“服裝看世界”拓展性課程的實施
(一)以世界多元化為主題的服裝了解課
人類的服飾,是人類文化最早的物化形式之一,它既以特定的物質形態為前提條件,又體現著精神文化的深厚意蘊。了解國內外民族傳統服飾,能夠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了解該民族,通過動手制作設計服飾,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是服飾設計啟蒙性課程,借鑒美國“芭比娃娃”在孩子服裝搭配、設計啟蒙中的重要意義。因此確定了大的思路,進一步落實拓展性課程的課程設計方案,課程內容編排如下特征。
以“服裝看世界”為中心設計八個主題:“人人參與G20”“寶島探秘”“純凈之地”“熱愛自然”“我和鄰居”“開洞服裝”“未來世界”“和平世界”。
(二)服裝設計之活動設計
以民俗服裝為主線,體現民族特色,凸顯民族差異。讓學生通過多彩服飾的起源和變化因素來認識各國的文化、地域、氣候等。用觀察服飾參與到世界文化中來,學會感受差異,理解和尊重各民族的傳統文化;再到設計,遵循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體現不同年級段的差異。
通過自己動手、與同學老師和父母合作,來讓學生明白合作的重要性,世界是一體的,班級也是一個集體。“服裝看世界”就通過世界的多民族文化延伸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使其懂得合理搭配衣物、繼承和保護傳統文化,學會自信創作、理解差異并尊重不同,熱愛生活,熱愛世界,熱愛和平。
(三)以小組合作為主的布料探究課
不同的布料,有著不同的處理方式,也能設計出多樣的服飾。布料探究課以小組合作為主,讓每位同學參與布料的處理方式中,探究,記錄,了解每一種布料的特性,掌握不同的布料處理方式。
1.扎染
(1)扎染手提袋
手提布料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好幫手,那怎樣可以讓它變得與眾不同,更加美觀呢?扎染無疑是一種不錯的方式。在扎染手帕的基礎上,對手提布袋進行扎染設計,從顏色和紋樣兩個方面把握,讓布袋更加美觀。
(2)扎染T恤
T恤是我們夏天的好伙伴,每位同學都會有無數件T恤,那能不能用扎染的方式讓我們的T恤變得獨一無二呢。答案肯定是有的,扎染獨特的效果一定能讓我們的T恤變得獨一無二,而且自己制作的扎染T恤融入了自己的設計和動手操作,變得更加有意義了。
2.布料拼貼
扎染只是布料處理的一種方式,拼貼也是布料處理大家庭中的一員。近年來,拼貼風成為潮流,很多服飾的設計都運用了布料拼貼的方式。如牛仔布料與麻料的拼貼,不同顏色的布料的拼貼、不同材質的布料拼貼,形成了一股混搭風,流行一時。
(1)蠟染
蠟染是我國少數民族苗族的一種工藝方式,其處理過的服飾有鮮明的特點和肌理。
(2)刺繡
刺繡是我國傳統的工藝,也經常運用到服飾設計上,對布料的處理也可以采用刺繡的方式。營造中國風服飾時可以考慮這種方式。
3.主題性服裝設計與T臺展示
(1)以“我的家鄉——杭州”為主題,設計一套能體現杭州特色的服飾。
G20成功召開,杭州已經成為世界矚目的城市,杭州的景色美、人文美都已經被世界所知曉。作為杭州的一名小學生,我們以我們的家鄉杭州為驕傲,為生活在杭州而自豪。因此,設計一套具有杭州特色的服飾的想法油然而生。
(2)T臺show
經過一個階段的學習,安排一次服裝展示平臺,增加學生的自信心和興趣十分必要。
三、“服裝看世界”拓展性課程的未來展望
世界越來越了解中國,中國的孩子也應在多元化環境中吸收不同的文化。“服裝看世界”的課程,沒有教科書式的知識點,孩子自由發揮想象可以表達自己對看到的衣物的理解。促進孩子的視野走出課堂,著眼于大街小巷,對各色的服飾都有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杭州是一座開放的城市,是各國和各族人民的匯集地,我們的學生就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學會觀察和體會,從而更好地認識本民族的文化,延伸到剪紙藝術和繪畫藝術中去。
本課程以結合美術課的形式進行探究性學習,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服裝的發展、演變、各民族服飾的特色出發,選擇和明確研究主題,進行實踐性學習。在實踐性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注重學生的實踐和體驗,培養學生在實踐過程中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作者單位:
杭州市余杭區育才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