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
摘要:眾所周知,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提高學習有效性的教學方法。因此,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將學生分組合作學習實施教學,鼓勵學生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增加與學生的互動機會。同時,教師還要為學生設計效率最高的分組方式,爭取讓學生取長補短,不斷完善和發展自身,提高他們的英語綜合素質。除此之外,教師還要為學生建立健全完善的評價體系,促進學生獲得全面發展。本文將淺談提高初中英語合作學習有效性的相關策略。
關鍵詞:初中英語;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以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以團隊成績為評價標準,利用教學中的互動,發揮出學生的自主能動性,以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的一種教學策略。然而不少教師在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流于形式,效率低下的現象。合作學習的意義是什么呢?怎樣才能確保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呢?
一、合作學習的意義
(一)是新課程改革的需要
為了更好地適應課改的需求,與時俱進,使我們的教學能真正成為師生富有個性化的創造過程,更好地關注教師和學生的共同發展,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創新能力,是學校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教學一線的工作在課堂,把自己的工作作為研究對象才是抓住了教學研究的本。
(二)是教師成長的需要
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首要的是改變教師的角色,老師由“教”轉變為“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探究性、合作性;只有提高我們自身的素質,才能適應課改的要求,解決教師的教學策略問題。避免有些教師在觀摩了優秀教師的課堂教學后,自己做起來并不有效。通過該課題的研究,促使教師通過理論學習,能解決教學實踐中存在的策略意識不足問題。
(三)是英語教學現狀的需要
直面我校現狀:絕大部分學生來自農村,學習基礎差、底子薄、習慣差。因此,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摒棄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以“教”為主的模式,構建以“學生為認知主體,教師為教學主導”的以“學”為主的“雙主”教學模式,使學生的學習完全擺脫傳統的束縛,促使師生間的課堂結構關系發生質的變化,教師由“教”轉變為“導”,真正把主動權交給學生,由“要你學”轉為“我想學”,“我會學”,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發展,成了我校英語教學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二、實施有效合作學習的措施
(一)構建結構合理的合作小組
分組是合作學習的基礎,在分組時教師應注意兩點:1、分組的人數。一般4—6人為一組較為適宜,人數過多不利于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個人才能的展示;過少也不利于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助。2、分組的原則。根據“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將不同性格,不同學習程度,不同性別,不同家庭的學生組成一組,增加了小組合作成員的多樣性。不但有利于學生之間的優勢互補、相互促進,而且為各組間的公平競爭打下了基礎。
(二)合理分工,明確職責
合作學習不再是一種個人的行為,而是一種集體行為,這需要學生有足夠的團隊意識。因此必須通過制定小組活動規則明確成員的個人責任和角色。一般有一定的組織能力成績較好的同學擔任小組長,負責組織全組的合作活動,檢查小組成員的學習情況;成績中上的學生擔任發言人,將改組的學習情況代表全組向老師匯報;成績中下的學生可擔任記錄員,記錄討論和交流的結果;監督員可由成績較差的學生擔任,負責監督組員是否用英語表達,是否參與到活動的討論交流中。這種角色分工不是長期固定的,組內成員要輪流擔任,從而體驗到各自的價值和擔任不同角色的感受,培養他們的任務意識和合作意識,提高合作學習的興趣。
(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小組合作學習擺脫了教師“一言堂”的教學模式,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由主轉為導,因此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得注意以下幾點:第一,明確師生關系。合作學習中教師要明確學生的地位,是活動的參與者,是主角,甚至有時還是活動的組織者和設計者。教師在活動中起著“協調——激發——參與——監控——反饋”的作用。當小組成員不足以完成目標時,教師應給予點撥,觀察傾聽確保他們的學習互動具有成效。教師于學生之間的關系應是平等、民主、和諧的,這有利于充分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進行有效的互動,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第二,合作前的準備。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是需要共同探討集思廣益才能解決的,所以老師在選材上要注意是否與學生的能力、活動的時間相符;能否提升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生進入活動前要提出細化教學的任務要求和目的。第三,合作過程的指導。在小組活動前,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活動相關的背景資料、詞匯和句型等方面的知識,使學生的語言輸出有一定的基礎,必要時教師還要對學生給予示范。在小組活動中教師應認真觀察各小組的進展情況、啟發和引導學生之間的互動,及時發現活動過程所存在的問題,并實時的為他們提供語言、句式等方面的幫助。在小組活動后,教師要及時讓學生反饋小組活動的成果,學生對活動的成果做好展示或匯報,教師要做好評價和總結。
(四)采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
評價是小組合作學習的導向,一定要全面而有激勵性。因此,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評價要把學習過程評價和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在此基礎上側重于過程評價和集體評價。當然對于個人合作學習的參與度、積極性、獨創性等應給予恰當的評價肯定。這樣既可在小組內樹立榜樣,激發組內的競爭,又能調動組員的參與性,消除依賴別人的思想。同時使得小組成員明白個人目標的實現必須依托于集體目標的實現,以此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和合作學習能力。
三、總結
小組合作學習是課堂改革三大學習方法之一,對于提高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有重要作用。同時也是檢驗“自學互幫導學法”實施效果的標準之一。要使它更完整、更合理、更有效,仍有賴于教師在平時教學中不斷實踐、不斷探索、不斷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