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守銀
摘要:將初中地理教學與生活化教學相融合,不僅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地理知識點,還能有效吸引學生地理課程的學習興趣,調動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不僅幫助提高地理教學效果,還能讓地理知識更好的應用于生活。
關鍵詞: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策略
現階段,地理知識與人們的生活具有緊密的連接,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學策略,不僅僅能夠激發學生對地理學習的積極性與興趣,而且還能夠提高學生對地理知識的運用能力,進而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實踐能力。由此可見,目前,傳統的地理課堂式教學方式已經不再適應社會發展的潮流,不再符合社會對現代化復合型人才的要求,教師應該積極的探索有效的教學方式,充分的利用生活化的教學策略,積極的引導學生善于觀察生活與周圍事物,使學生能夠在生活中學習地理,進而提高地理課堂的效率,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一、關注焦點時事
初中地理是一門注重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學科。只有將理論的地理知識與生活中的實際案例相結合,才能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與理解地理的相關知識,拓寬學生視野。例如,在進行“世界地理”相關內容教學時,其主要教學目標在于讓學生記住各個國家的名字,以及了解各個國家的人口、自然條件。如果老師在課堂教學中采取傳統的教學方法,指導學生死記硬背,將難以完成教學目標。此時,教師便可通過引進焦點時事,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記憶。如,教師可將英國在2014年所舉行的奧運會作為教學題材,采用制圖的方式將奧運火炬傳遞的路線、所經的國家及其首都等制成圖片供學生參考。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幫助學生有效記憶相關國家的名字,鞏固了學生的課堂所學,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提升初中地理課堂的教學水平。
二、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情境
初中地理教材中的很多知識都來源于人們的日常生活與世界中,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充分利用此點,將教材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充分結合起來,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情境,以提問的方式鞏固學生在課堂中所學的內容,這樣不但能夠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充分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而且有利于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地理知識,提升學生利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所遇到問題的能力。例如:在進行“我國的省級行政區”相關知識教學過程中,教師便可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情境。就以中國地圖為例,教師可讓學生快速指出地圖中每一省級行政單位的具體位置,然后說出該省的省會城市與其簡稱。通過這樣的方式,在枯燥的課堂教學增添樂趣,有利于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促使學生深入理解初中地理課堂中的知識點。
三、營造生活化的教學氛圍
教學氛圍是教師和學生共同營造出來的,我們倡導將初中地理課堂的教學氛圍轉變成輕松活潑、積極向上,充滿新奇感,師生互動充滿活力的課堂,激發出學生對初中地理的熱愛之情。為了徹底改變初中地理教學出現的多數人不重視、教學模式落后、思想觀念落伍的現狀,致力于創設出良好的地理教學氛圍。首先,應該重視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以一種輕松愉悅的心情來學習初中地理知識,課堂上能各抒己見、暢所欲言的表達自我觀點,教師將學生放在課堂主導地位,讓學習地理變成學生主動要學的場面。教師的積極引導和適時鼓勵對課堂氛圍的影響也很關鍵,恰當的點評和肯定是鼓勵學生的最好方式。生活化的地理課堂需要融洽的師生關系來調和,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新奇感有成就感,促進師生之間建立深厚的友情,給初中地理課程的學習塑造出良性循環的氛圍。其次,使用創新的教學語言對營造良好教學氛圍也是關鍵。因為教師教學時的語言時而詼諧幽默,時而準確生動,不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拉進師生之間的關系,例如在講解天氣地貌時可以應用民間俗語或者引用諺語、詩歌等,更加貼近生活,利用生活化的語言來形容地理特點可以幫助學生記憶。還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將地理地貌等特點用動畫形式呈現給學生,形成直觀感受,便于理解。另外,教師在上課時巧妙的導入一些問題,引發學生深入思考,是地理課堂的氛圍更加活躍。讓學生一起討論問題,相互研究,突破難點,尋求答案,體會參與的快樂。
四、生活化活動的組織
在初中地理課堂生活化教學過程中,生活化活動的組織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使學生對于所學的地理知識掌握的更加牢固,并產生地理知識生活化的意識,有助于學生地理認知和分析能力的增長。例如在講授“我國的水資源”課程時,在課堂教學的末尾,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次生活化的活動,讓學生在課下觀察和記錄生活中浪費水的現象,根據生活中水資源浪費的具體情況,提出在生活中節約水資源的對策,并要求學生在下節課堂中進行活動展示,如果時間充足,教師同樣可以采取小組計分、小組評比的方式進行活動結果比賽,對表現優秀、結論科學的小組進行獎勵。這樣的生活化活動的組織,可以幫助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切身地體會到地理知識的用處,體會到如何應用地理知識去分析生活中的問題,增加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和知識運用能力。
五、為生活服務
讓地理回歸生活并為生活服務是初中地理學習的最終目的。老師應引導學生用所學的地理知識解釋一些自然現象,或為自己的日常生活服務。例如在講《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這一課時,老師在教學結束后,可以問學生們,我們應該怎么做,才能有效地節約水資源呢,學生們會產生五花八門的想法,比如重復利用生活用水、及時關掉水龍頭等等,當然除此之外還會有一些異想天開的想法,只要合理,都應提出表揚。
教師在進行初中地理教學的過程中,不僅僅要做好對生活實踐素材進行挖掘,加強初中地理理論知識教育、創造生活化的情景,實現初中地理教學的生活化、強化學生的生活實踐,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觀察,關注地理中的人文焦點以及使初中地理回歸生活,為學生提供現實服務的工作,而且要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不斷的對生活化的教學策略進行改革與創新,進而達到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孫婷,李國紅.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策略研究[J].現代教育科學,2013,(08):172.
[2]侯麗敏.從實際出發提高初中地理教學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2,(27):82-83
[3]田國英.在新課標下初中地理生活化的教學研究[J].成功,2012,(05):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