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宇
摘要:《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著名教育學家葉瀾教授曾經指出:“課堂教學蘊含著巨大的生命力,只有師生的生命活力在課堂教學中得到有效發揮,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養和教師的成長,課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因此,必須改變現有課堂教學中常見的見書不見人、人圍著書轉的局面,必須研究影響課堂教學師生狀態的眾多因素,研究課堂教學中師生活動的豐富性,研究如何開發課堂教學的生命潛力。”現在推行的新課程理念下的理想課堂應該是師生互動,實現心靈對話的平臺;應該是師生共同創造奇跡,開發潛能的時空;應該是點燃學生智慧的火把。總而言之,洋溢著生命活力的課堂才是我們應該建構的理想課堂。
關鍵詞:小學語文;生命力;構建
那么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應當如何開發課堂教學的生命潛力,創造和諧而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呢?我認為其先決條件是讓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活”起來。此處所說的“活”起來,就是不呆板,不被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其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那么,怎樣使學生在課堂中活躍起來呢?下面我結合教學實踐談談看法。
一、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調動學生積極性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在注重教學內容價值取向的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有效的語文課堂教學應該是和諧的、民主的。教師想要營造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首先就要以微笑的面容、親切的話語、飽滿的激情感化學生、親近學生。所以,教師要真正把學生當成自己的朋友,俯下身來了解他們的生活,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知曉他們在學習語文過程中的甘苦;盡量放下高高在上的權威形象,多做學生的兄長學友,令學生可親可近、可信賴,從而拉近老師和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善待學生,才能在學生出錯時,不慍不急,才能耐心指導;才能當學生取得些許進步時,給予及時、中肯的鼓勵。這就是建設民主、和諧的語文課堂的前提。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確指出:“創造力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只有在民主平等寬松和諧的氛圍中,學生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其創造力才能得到充分開發。“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師生對于文本的解讀可以是豐富多彩的,這也是語文的魅力所在,也可以說是語文課堂的活力所在。同一問題,由于學生的生活經歷、知識素養、心理狀況等的不同,他們給出的答案可能是不盡相同,甚至是異彩紛呈的,這才是學生創造力的表現。這是難能可貴的,它體現了課堂教學的生命和活力。所以,我們要加以悉心的呵護和培養。正因為如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如若聽到不同的聲音,一定要放下唯師是從的尊嚴,尊重學生的意見,甚至個性,努力建立新型的民主交流、教學相長的師生關系,多給學生開拓想象的時空,多給學生創造發表意見的機會。在實際教學中,我就盡量將自己也看做學生中的一員,和他們一起討論,一起交流。對于表現出色的學生,我會真誠地說一句:“你真棒!”對于學習暫時遇到困難的學生不嫌棄、不埋怨,而給予他們耐心的指導和鼓勵。長此堅持下去一定會慢慢消除學生對老師的懼怕心理,拉近師生的心理距離,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完成學習任務。那么,如此課堂一定是生機盎然的、活力四射的課堂。
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習動力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心理學原理告訴我們,興趣帶來歡快,學起來能得到內在的滿足,所以說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是學生學習積極性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學生一旦對將要學習的內容產生了興趣,就會對學習內容產生高度的注意,從而會全身心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比如:在教授四年級下的《尊嚴》一課時,我是這樣導入的:在課前我先是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展示了一段逃難人奔波疲憊,窮愁潦倒的視頻。然后引導學生思考根據自己所看到的場面,聯想一下,假如你就是這群逃難人中的一員,請描述你當時的感受。如果這時有人將食物送到你的面前,那么你會怎么做?同學們當然會七嘴八舌講出自己的想法。新的一課就在這激烈的討論中拉開了序幕。這個環節就為學生學習新課做好了心理準備,也充分激發了學生學習新課的興趣。然后,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把感受深刻的段落讀給小伙伴聽。學生在組織自己的學習,興致高漲。
三、為學生提供參與共同學習的機會,強化學生參與意識
構建充滿活力的語文課堂,就要充分落實新課程理念,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引導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提升自己。所以,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盡量給學生提供自由活動的空間,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課堂活動的欲望,同時在活動中有一塊能表現自我的天地。
在語文課堂上,我們可以依據學習的內容,適當安排學習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激活課堂氣氛。
比如,在課堂上,我們可以變平時的老師給定教學目標的方式為學生在課前閱讀時依據文本內容和學習經驗自主確定目標;變平時的老師引導學生分析理解最終形成答案為學生獨立思考后交流、討論后形成答案;變平時由教師總結文本主題為學生聯系文本和自身實際自我歸納總結。總之,要想保障課堂的生命和活力,就應該營造輕松的氛圍,讓學生保持愉悅的心態,引導其主動地獲取知識,提高技能。
介于此,我們可以適當設置開放性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把自己喜歡的句子讀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把自己感觸最深的內容讀出來和大家一起交流感受等方式,激發學生活力。比如:在教學《驚弓之鳥》一課時,為了激發學生興趣,我創造性地改變平時的閱讀方式為播放視頻,讓學生進行配音,課堂一下子熱鬧了。在教《皇帝的新裝》一課時,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更好地解讀文本中人物的形象,我組織學生進行分角色朗讀課文。學生興致勃勃地根據自己對人物的理解,繪聲繪色地朗讀課文。讀完,我又組織學生進行評價,這樣加深了對人物形象的理解。我們甚至可以鼓勵學生把故事性強的比較經典的文章改編成課本劇,然后演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