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云霞
摘要:群文閱讀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產物,是深化語文課程教學改革,特別是閱讀教學改革的一個切入點,作為一種新興的閱讀教學形式,對激發學生閱讀積極性,提升課堂閱讀效率,引導閱讀回歸本真等方面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和影響。在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時,對閱讀文章的選擇與組合就顯得尤為重要。需根據議題,慎重選擇,合理組織計劃,及時引導學生閱讀,以構建高效課堂。
關鍵詞:初中語文;群文閱讀;妙組群文;策略
語文素養的養成是語文教育的核心目標。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的閱讀教學,應從應試技能向閱讀素養轉變。以什么樣的閱讀教學方式來實現這一目標就顯得尤為重要。傳統的閱讀教學文章少而精,學生視野較窄,缺乏對同類文章思考的空間。群文閱讀的出現打破了單篇文本教學的局限,讓學生從課內走到課外,實現既聚焦課堂又走向社會、家庭的閱讀視野。群文閱讀是指圍繞著一個或多個議題,選擇一組文章進行閱讀的過程和方式。群文閱讀的課堂需要用心、用智、選對文、選好文才能調動學生的熱情和學習興趣,讓學生切實獲益。2015年起,筆者所在學校開始了四川省群文閱讀課題的子課題《妙組群文 趣探教學》的研究,結合學校課題研究與筆者教學實踐及觀課情況,下面就“妙組群文”的策略作一初探。
一、以“議題”為中心妙組群文
議題就是一組選文中所蘊含的可資展開議論的充滿吸引力、內涵豐富的話題。組織群文閱讀教學時,可以有是圍繞著一個或多個議題,選擇一組文章進行閱讀。教師在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可以利用文學作品中同一“議題”的文章,讓經典與經典對話,“以文解文”, 讓經典“互文”, 群文閱讀能讓語文教師在解釋文章的過程中,把經典文本的意思內涵解釋得十分到位,從而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一“議題”的群文閱讀,可以讓學生多角度地理解同一主題思想,探索不同文本中的不同人情世故和形形色色的人生經歷,感受讀書帶來的快樂。這也是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的絕妙法則。
如執教人教版八年級下冊以“民俗風情”為主題第四單元,這一單元的文章有寫各地節日風俗的,有講述民間藝人軼事,有描繪街頭商販吆喝的,組成了一幅幅有聲有色的民俗風情畫卷。我校吳芳老師在執教本單元時,確定議題是“舌尖上的故鄉情”,選擇了《春酒》、《端午的鴨蛋》、《舌尖上的中國2解說詞節選》組成群文。通過群文閱讀,讓學生感受到“吃”與“故鄉情”之間的關系,從而理解傳統文化、民間習俗背后的故鄉情。
古人喜歡吟詠同一對象,例如有一個邊塞詩派,王昌齡、高適都是寫作邊塞詩的高手,同一篇《出塞》,王昌齡就有“秦時明月漢時關”“駱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等詩文。唐詩中送別詩也很多,例如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和王維的《渭城曲》“渭城朝雨遇輕塵”,同樣送別卻寄托了詩人不一樣的情懷。這些閱讀的經典,無論是針對初中語文古文閱讀教學,是現代文閱讀教學,都有著豐富的作品出現在課堂上,不僅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體驗閱讀的快樂,提高閱讀能力,同時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以“作者”為中心妙組群文
不同的作家,其創作風格是不一樣的。同一個作者,在不同時期創作的作品,也會有所差別。我們要全面認識這個作家及其創作風格,可以從教材選定的作者出發,對該作者的文章進行精心篩選,選出有代表性的作品,讓學生對作家的文風有更深刻的認知。
如我校鄧寬棟老師以“讀文識人”為議題,執教《交友就交李太白》時,以大家耳熟能詳的李白的《靜夜思》導入,選用了李白的《行路難》、《古風(其十)》,以及夏立君的《在西域讀李白》組成群文。讓學生從不同角度認認識李白,學生從中讀到了李白的堅定、豪氣、熱情、自信、樂觀、灑脫、情懷、迷茫、困惑、孤獨……在群文閱讀中認識李白,提升了學生的語文素養。而語文教師鐘可潔在執教《知人論詩——走進李清照》,選擇了《如夢令》、《聲聲慢慢》、《夏日絕句》三篇寫于不同歷史時期的作品,引導學生體會作家的情感。李清照從少歷繁華時的愉悅、歡快到國破家亡、流離失所、晚景凄涼的哀婉、悲凄。
又如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材選了老舍的《濟南的冬天》,教師就可以選擇老舍同樣寫濟南的《大明湖之春》、《約突泉的欣賞》讓同學一起學習,看老舍怎樣從不同的角度描寫濟南,增加學生的寫作技巧。同樣還可以選擇老舍的散文如《北京的春節》、《養花》、《草原》、《貓》等,通過群文閱讀學習,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教材選文以及名家文風,學習名家風范,積累見識和學識。
三、以“體裁”為中心妙組群文
以體裁為中心選文,就是把同一體裁的作品放在一起,讓學生了解掌握該類體裁的寫法。文章體裁有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應用文;文學體裁有詩歌、散文、小說、戲劇。語文教師在選文的過程中可以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選擇難易適中同類體裁的文章,同時教師也可以將古今中外的議論文雜蹂在一起,讓學生了解議論文的豐富性。如可以將古代名家蘇軾、韓愈、歐陽修等人的議論文,與現代名家魯迅、梁啟超、錢鐘書等人的作品,以及國外名家的議論文放在一起,以供學生欣賞,同時精心講解其中的一兩篇文章,讓學生理解不同的時代、國別、地域、作家都有不同的風格,從而達到豐富學生視野的目的。
群文閱讀組文方式靈活,不拘一格,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標準,在不同的選文里自由組合,達到拓展強化、完善增補、提高學生閱讀水平的目的。對初中語文教師而言,要圍繞課程要求和標準,提高自身素質和閱讀面,在選文、組文上為學生提供良好的閱讀素材,選擇名家、經典文學作品,確保文章不難不易、恰到好處、閱讀性強,既能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又能達到提高學生閱讀水平的目的,切實落實群文教學為閱讀教學服務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姜建華.構建群文閱讀課堂模式的嘗試[J]. 中學課程資源. 2014(23)
[2] 鞠紅秋.關于初中階段群文閱讀教學的一些思考[J]. 中小學文化課程分析. 2016(4) 第10期(57)
[3]裴英麗 史繼鋒.群文閱讀課堂教學的基本策略[J]. 語文教學. 2016年3月上總315期(37-38)
[4] 王雁玲,任培,黃利梅. 群文閱讀教學中的“議題”:思考與建議[J]. 教育科學論壇. 2015(10)
[5] 楊磊.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組合選文策略[J]. 大語文論壇 視點. 2014(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