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敏
摘要:幼兒歌曲伴奏是學前教育學生應具備的基本技能。理解幼兒歌曲的風格特色,明確幼兒歌曲伴奏的重要性,掌握編配幼兒歌曲伴奏的基礎知識,有助于學生以專業技能勝任學前教育工作。
關鍵詞:學前教育;幼兒歌曲;伴奏;能力培養
一、幼兒歌曲的特色
學齡前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幼稚可愛、天真無暇,他們的生活無憂無慮,喜歡聽故事、唱歌、跳舞、做游戲。幼兒歌曲集中體現了幼兒的生活狀態和思想情感,反映了他們的心理特征和審美情趣,具有語言美、形象美、情感美等特點。幼兒歌曲的語言有甜美、歡樂、活潑的特點,如甘甜雨露般滋潤著兒童的心靈,如《哇哈哈》讓幼兒充滿歡樂幸福和朝氣;幼兒歌曲的形象生動、詼諧、有趣,具象性較強,如《數鴨子》、《小白船》等形象,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幼兒歌曲情感豐富,表現了幼兒健康、積極、向上的情感特點,如《小鳥小鳥》充滿了幸福、喜悅、歡樂的情感,《勞動最光榮》表現出奮發向上的積極態度,《我愛北京天安門》表達了對祖國的熱愛之情等。幼兒歌曲絢麗多姿、神奇美妙,勾勒了兒童世界的明凈和美好。在教學中,要讓幼兒教師深刻理解幼兒歌曲的特點以保證學前教育的質量。
二、伴奏在幼兒歌曲教學中的作用
幼兒歌曲伴奏是幼師音樂教學的必備技能。演唱者好比紅花,伴奏如同綠葉,在綠葉的襯托下紅花才更明亮鮮艷。歌曲正因為有了好的伴奏,才深化突出其主題,更好地塑造藝術形象。伴奏能使幼兒完整地感受歌曲,提高其學習音樂的興趣,培養其審美能力。豐富的和聲和多樣的伴奏音型,能增進幼兒對歌曲的理解和表現力。幼兒教師若能即興伴奏,能更靈活方便的定調、移調,自如地控制音準、節奏、力度、速度,以保證教學的質量。
三、彈好幼兒歌曲伴奏的基礎知識
彈好兒歌伴奏,對于幼兒教師來說至關重要,但能否會彈,這就需要學生有足夠的鋼琴基礎和兒歌伴奏的知識。兒歌伴奏主要有以下三方面最基礎的知識,如果掌握了這三方面的知識,對今后的幼兒歌曲伴奏能起到關鍵的作用:
(一)節奏的掌握。節奏是音樂的脈搏,也是音樂的生命。彈奏兒歌伴奏,節奏至關重要。每首兒歌基本只有一個節奏,掌握好該節奏,就輕而易舉地彈好整首歌曲。若把3拍的節奏彈成2拍;把6拍的節奏彈成4拍,就改變了歌曲的風格和情緒。所以,學生彈奏兒歌時,首先要看節拍,常見的有:2/4拍、4/4拍、3/4拍、3/8拍、6/8拍等。
(二)音型的選擇。在編配歌曲時,把握好歌曲的風格和情緒,有助于選擇合適的伴奏音型。兒歌伴奏在風格方面一般有三種:一是歡快、跳躍型,顧名思義,要有朝氣、喜慶、活潑的感覺,可以用半分解和弦音型來彈奏,例:1 35 35 35、1 35 1 35,適用于2拍或4拍;或1 35 35適用于3拍或6拍,如《娃哈哈》、《粉刷匠》、《快樂的小司機》等情緒歡樂,速度稍快。
二是抒情、浪漫型,此類歌曲感情飽滿,情緒變化豐富,需用全分解和弦伴奏音型來編配,例:1535、1353等,適用于2拍或4拍,或135151等,適用于3拍或6拍,如《好孩子要誠實》、《睡吧小寶貝》等情緒安靜,速度比較平緩。
三是莊嚴、雄偉型,節奏鮮明,強弱規律分明,直接可以用柱式和弦,通俗地講也就是3個音或4個音同時按下,起到的效果就是很有威力,有震撼力。如《國旗國旗真美麗》、《玩具進行曲》等,情緒激昂,速度適中。
其他常用伴奏音型還有琶音伴奏音型(適用于抒情,優美的旋律)和無旋律伴奏音型(適用于活潑、歡快,旋律感強的歌曲,慢節奏的也可以用),運用相對較上述三種基本伴奏音型少,但形式更加豐富,當然難度也相對增大,適合年齡較大,音樂感強的兒童。
音型的運用并不是固定不變的,根據對幼兒歌曲的理解可在前奏、間奏和尾奏中合理地變化使用,可以綜合運用各種伴奏音型。
(三)和弦的運用。和弦是學習幼兒歌曲伴奏最重要、最難的一項,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是兒歌伴奏的骨架,如果沒有好的、正確的和弦,即使把節奏和風格把握的再好也是徒勞,因為它直接涉及到歌曲旋律的走向、線條。和弦與旋律應像好馬配好鞍一樣,是完美的搭配。比如《小紅帽》,這首兒歌的旋律一開始部分是“1234 5 31”,這一句就得用135這個和弦,否則就變了味道,因為它的旋律里面主要包含此和弦,若換461或572就不好聽。
為連接方便,和鉉在連接過程中可以運用和弦的轉位,遵循就近連接的和聲基本法則,如主和弦原位(135音)在連接下屬和弦時,連接下屬四六和弦(146音)比較方便。
四、幼兒歌曲伴奏注意問題
在伴奏幼兒歌曲時,要根據幼兒的音樂素養配伴奏,應注意以下問題:
(一)伴樂要有助于音樂形象的體現。幼兒歌曲中的形象是比較具體的,這和兒童的生活、年齡特征等方面有著最密切的關系。幼兒歌曲的歌詞較簡練、純樸而易于上口,因此應該選擇較為簡單而又與歌詞情趣相吻合的伴奏手法,要求節奏清楚,形象鮮明。
(二)伴奏要有利于幼兒的歌唱。用帶旋律或基本上帶旋律的伴奏比較適宜,為了使兒童容易聽清高音,最好將伴奏旋律比歌聲高八度,旋律音下可加雙音或和弦音,若聽不習慣就用單音。
(三)伴奏要符合認識規律。幼兒的接受力是不一樣的,不同年級的水平有差異,因此應分別對待,不能因伴奏而影響音準、節奏和速度。在教唱過程中必須遵循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的原則,在開始教唱時要使學生熟悉旋律可用單手彈旋律或用雙手齊奏、八度伴奏;剛學會歌曲時可用簡單的齊奏型伴奏;歌曲唱熟后可逐步把伴奏變復雜或用原定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