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紅梅 楊建奎 喻鵬 李輝勇 王輝憲
摘 要 本文總結了湖南農業大學應用化學專業在綜合改革方面的探索與實踐。以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為契機,對如何將農業院校應用化學類專業辦出自己的特色進行了探索,開展了包括:調整專業人才培養定位、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及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等工作;微調了專業口徑,設置了專業方向;形成了特色較為鮮明的人才培養模式;取得了較好的改革成效。
關鍵詞 綜合改革 人才培養 應用化學
高校人才培養的直接載體是專業,高等教育的教學改革、高等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都必須從專業出發。為了提高本科教學質量,2011年,教育部啟動新一輪“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簡稱“本科教學工程”),決定實施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2012年,教育部印發《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將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作為優化學科專業和人才培養結構的重要內容。我校根據教育部指示精神,于2012年5月啟動了湖南農業大學校級“十二五”專業綜合改革項目,經過專業申報、專家會審、學校審批,應用化學專業被確定為我校綜合改革試點專業。經過四年的改革實踐,我們從應用化學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出發,探索農業院校應用化學類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的有效途徑,進行了調整專業人才培養定位、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及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等工作。在改革的過程中,我們以人才培養方案設計為先導,以課程教學體系改革為核心,以實踐教學改革為重點,對地方農業院校本科人才培養幾個方面的要素進行系統化教育教學改革,取得了較好的改革成效,形成了特色鮮明的人才培養模式。本文將對我們的專業改革與實踐工作進行總結,以達到同行互相交流、獲得專家指導的目的。
1 調整專業人才培養定位
應用化學是理論化學與化學工程學之間的過渡,因此,從專業角度來講,應用化學專業屬于化學類專業;但從學科角度來講,應用化學屬于化學工程與技術一級學科下的一個二級學科,[1]即按教育的專業設置,應用化學是介于理科與工科之間的一門理工結合型學科。因此,應用化學專業的本科學位即可以授予理學學士學位也可以授予工學學士學位。[2]目前,國內有100多個應用化學學科點,170多所高等院校開辦了應用化學專業。不同學校由于本學科發展的歷史原因及各自辦學條件的不同和特色的需要,在應用化學專業的課程設置上有很大程度的不同,[3]授予的學位也不同。而我校應用化學專業由于歷史的原因授予的是理學學士學位,這就決定了本專業人才培養的定位為注重理論的理科人才。分析當前畢業生的就業與企業的需求情況,發現我校應用化學專業在人才教育培養上存在著學生專業方向不明確、實踐能力不強等問題,具體表現在:(1)雖然專業對口,但畢業生進入企業還需要較長時間行業再培養,才能上崗。(2)有些需要的知識學校沒學。(3)有些知識、技能在學校學了,但是遇到實際問題,不知如何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去解決。那么,在當前經濟發展的大形勢下,農業院校應用化學專業的人才培養應該如何定位呢?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李遠哲教授說:“應用科學的研究要想真正解決工業上一些比較重要的科學問題,必須要有非常良好的基礎訓練。應用化學專業的人才培養應當具有堅實的理論基礎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實驗技能, 并具有寬廣的知識面,有強烈的應用意識,不僅有將化學科學發展的成果轉化為商品的強烈愿望, 而且有這方面的能力”。[4]因此,我們認為,我校應用化學專業應該根據本專業具有的理工結合之學科背景,以滿足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為目的,發揮農業院校的辦學優勢、秉承社會賦予的服務“三農”的使命,以化學在農業科技、環境保護、生物質利用等領域應用為本專業的辦學特色,對人才培養目標進行重新定位。改革前執行的2008版人才培養方案中,應用化學專業人才培養定位為“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扎實的化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能在化工、醫藥、農藥、食品、環保、農業等行業從事教育、科學研究、技術管理、產品開發、營銷等方面工作的科學技術人才。” 由于當前國家處于經濟轉型期,社會發展需要大量的復合型應用人才。所謂復合型應用人才,就是即能從事基礎研究又能解決實際問題,是具有將科學發展的成果轉化為商品的能力的人才。結合農業大學學科的優勢與特色,我們確立了我校應用化學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即:本專業培養具有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掌握熟練操作技術,在農產品質量及農藥殘留檢測、農產品深加工、農用精細化學品開發生產、天然資源的開發與應用等領域,能將化學科學發展的成果轉化為商品的優秀的復合型應用人才。調整后的人才培養目標為:“以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扎實的化學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能在化工、醫藥、農藥、食品、環保、農業等行業從事教育、科學研究、技術管理、產品開發、營銷等方面工作的復合型應用人才。” 并從知識、能力、素質和素養等角度明確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規格和要求。新的專業人才培養定位,突出所培養的人才為實踐能力、應用能力較強的人才。
2 改革人才培養模式
所謂人才培養模式,是指為了實現特定的人才培養目標,在一定的教育理念和一定的培養制度保障下設計的有關人才培養過程的理論模型和操作樣式。[5]或者說,人才培養模式主要是指對于培養過程的設計與建構,亦即教育主體關于專業與課程設置的選擇、教學活動的結構與程序的考慮,以及在教學組織與管理形式的確定等方面的思考與安排。在本次改革中,我們在傳統的“基礎教育+專業教育+素質拓展教育”培養模式基礎上,強化專業素質和拓展教育。在規定的主干學科、主要學科基礎及業務范圍的覆蓋面基本不變的情況下,微調了專業口徑,設置了與我校專業特色相關的三個專業方向,既:(農用)精細化學品、天然產物化學、分析檢測技術等,構建了專業方向明確、階段性的知識獲得、階梯式的能力培養的理工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本模式注重學生在(農用)精細化學品合成與研制、天然植物資源的開發的利用、農產品質量及農藥殘留檢測等領域工作的專業知識和技術能力的培養,使我校應用化學專業具有自己的鮮明特色。
3 修訂人才培養方案
教育改革的核心問題是“人才應該如何培養”的問題。而人才培養方案是實現“人才培養理念”的綱領性文件,是學校培養人才和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依據,決定著人才培養的質量、規格及水平,對規范教學工作,穩定教學秩序,提高教學質量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6]因此,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是本次專業綜合改革的重點。
首先,我們對正在執行的2008版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分析。發現該版人才培養方案存在以下問題:(1)公共課的學時學分相對偏多,專業課所占的比例偏低;(2)不同課程間缺乏協調,某些教學內容出現重復;(3)第四、第五學期專業課開設太多,設置不合理;(4)公共基礎課程不完善,如缺概率統計和線性代數等課程;(5)所開選修課過多,方向特色不明確。在此基礎上,通過對畢業生的關于專業學習的意見調查、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情況反饋信息的收集,對兄弟院校的走訪、社會調研及與同行專家討論,結合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提出了本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修訂思路,即:(1)以新的人才培養定位為綱領,擬定人才培養要求,按人才培養要求設計人才培養方案;(2)建立支撐新的人才培養方案的課程體系,建立加強專業實踐能力培養的專業方向特色課程群;(3)優化教學內容、合理安排開課時間,完善前后課程的銜接;(4)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改革、嘗試多元化的畢業水平檢測模式。新修訂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開設公共必修課30門,1214 學時68.5學分,公共選修課11學分(學生自選);專業必修課19 門,870學時45.5學分;專業選修課11門,共272學時14學分,學生必須修滿10學分;實踐教學環節29學分;加上創業創新教育類課程10學分、素質拓展4學分。學生額定總學分為164學分。
新修訂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加強了基礎課教學,如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儀器等課程的的課時增加了10%;根據設置的三個專業方向,將原來的專業選修25門課程進行整合、歸納為三個方向,共9門選修課程;加強計算機基礎,將原一門“計算機基礎課”改為“計算機基礎”和“C語言”兩門課程;合理優化英語、體育課課時;數學課程進行了較大幅度的調整,將原有的“工科數學”改為更適合本專業的“高等數學B”,刪除了“工程數學”,增加了“概率統計”和“線性代數”兩門課程。
為了加強基礎訓練、提高學生實驗技能,強化了實踐性教學環節。將原培養方案中的有機合成實驗周(時間為1周)改為應用化學專題綜合實驗(時間為3周),按三個專業方向,每個方向一周。不僅增加了實踐性教學環節的時間,而且豐富了其內容,加大了訓練學生的動手能力的力度。
4 課程體系改革及實踐能力培養
以落實專業培養目標為目的,本專業改革了專業基礎課、專業必修課和專業選修課程,形成相應的課程群模塊,構成了層次分明、脈絡清晰的新課程體系——三層次三方向的課程體系。三個層次三方向的脈絡式課程體系設計的基本思想是:夯實基礎、強化專業、明確專業方向。新課程體系中專業課程與培養要求的對應關系清晰合理;必修課與選修課、通識課與專業課、理論課與實踐課比例合適;其中實踐教學占專業總學分(學時)的比例為17.68%(12.54%),符合國家要求;實踐教學環節的設置充分滿足人才培養需要;實踐教學內容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新課程體系中課程模塊明確,設置合理,相關性強。三個層次三個方向專業課程體系的設計,使本專業課程體系更科學,知識遞進邏輯性、連貫性更好、更完整,更能保障本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落實到位。
5 結語
目前,湖南農業大學應用化學專業2014級學生正按照新的人才培養方案接受培養,改革的成效將經歷社會實踐的檢驗。當然,在人才培養實踐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些問題,需要我們不斷地總結經驗、不斷地完善,逐步形成更科學的、更有特色的農業院校應用化學專業的辦學模式。
*通訊作者:王輝憲
參考文獻
[1] 王俊,李翠勤,李杰,等.構建具有行業特色的應用化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J].化工教育,2012.3(125):21-27.
[2] 教育部理科化學教學指導委員會.理科化學專業和應用化學專業化學教育基本內容[J].大學化學,1999.14(2):9-18.
[3] 楊剛賓,張秋芬,徐伏秋.復合型應用化學專業的定位與人才培養芻議[J].洛陽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4(5):94-96.
[4] 魏子棟,魏錫文,黎學明,等.應用化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6(9):169-170.
[5] 董澤芳.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概念界定與要素解析[J].大學教育科學,2012.3:30-37.
[6] 李儒壽.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2012.8(33):6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