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姍
摘要:電子電工專業對學生的實操能力要求較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改進教學模式,加強對學生實操能力的鍛煉。項目教學法作為一種將理論與實踐高度融合的教學方法,正在全國范圍內被廣泛應用。本文將從項目教學法的內涵及作用出發,具體闡述項目教學法在電子電工教學中的實施步驟。
關鍵詞:項目教學法 電子電工專業 應用
0
新時代對電子電工專業的教學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純粹的理論人才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教師必須在專業課的課堂上加入實操演練的內容以鍛煉學生的實戰能力,為培養綜合型人才做準備。
一、項目教學法的內涵及作用
(一)項目教學法的內涵
項目教學法是任務驅動型教學法中的一種,具體是指由教師或學生選擇某一項目,并由學生利用各種方法進行自主探究,最終得出項目成果的教學方法。項目教學法在電子電工教學中的應用一般分為四個步驟:選擇項目、成立項目小組、實施方案、評估成果。
(二)項目教學法在電子電工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項目教學法是對以往電子電工專業的教學方式的創新。傳統的教學方法并未凸顯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的重要性,且對學生的探究能力鍛煉較少,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項目教學法可以突破傳統課堂的限制,最大程度地發揮學生的自主意識,并通過自主探究的各個步驟提升學生的團隊意識、合作能力,使學生的能力得到全面提升,還可以促使學生認清自己學習中的短板,并通過解決問題加深對基礎知識的理解,為進一步學習做準備。
項目教學法還迎合了新時代對學生的創新意識的要求,學生可以在自己擬定項目名稱、制作項目計劃書、實施方案的過程中培養自己的創新意識,并與小組成員分享,小組成員之間的思維碰撞將使學生對創新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項目教學法在電子電工教學中的實施步驟
(一)根據具體的教學目標,選擇合適的項目
教師應當在課前明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便于學生根據具體的教學目標選擇項目。選擇項目的主體可以是學生,也可以是教師。教師在幫助學生選擇項目時應當遵循“簡便、深刻”的原則,選擇的項目既要具備可操作性、實施所需的人力、較為常見的物力資源,又要與本節課的知識緊密聯系,能夠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如果由學生自行選擇項目,教師則應起到“協助人”的作用。為避免部分學生的思維過于發散,教師可以給學生劃定一定的項目選擇范圍,要求學生在一定框架內選擇項目,或者向學生展示優秀的項目案例,要求學生模仿這些優秀案例自行設定項目內容。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教師選擇項目還是學生選擇項目,所選的項目研究的內容都應當與電子電工專業當前研究的熱點緊密聯系,且各個小組研究的內容應當避免重復、突出創新性。
如在講解《電力拖動控制線路與技能訓練》時,教師應首先明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掌握常用生產機械的電氣控制線路及其安裝、調試等,從而組織學生研究本課程值得探究的內容,在選擇與該課程相關的項目時,學生應當將項目名稱具體化,如將“安裝、調試、維修”三個環節拆分成三個不同的項目進行研究。
(二)成立項目小組,為項目的開展做準備
成立項目小組是項目教學法的重要環節,小組成員的配合是否默契對項目的完成度有直接影響。一般地,每個項目小組至少應有四位成員:組長、記錄者、實施者、監督者。組長負責整個項目的任務布置,并保證項目的各個環節順利實施;記錄者負責記錄項目實施的步驟、出現的問題、解決的方案、使用的工具等;實施者負責通過實驗檢驗項目方案的科學性并對出現的問題加以糾正;監督者負責監督記錄者是否根據事實登記各項事宜,同時,監督者還應監督實施者是否按照小組擬定的方案進行實驗。
在開始組建項目小組前,教師應當先選定一部分組織能力較強、學業成績較好的同學作為小組長,防止各個小組在實施項目的過程中出現混亂。在其它同學選擇組長或組長選擇小組成員時,教師可以適當向學生提出關于選擇小組成員的建議,防止各個小組成員的綜合能力相差較大的情況出現。在確定小組成員后,各個小組的組長應當及時登記小組成員信息,并向小組成員闡明各個成員負責的環節及該環節應當注意的關鍵點,為項目的順利實施做準備。
如在講解《電工儀表與測量》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必定會強調使用儀表的具體步驟及數據的校驗、儀表的保養等知識,但儀表的使用過程是復雜的,讓學生同時學習所有使用步驟的難度較大,教師可以依據儀表的使用步驟成立專項研究小組,一部分小組研究與儀表精確度校驗有關的內容、一部分小組研究儀表的保養知識等,如此,學生的學習效率將得到有效提升。
(三)設計方案、實施方案
在成立項目小組后,小組成員應當相互配合,制定科學、可行的項目實施方案。為避免設計方案的過程中出現較大爭議,教師應當在這一環節向學生再次強調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要求學生圍繞這一教學目標進行方案設計。若學生是初次接觸項目教學法,對項目實施方案設計的流程不甚了解,教師應當在課堂上向學生展示優秀的項目方案設計書,并允許學生模仿這些案例設計項目實施方案。
在學生設計方案的過程中,教師應當關注各個小組的設計進度,特別是對各項目實施環節的把握,教師應當注意觀察項目設計和實施過程中即將進入一個新環節的時間點,并提前向學生對其整體情況進行大致的講解。當每進入一個新環節時,教師都應當強調該環節的要點,注意要點的講解應當本著指導的原則進行,而應當避免在講解時將項目實施的核心結果直接或間接的告知給學生。也就是說,對要點的強調應當是以指導和輔助為出發點的,而不應當是將結論性的描述傳達給學生。對要點進行強調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提高學生在實際的項目實施過程中的規范性,降低學生的出錯率。在所有小組都完成任務后,教師應先組織學生進行互評,這有利于學生發現自身與他人方案中的不足之處,避免再次出錯。在小組互評后,教師應對各個小組的方案進行再次檢查,在保證方案的科學性的前提下鼓勵學生實施該方案。
在以往的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許多學生在實施方案的過程中忽略了數據的記錄,導致實驗結論的科學性有所欠缺。為保證實驗結論的科學性,教師應向學生強調記錄數據的重要性,并要求學生根據得出的實驗數據闡明各項實驗的邏輯線索,這有利于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并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
(四)對項目實施結果進行評估
“完整性、科學性、創新性”是評價項目實施結果的三大標準,其中,“完整性”是基本指標,“科學性、創新性”是檢驗項目實施成果的重要指標。項目的完整性主要是指整個項目在結束時應當處在一個進行完畢的狀態下,并且項目要求達到的效果都已經明確達到。項目的科學性主要是指,項目的前期準備到中期實施,再到后期收尾階段,都是按照一定的規范和流程一步一步進行的,其實施過程中都遵循著一定的科學依據,具備合理性。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創新思維的作用越來越受到師生的關注,教師應適當提升“創新性”在最終評估中的占比,鼓勵學生進行科研創新。除此之外,教師還應當迎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將學生的“團隊精神、協作能力”等指標納入評估范圍,突出評估標準的全面性,使得評估結果更具綜合性。
如在《電氣CAD》的相關課程中,教師可以利用項目教學法引導學生綜合評價各小組繪圖的科學性。針對不同小組的設計內容,學生間的評價標準應當有所不同,學生互評的標準應當是繪圖的科學性和實用性,教師應當要求學生在評價過程中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教師則應當在評價過程中深入了解繪圖的具體創作過程,通過對學生創作思路的分析評估學生創新能力的高低并突出創新的重要性,提升“創新性”這一指標在評估體系中的占比。
三、結語
電子電工專業對學生的實操技能要求較高,項目教學法作為以學生為中心、以實操為重點的教學方法,正在被各大高校廣泛使用。在使用項目教學法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根據本校學生的特點對教學模式進行適當調整,使之更好地為本校的教學活動服務。學生應利用項目教學法加強對自身實操能力的鍛煉,鍛煉人際交往能力,從而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譚衛澤,梁錦銳.項目教學法在《電子電工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4,(79).
[2]吳蘭臻,張洪生,張少揚.項目教學法在電子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7,(03).
[3]趙春生.創新課堂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成效——淺談“項目教學法”在《電子技術基礎》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3,(13).
(作者單位:日照市機電工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