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越
摘要:課堂提問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環節。本文闡述了有效課堂提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意義,列舉了目前它在教學應用中還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關解決對策。
關鍵詞:課堂提問 小學數學 有效策略
一、有效課堂提問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意義
合理地使用課堂提問,能夠真正體現人本主義,將學生放在了教學的主體地位,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助于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和探索精神,對小學數學教學,有著重要意義。
(一)提高學習積極性
運用有效課堂提問,學生回答問題的機會更加均等,不再局限于少數人。學生在回答問題后,可以更多的得到評價。如此一來,學生與老師之間有了更多的互動,營造了活躍、平等的課堂氛圍,有助于調動每一位學生的積極性。
(二)提高學習效率
運用有效課堂提問,教師提出的問題更有針對性,學生便于理解教師的意圖,同時,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更豐富的教學層次感,從而能夠做出更高質量、更全面的回答,提高了課堂效率。
(三)培養質疑和探索精神
運用有效課堂提問,使課堂氛圍變得平等之后,學生從害怕回答問題過渡到了泰然回答問題、樂于回答問題。當自己的答案與教師不同時,學生能夠主動思考、敢于質疑,而不是一味接受老師的答案,從而培養了獨立思考的能力。
二、有效課堂提問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應用的問題
(一)問題質量不高
對于有些問題,學生無法理解教師的意圖、不知道與哪個知識點相對應、不知道從哪個角度去思考,從而喪失思考興趣。有些問題難度過高,或缺乏層次性,使得班里只有極少部分學生能作答。有的問題缺乏設計,而是課堂上的即興提問,隨意性較大,準確性、針對性上不足。有的問題過于封閉,諸如
“對不對”、“懂了嗎”、“行不行”這類答案非此即彼的提問,僅僅只能起到最低層次的互動作用,根本無法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容易被忽略的是,教師的課堂提問往往缺乏邏輯性強、環環相扣的追問,學生無法通過一層層的追問,得到深層思考。
(二)思考時間缺乏
思考時間,也叫等待時間,一般分為兩種類型。第一類,在教師提出問題后、學生回答問題前之間的等待時間,稱為等待時間Ⅰ;第二類,在學生回答問題后、教師做出回應前之間的等待時間,稱為等待時間Ⅱ。等待時間Ⅰ不足,學生無法進行長時間的深入思考,自然無法得出準確而全面的答案,等待時間Ⅱ不足,回答問題的學生來不及對自己的回答進行回顧反思,其他學生也難以對他的回答進行充分理解,導致學生的思維負擔過重,跟不上節奏。
(三)評價反饋不足
在學生回答完問題后,對于正確的答案,教師一般會予鼓勵與表揚,但對于不正確、不完整答案,往往反饋薄弱,沒有耐心對其進行引導,讓他自主尋找答案中的問題、探索回答的新思路,直到得出正確答案,而是會叫另外一名學生回答,或教師自己補充完成。如此一來,雖然節約了課堂時間,但是回答問題的學生沒有獲得感,這一次的答題對他沒有任何促進作用,最終還是只能被動地接受正確答案,在自信心上還遭到了一定程度的挫敗,進一步降低了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
(四)答題學生過于集中
結合筆者自身的經歷,和與其他教師的交流,不難發現,在課堂上回答問題的學生,是比較固定的。第一類,是積極思考,踴躍發言的學生。這一類學生大多成績較好、學習上較為主動,往往能給出正確的答案,老師讓這些學生來回答,大多數情況下能得到滿意的答案。第二類,上課走神、做小動作的學生。一個班上,調皮的學生往往就那么幾個,教師讓這些學生來回答,往往只能起到維護課堂紀律的作用,當他們答不上來,便會叫其他同學回答。如此一來,教師無法全面的掌握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情況,有可能形成兩極分化的不利局面,積極的學生越發積極,沉默的學生參與度越來越低。
三、有效課堂提問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策略分析
(一)精心設計有效課堂提問
數學學科,與我們的日常生活關系較為緊密,這是一個天然的優勢。教師在設計問題時,可以聯系生活實際,設置問題情境,選取學生感興趣的日常現象,進行引入,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具體的問題,要進行層次化設計,深入研究教材,突出教學重難點,按由淺入深、由易入難的順序進行環環相扣的提問,兼顧各個能力層級的學生,讓每個學生都能擁有獲得感,避免讓回答問題的學生集中在少數的一群人中。同時,鼓勵學生之間的互動,讓他們在自我探索、自我總結之中得出答案,自己發現的知識,肯定比被動接受的知識,更能產生深刻的印象。
(二)把握提問技巧與思考時間
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時,語言要精練、指向要明確,確保學生能夠立刻領悟教師的用意。問題要有開放性,盡量避免“能不能”這種封閉式的問題,盡量調動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提供廣闊的思考空間。在提問時機上,盡量選取新舊知識的連接處、抓住學生的思維盲區,讓學生能夠立刻找到回答的思路,卻又需要進一步思考才能作出回答。另外,在提出問題之后,需要留給學生適當的思考時間,包括等待時間Ⅰ和等待時間Ⅱ,確保學生進行了充足的思考。
(三)做好評價與反饋
首先,教師需要對學生的性格、認知水平進行一定的了解,建立師生之間的平等關系,鼓勵學生踴躍回答問題。充分尊重學生的情緒與個性,對他們在答題時所犯的錯誤,或者提出的幼稚問題,予以寬容,盡量不要打擊他們的積極性。無論正確的回答、還是錯誤的回答,都應該予以肯定,并舉一反三,讓全班的學生借鑒。對于評價的具體內容,要講究針對性,越具體越好,不應該限于“很好”、“不對”這些簡單的詞匯。此外,評價也要講究適當留白,留給學生反思的余地,既照顧了學生的自尊心,又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性。
四、結語
在小學數學教學的課堂中,在有效課堂提問這方面還存在著不少問題,比如問題質量不高、思考時間缺乏、評價反饋不足等。我們需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的原則,優化課堂提問的質量,精準地把握提問時機,為學生留足思考時間,兼顧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提高學生的主動性與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1]鄧遠天.課堂提問十注意[J].小學教學研究,1993,(01).
[2]劉艷莉.調動積極情緒提高教學效果[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05,(03).
[3]徐杰英.劉恩山.運用問題解決教學策略促進學生有意義學習的初探[J].教育學報,2005,(01).
(作者單位:鄒城市第二實驗小學教育集團鋼山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