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雷
摘要:作為教育體系中重要的基礎教育階段,小學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我國整體的教育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在當前教育的環境下,對于教育工作者的教學要求也有了更高的標準,及時更新教育的理念、轉變教學的方式,是培養創新型人才所必須要具備的教學條件。對于小學數學教學來說,教師需要用有效的教學方法來適應新時代的發展要求,在教授學生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有效引導”是一種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質量、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教學模式,在教學的過程中,利用各種教學手段來引導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探究,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有著非常顯著的效果。
關鍵詞:小學數學 有效引導 意義 策略
隨著新課改進程的不斷加深,傳統教育的模式已經逐漸被新型教學模式所取代,引導型教學是一種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集中注意力學習數學的一種教學模式。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應用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方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需要通過不斷的實踐找到適合的教學方法,將引導的作用充分的發揮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
一、引導對小學數學教學的意義
數學本身的邏輯性較強,對于小學生來說,還不具備較強的思維能力,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找到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注重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為以后的數學學習打下基礎。引導型教學是一種在本質上減少傳統教學弊端的一種教學模式,使教學的內容不再被局限,教師可以通過設計問題以及借助多媒體設備的方式來為學生設計和演示有趣的教學內容,不僅能夠讓學生由淺入深的學習數學,還加強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符合小學生對事物的認知規律,有效的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二、簡述小學數學有效引導具體策略
(一)構建輕松愉悅的數學課堂氛圍,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投入到數學課堂中來
新課程改革提出應保證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以一個輕松愉悅的氛圍展開教學活動,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應對課堂有一個良好的掌控,以充分調動學生數學學習積極性為目的,但也不代表數學課堂毫無限制,應保證課堂良好秩序,由于小學生年齡相對較小自我管理能力弱,這就需要教師對其進行及時正確的引導和管理。可利用互動教學法提升數學學習積極性,轉變以往學生被動收聽的學習模式,引導和幫助學生形成一個數學學習基本框架,使學生在不斷健全和完善自身數學知識體系過程中充分調動起學生數學學習積極性。比如,在講解‘圓相關知識點的時候,教師現在黑板上畫出一個圓再讓學生自己畫圓,看大家誰畫的最好最圓。并向學生們提出生活化的問題,‘在你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圓形的呢?想一想、說一說,從而引導學生展開思考和探討,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數學課堂學習氛圍中,思維獲得有效鍛煉的同時有效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集中學習注意力提高數學學習效率。
(二)教師應對學生發生‘偏差的思維給予及時的引導和糾正
學生在數學課程學習過程中出現錯誤是必然的,然而學生出現的這些錯誤就是一種極具價值的教學資源,所以,應充分將其合理利用起來。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學生在平時練習、作業和考試中出現的錯誤掌握學生數學知識賬務具體程度及實際情況,繼而更加針對性的對學生展開及時的糾正和引導,幫助學生解決錯誤強化對知識的正確使用和認知,并且也是一種有效訓練和提升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有效途徑。因為小學生年齡相對偏小認知能力較弱,很多錯誤無非就是知識和理解兩個方面發生錯誤所導致的,因此,教師就應給予及時的引導和糾正。
(三)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知識
小學數學是需要針對學生認知規律以及年齡特點來進行教學的一門學科,教師可以針對學生愛玩、愛動的天性來為學生提供學習數學的機會,可以將數學課堂延伸到實際的生活中,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知識,將數學知識應用于實際,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比如,在一年級的加減運算教學時,教師可以詢問學生家里有幾口人、吃飯時餐桌上會放幾只碗、幾雙筷子,如果今天爸爸或者媽媽不在家里吃飯,餐桌上會放幾只碗、幾雙筷子等等類似的問題,這些生活中經常發生的情景會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在實踐中的應用,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生活化的問題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在數學教學中應重視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展開思考
無論哪種教學方法只有真正的觸及到學生精神領域才可以被叫做有效的教學方法。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在教學中的核心地位,進一步加強引導有效鍛煉和提升學生實踐能力、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并且應重視引導和幫助學生構建起數學思維分析框架,從而有效培養和提高學生發現和良好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在平時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形成積極正確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這一點不僅對數學學科,對學生其他學科一直未來學習和發展都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所以,在實踐教學中教師也特別注意學生學習態度和思維品質的正確引導和培養。比如。在教學長度單位相關知識點的時候,教師就可向學生提出‘你們自己的身高是多少厘米?‘書桌是多少厘米?,問題提出后,很多學生對長度的概念不熟悉,所以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手中的尺‘量一量‘測一測,當學生親手測量后獲得答案,即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了長度的概念,也使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獲得有效鍛煉。
參考文獻:
[1]黃曉培.小學數學引導式教學法的初探及反思[J].中外交流,2017,(08).
[2]吳鐘棋.淺談小學數學引導式教學[J].中外交流,2017,(42).
(作者單位:吉林省長春市農安縣育新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