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紅
摘要:隨著新課標改革的出現,教育部門對初中生的教育目標也發生了一定程度上的改變,不再過度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而是逐漸將注意力轉移,注重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針對于初中英語而言,能夠體現學生實踐能力的就是語言交流以及語篇分析。雖然目前大多數英語教師開始重視學生的交流能力,但對于語篇分析能力的培養依舊存在問題,本文將對次進行分析,并提出策略。
關鍵詞:初中英語 語篇分析 能力培養
當代初中英語教師大多順應應試教育,在教學中過多地將注意力放在對詞匯、句型以及語法的講解中,針對于語句的分析以及翻譯,他們并不重視。長此以往,就會使得學生對英語的掌握程度只能留在表面,針對于知識的深度含義,他們并不理解。學生無法培養自身理解知識的能力,就會在語句分析中遇到困難,進而限制其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初中學生英語語篇分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對詞匯的處理不得當
新課標改革后的《初中英語教學標準》中明確指出,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應該能夠獨自完成對文章的翻譯以及分析,并且能夠聯系上下文猜測生詞的大概含義。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為了不延緩教學進度,加快教學速率,通常都會先對生詞進行講解,要求學生做好筆記并課后背誦即可。長此以往,學生得不到實際鍛煉,就無法對生詞進行猜測和分析,進而也就無法提高英語的閱讀水平。同時,該種教學方式也無法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的能力。
(二)教師教學模式單一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師生授受,教師過度地以自我為主體,帶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優等生或許可以很快地跟上教師的思路,但是對于英語能力較差而對學生來講,可能整節課都不知道教師在講什么,嚴重拉低學習效率。同時,傳統的教學模式過于枯燥,英語是一門涉獵較廣的學科,單憑教師一人無法將其深度講解,學生在課堂上感覺不到重視,跟不上教師進度,體會不到樂趣,久而久之,就會對學生產生厭煩心理,甚至抵觸學習,從而降低教師教學效果。
(三)教師過度側重知識講解
新課標改革后,初中英語教材也進行了相對應的整改,教材中不再是千篇一律的詞匯或是語法知識,而是適當性地加入了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小語段,比如笑話或是童話故事,幫助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訓練。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大部分教師認為該部分內容毫無意義,只是簡單將其翻譯甚至是直接忽略,側重講解與考試相關的語法知識或是單詞。殊不知,該部分內容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在沉重的學業壓力中得到暫時的放松,還能夠間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語句分析能力。
二、針對問題所提出的有效改進對策
(一)教師優化自身教學模式
當代初中生生活在信息時代,他們會對新奇事物產生強烈的好奇心,而對與傳統的事物會產生厭煩心理。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適當地改變自身的教學方式。比如使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學,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借助網絡下載相關的教學資料,幫助學生拓展視野。此外,教師應該堅守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將自己視作課堂的輔助工具,切忌為了教學效率而忽視學生的感受,對其進行填鴨式教學。最后,教師在教學結束后,可以組織相關教學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鞏固所學知識,并將其靈活運用,真正實現新課標英語的教學目的。
(二)帶領學生了解大意,構建框架
此項策略主要是幫助學生對文章進行大概了解,幫助其建立知識框架。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閱讀理解訓練時,切忌以自己為中心,直接進入主題。而是應該先要求學生對文章標題進行仔細閱讀,確定問題后,再對整體文章的首末段以及各段落句首進行解讀,因為初中語篇較為簡單,文章大概意思在首末段都有體現,這樣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文章大意,在對文章進行分析時,可以有一定的根據和思路,能夠跟得上教師的進度。同時對文章的這些部分進行解讀,可以幫助學生根據上下文猜測生詞的大概含義,幫助其鍛煉分析能力。
(三)引導問題,循循善誘,找出線索
雖然初中英語的課文較為簡單,但是對于初中生來講還是具有一定難度。所以教師在講解課文時,可以先要求學生進行通讀,并標出不認識的生詞,在任務完成后,教師可以帶領其對上下文進行分析,大膽猜測該詞意思,切忌直接告訴學生標準答案。當學生對其有一定了解后,就會對全文產生大概了解,此時教師可以提出簡單問題,要求學生在文中找出答案并標出依據的語句。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深度分析,不但能夠降低教學的難點,還能夠抓住學生思路,間接提高教學效果。
(四)找出文中關鍵詞,概括主題
每一篇文章都會有關鍵性的語句。而每一個句子中也都會有關鍵的單詞。找出文章的核心單詞,就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學生理解文章。比如一篇大概有300字符的文章可能關鍵單詞只有一個computer,找出這個單詞,也就抓住了文章的主題。教師在訓練初期可以先要求學生找出文中的高頻詞匯,以其作為文章主題進行分析,在學生具有一定詞匯量后,再要求其對文章進行大概解讀,然后找出關鍵詞。
三、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英語不再只單單適用于學生的應試教育,還適用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切忌只顧對語法知識進行講解,而忽略了培養學生的語篇分析能力。因此,教師一定要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優化自身教學手段,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其能力為目的,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其英語水平,進而提高其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王君.初中英語學生語篇分析能力培養策略研究[J].區域教育教學實踐探索,2017,(03).
[2]仲兆婷.語篇分析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探索[J].教學理論與實踐,2015,(23).
[3]董俊芳,楊敏.語篇分析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J].考試周刊,2011,(50).
(作者單位:山東省濟寧市第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