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江翹
【摘要】要想讓初中英語教學更有效,運用“五步教學法”是其中一種方法。本文論述“五步教學法”的定義、操作方法,以及利用“五步教學法”實施有效教學的注意事項,從而促進初中英語有效課堂的形成。
【關鍵詞】初中英語 五步教學法 有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01A-0128-02
如何讓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更加有效,近幾年來筆者一直在思索這個問題,并且展開了積極探究。最近,我校英語教研組也針對這一問題展開了積極探討,在教研交流中明確了運用英語教學理論中的“五步教學法”來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向。下面,筆者擬結合人教版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6“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一課談談自己對英語教學理論中“五步教學法”的認識和理解。
一、“五步教學法”的定義
“有效教學”(effective teaching)是20世紀極具代表性的一種教學理論。“五步教學法”又分為傳統五步教學法和新五步教學法。傳統英語教學法中的“五步教學法”包括:Revision(復習)→Presentation(呈現)→Drill(操練)→Practice(練習)→Consolidation(鞏固)。傳統的“五步教學法”更多的是關注教學過程的完整性和知識的傳授過程,較少去關注學習者的認知過程和他們的情感態度及文化意識,因此,教學的有效性很難衡量。而新的“五步教學法”包括:Goals(教學目標)→Exercises(練習)→Self-study(自學)→Explanation(釋疑)→Conclusion(評議),其關注學習者的認知過程、情感態度和文化意識,更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在傳統“五步教學法”基礎上優化的教學方法。這里,筆者著重談的是新“五步教學法”的操作方法。
二、“五步教學法”的操作方法
第一步:Goals(教學目標)
現代教學理論認為,一個完整的教學活動離不開最基本的三要素:教學目標、教學過程和教學評價。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教學目標排在了第一位,它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基本前提,也是教師選擇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參考依據。作為教學設計的首要考慮因素,教學目標發揮著重要的導學、導教和導評價的作用。以“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這一課為例,教師首先向學生呈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使學生學會用一般過去時表達故事,并用‘unless,as soon as,so...that...引導的狀語從句來連接故事”,使學生的學習具有指向性,更明確自己本節課所要達成的學習目標。
第二步:Exercises(練習)
練習是檢驗學習結果的直接手段。學生做練習的過程既是對舊知的復習,也是對新知的鞏固。練習一般分為Mechanical Practice(機械練習)、Meaningful Practice(意義練習)和Communicative Practice(交際練習)。科學合理的練習設計對學生的學習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讓學生明確教學目標之后,教師就可以進行簡單的單詞和詞組講解,然后分發練習卷并要求學生自己選擇答案(練習卷上的12道單項選擇題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與本課學習內容相關的練習題)。例如:
1.There used to be river in front of the city, ?A.did it B.usednt it C.didnt there D.did there
2.Lets turn the radio down.Your father . A.is sleeping B.slept C.sleeps D.is sleep
3.—Where is Bob?—He to the library. A.is going B.has been C.went D.has gone
4.從車站到超市有多遠? is it from the bus stop to the supermarke. A.how far B.how long C.how wide D.how soon
……
十幾分鐘后,大部分學生已經完成答題。教師根據不同的學生層次分別抽查5至6個學生,從而了解答題的情況,并讓這幾個學生在一塊事先畫好表格的小黑板上填寫各自的答案。然后,教師要求全班同學一起檢查哪些題的答案是一致的,哪些題的答案是不一致的,把答案相異的題目圈出來。在這一環節中,教師要注意檢查學生的答案,不要馬上逐一地邊提問學生邊講解答案,而應根據平時對學生的了解,巧妙地按不同層次來抽查學生的答題情況,并在小黑板上一一反映出來,也讓其他學生了解班上的整體學習情況。
第三步:Self-study(自學)
完成如上步驟之后,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進入自學環節:讓學生先思考和判斷黑板上的答案,并聯系自己所選的答案說明自己選擇答案的理由。對于存在疑問的地方,鼓勵學生先自行查閱字典或查找資料。如果仍然解決不了的,就鼓勵學生在小組內討論。這樣,學生就能在充分的自主學習之后展開小組討論,學習氛圍濃郁。
事實證明,當學生對自己的學習動機、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時間、學習過程、學習結果及學習環境等都能夠主動做出選擇、控制或調節時,其學習都是自主的。同時,皮亞杰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一種能動建構的過程,錯誤是有意義的學習所必需的。學生通過自己思考或者小組討論,把自己剛才沒有答對的題目或對別人的答案有疑惑的題目弄清楚,達到了自主學習的效果,建構了新的知識,并提高了小組協作能力及學習英語的興趣。
第四步:Explanation(釋疑)
朱熹說過:“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基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從這句話中我們可領悟出“疑”是思維動力,它不僅能促使學生積極思維,保持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通過釋疑能使學生獲得知識,發展智力。因此,教師應十分重視這一環節。以“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一課為例,在讓學生進行了十分鐘左右的個人或小組探究后,教師對于學生剛才選錯答案或者答案不相同的題目進行釋疑。但是,這一釋疑并不只是教師講學生聽,而是在必要的時候也請答得對的學生站起來解釋自己選擇答案的理由(如果某學生沒有解釋清楚的,再請其他答對的學生繼續補充)。可喜的是,在教師釋疑、學生釋疑的過程中,部分學生踴躍地對自己的答案進行自我糾錯。例如,第七題中有一位女生原來選了錯誤的答案,后來聽到同伴對其他題的釋疑之后,就能很快發現本題所選答案的錯誤,并在與小組成員探討后充分確定自己之前所選的答案是錯誤的,形成了主動糾錯的意識。
第五步:Conclusion(評議)
對于這些練習題,教師鼓勵學生找出這些題目的規律,并進行了必要的拓展。如由try to do sth(設法做某事)引申try on(試穿)、try out(嘗試,實驗)、try ones best(盡全力)、have a try(試一下),與how 有關的短語有how big(多大)、how far(多遠)、how soon(多久)、how long(多長)、how often(多少一次)、how wide(多寬)、how manyuch(多少)等。
學習的目的在于運用,評議是這節課的最后一步,也是拓展和鞏固的重要環節。評議是為了更好地促進知識的遷移。為了達成此目的,教師需要注意以下幾方面:1.強調簡單的知識技能與復雜的知識技能、新舊知識技能之間的聯系。2.注意對學生的評論,且應當以鼓勵的評價手段為主。當學生用其他學科的知識來解決某一學科的問題時,應予以鼓勵。3.注意學生是否掌握有效的解決問題的策略。
三、利用“五步教學法”實現有效教學的注意事項
(一)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
教學的作用直接、具體地表現為對個人發展的影響。因此,每位教師都應該樹立起教書育人的思想,即學生的發展是全人的發展,而不應該僅僅局限在某一學科的發展上。
(二)要關注教學的有效性
教學是否有效取決于學生能否在課堂上進行有效的學習。因此,教師過度地講解和說明,并無益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觀察教學是否有效的一種方法,就是觀察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程度。
(三)應啟迪學生掌握學習策略
學習方法及其訓練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應該充分學習和了解各種學習策略,如記憶的策略、遷移策略、問題解決的策略、引發動機的策略,根據學生的認識基礎逐步啟迪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策略。
(四)教師要及時進行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有助于解決教師教育理論研究與教育實踐脫節的問題,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因此,教師要不斷地自問:“自己的教學是有效的嗎?”“有沒有更有效的教學方法和途徑?”并運用反思日記經常性地反思,自覺地養成反思教學的好習慣。
以上所述是筆者對于新“五步教學法”的教學經驗之談。筆者相信,只要我們教師認真鉆研教材、尊重學情、創新教法,就能讓英語教學更加有效。
(責編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