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新榮
摘要: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往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在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上,盡管這樣,學生還是難以把握重點和難點。教育信息技術的出現(xiàn),為這一難題提供了很多解決策略。在文本內容上,多媒體課件可以將重點的詞、句、段直觀地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還可以借助圖片、背景和音像等多種手段來輔助教學,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
關鍵詞:創(chuàng)設情境;學生興趣;情境導入
現(xiàn)代教育技術是由教育的軟件、硬件和方法共同構成的一個有機系統(tǒng),是現(xiàn)代教育理論和現(xiàn)代科技成果的有機融合。“它以信息技術為依托,通過電子、多媒體技術、計算機網(wǎng)絡、遠程通信等信息技術在教育過程中的應用,優(yōu)化教育信息的處理,提高教學效率。”現(xiàn)代教育技術為語文學科教學提供了新的途徑,也促成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為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利用信息技術特有的功能,使教師善教與學生樂學相統(tǒng)一,促進語文教學的高效化。
一、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有效走進文本
(一)情境導入進文本
有效情境的設置對于引導學生走進文本有著事半功倍的作用,常態(tài)教學模式下,教師憑借一支粉筆一張嘴很難達到高效地設置情境的效果,而多媒體動靜結合,聲形合一,能夠很好地設置出形象直觀的教學情境,這也符合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七顆鉆石》是托爾斯泰的一篇童話,教學這篇童話時筆者想要營造出濃濃的童話味,讓學生在整體的課堂氛圍中感知童話語言的優(yōu)美、情節(jié)的神奇、道理的深刻,這就需要信息技術發(fā)揮其“聲、形、光、色”的作用。課前交流環(huán)節(jié)筆者通過多媒體課件自動播放名家的童話作品圖片,配上優(yōu)美的背景音樂,營造出濃厚的童話氛圍,在這種情境中,孩子們自由交流他們讀過的童話故事及對童話的喜愛原因,這就為學生走進文本架起了橋梁,從而順利導入課題。
(二)品詞析句悟文本
“在古詩教學中,應充分發(fā)揮多媒體傳遞、變動、再現(xiàn)的作用,從而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去體味詩的意境美、音樂美、藝術美,將學生帶入詩所描繪的境界中,因而產(chǎn)生強烈的美感效應。”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許多課例都文質兼美,充滿了語言美、形象美和情景交融的意境美,利用多媒體集“聲、形、光、色”為一體的優(yōu)勢,有效地將抽象復雜的語言和文字轉化為直觀的圖片或場景,有助于學生品味文本。
二、利用信息技術,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提高課堂效率
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往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在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上,盡管這樣,學生還是難以把握重點和難點。教育信息技術的出現(xiàn),為這一難題提供了很多解決策略。在文本內容上,多媒體課件可以將重點的詞、句、段直觀地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還可以借助圖片、背景和音像等多種手段來輔助教學,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
三、利用信息技術,完善教學模式,構建生本課堂
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優(yōu)勢明顯,它能有效幫助教師克服傳統(tǒng)教學知識結構的缺陷,這個優(yōu)勢也契合了現(xiàn)代教育規(guī)律。從教學模式上看,既可以讓學生進行個別化自主學習,也可以實現(xiàn)合作學習,這也符合新課標對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的要求。從教學內容上看,多媒體技術囊括了聲、文、圖、像,使知識容量大,內容富有多樣性,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使教學模式由過去的以教師為主變成以學生為主體,把課堂的主要空間還給了學生。
四、利用信息技術,拓展學習空間,提升語文素養(yǎng)
現(xiàn)代教育信息技術能夠跨越時間和空間,把豐富多樣的信息融合在一起,使得課堂信息容量大大增加,滿足學生對豐富知識的渴求,完成對知識的積累,提升語文素養(yǎng)。如在《燕子專列》的教學中,筆者為讓學生進一步理解重點詞語“跋涉”,通過幻燈片出示“涉”的甲骨文圖片,并通過課件演示從甲骨文到現(xiàn)代楷體字的演變過程,既幫助學生通過象形字理解了“涉”的含義,又能讓學生感受漢字的博大精深,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五、利用信息技術,開拓學生視野,提升寫作能力
(一)巧用圖片、音像、鏈接等拓寬寫作思路
如四年級下冊園地五的習作是以“生命”為主題寫一篇作文,為拓展學生的寫作視野,筆者利用多媒體播放沙漠中仙人掌的生長圖片,播放懸崖峭壁中頑強生存的小草圖片,還播放了蛹克服困難破繭成蝶的視頻等等,學生的心靈在直觀形象的畫面和音像中受到了震撼,在此基礎上學生展開了議論,對生命的領悟在交流中碰撞,寫作時學生文思泉涌,一改往日咬著筆桿子瞎編素材的現(xiàn)象。
(二)每日微信狀態(tài)勤練筆,積累寫作素材
習作的性質是什么,崔巒先生有過清晰的定義:學生的習作就是練筆。低年級就是寫句子寫話。中高年級就是習作。也就是低年級是樂于表達,中年級自由表達,高年級是個性表達。因此,創(chuàng)造練筆的機會是提升學生習作水平的關鍵要求,但學生對常態(tài)的日記或周記常常是避之而唯恐不及,筆者在信息技術的運用中進行了習作教學的新嘗試。
筆者有每日借助微信平臺記錄一天生活的習慣,因此也試著引導學生借助網(wǎng)絡天天發(fā)表微信狀態(tài),用簡短的文字記錄每天的生活點滴,分享生活中的新鮮事,這是一個很受孩子們歡迎的、潛移默化的練筆方法。筆者和孩子們在微信朋友圈里互為好友,可以及時對他們的微信狀態(tài)進行點評。慢慢地,學生為充實微信狀態(tài)的內容發(fā)掘出越來越多的練筆素材,也逐漸養(yǎng)成了細心觀察生活、感受生活的好習慣,文字也越來越有靈性,充滿了趣味。學生每日微信狀態(tài)記錄為習作練習提供了生動鮮活的素材,將每日微信中的小片段整理加工,就是一篇不錯的習作。筆者還將習作內容化整為零,分解成多段微信,學生每天寫一段,最后將散的小片段進行篩選,加上恰當?shù)倪B接語和布局謀篇的技巧,一篇完整生動的習作就形成了。
總之,小學語文的高效教學離不開教育信息技術,每位語文教師都要充分利用教育信息技術提供的平臺,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找到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規(guī)律的契合點。合理、科學地使用信息技術促進教學,去除形式化和模式化,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提高教學效率。小學語文高效教學要破除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一些弊端,處理好信息技術使用與教師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關系,也要創(chuàng)新使用教育信息技術,讓語文教學充滿新鮮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