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岸
摘要:本文就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發揮美術課教學的作用,對如何提高小學美術課的教學質量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關鍵詞:小學美術;教學;提高質量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今社會要求現代人要具備全面的文化素質。美術教育作為全面發展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納入學校的教育軌道,其目的顯然不是要將每個學生都培養成“畫家”而主要是培養他們具有一定的審美能力和審美素養。美術教學的特殊性決定了它不僅要注重教學結果,更要強調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培養和鍛煉,對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審美感受和創造能力的培養。美術課再也不像以前那樣,教師在黑板畫,學生在下面畫。更加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到的鍛煉和收獲,讓全體學生的手動起來、腦筋動起來、嘴動起來,使全體學生積極的投入到學習的過程中去。
一、充分做好課前準備,提高教學質量
科學務實的教學設計,松張有度的教學節奏,是教學有效的主要因素。美術課中的探究是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美術知識、領悟美術技能技巧而進行的各種活動。如果只是一味的灌輸繪畫方法,學生不僅學不進去,更會產生厭惡感。課前的教案設計、教具準備,相關教學資料的收集等等,都是準備的范疇和內容。在教學中注意優化教學過程,科學、合理的應用有限的教學時間,爭取更高的教學效益。備課時,充分考慮到創新能力、動手能力、審美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統一安排,在一堂課上多層面地要求學生,使他們盡可能在各個方面得到比較均衡的發展,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準備好教學課件,針對不同的學習方式的特點,設計比較科學的教學環節側重某一種或幾種交替進行。讓每位學生學得快樂、記得深刻、收獲成功。
二、激發想象,訓練學生思維的發散性
我們知道,兒童作畫開始時都是憑印象來畫,常常是別人怎么畫,他也照著畫,缺乏自己的獨立性.教師在課堂上要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采用“一問多思”“一題多種表現”等方法來教學。如畫“風”,可以對學生設問:“大風吹來時,會出現什么情景”請每個學生不要忙著回答,多動動腦筋,然后,將各自的想法畫下來.這時,就會發現風吹的情景有多種多樣:有的學生畫樹干彎彎的;有的畫樹葉滿天飛;有的畫帽子飛了;有的畫水起大波浪……,總之,十個同學有十幅獨特的畫,都是屬于他們自己的畫。又如,在三冊教材中有“拔蘿卜”的教材,我首先讓學生講講拔蘿卜的故事,然后分角色讓小朋友們來演“拔蘿卜”的游戲,學生們非常活躍,我讓班里的小胖墩扮演“大蘿卜”,一瘦小的男生粘上白胡子演“老大爺”,短發女生包上一塊毛巾演“老太太”,另外一些小朋友戴上動物頭飾演小花狗,小花貓,大家熱情高漲,個個很投入,玩得特別開心.游戲完了,再要求把"拔蘿卜"的場面畫下來,并加以想象,可以畫不同的人或物"拔蘿卜".學生的智慧就在這樣的觀察和想象中得到了培養,一幅幅作品生動有趣,美極了!有的還畫出了"機器人拔蘿卜",有的索性畫成了太空基地種成了一個特別特別大的蘿卜,好幾架太空船正在拔蘿卜呢!作品之天真活潑,富有想象,是常人所不能想到的。
三、發揮欣賞的陶冶作用,升華學生的情感層次
情感是每個心理健全的人都必須體驗的心理過程。情感作為人類美好行為的內在升華同道德相依存,情感溶化在知識與道德之中。經調查表明:小學生背誦一篇欣賞文章是件非常容易的事,但讓他們從美學角度談論一件作品,那是難乎其難。因此,開設欣賞課,對提升學生的精神境界、增強情感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一環。美育的實質是情感教育,情感構成了藝術審美的主要特征。如何激起小學生的情感與學習的興趣,必須在教學的內容與教學手段上安排欣賞課這一環節,利用幻燈、電影電視、講座、參觀等現代化教學途徑,利用文學性的語言表述,介紹一些古今中外的他們既陌生又有興趣的不同風格的作品,像畢加索、塞尚、凡高、馬蒂斯、夏加爾、杜尚等各種流派、各種造型語言的既抽象又具體的名作,讓他們理解到作品中的精神內涵,以及色彩變化、筆融、肌理、素描等美感效果,挖掘他們的想象潛能,拓展思想,通過提高欣賞能力從而達到在耳聞目睹的情境中將自己的情感自覺地傾注在技能訓練過程中。
四、鼓勵藝術表現,激發藝術創造
現代美術教育家伊頓說:“教育是一種勇敢者的探險——尤其是藝術教育,因為它涉及到人類的精神創造?!笨梢姡瑒撛煨运季S的培養是藝術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因此,要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現藝術才華的空間,以提高學生的藝術創造力。在教學過程中不隨意扼殺學生作品里所體現的與眾不同的東西,因為美術不同于某道數學題只能有一個答案,美術作品的美具有多樣性,需要從不同的視覺角度去欣賞和評判,否則條條框框太多會限制學生的創作思路,使學生的作品顯得千篇一律,缺乏個性與活力。所以,不管學生的作品顯得夸張還是平淡,細膩還是粗獷,熱情還是寧靜,奔放還是含蓄,它都是有其內在的含義,是學生思維創造性的結晶,是學生心靈的反映。作業評講時注意多講優點,多肯定學生具創造性的一面,激發學生創造美、表現美的欲望,這樣做,同學們自然會變得更大膽、更充分、更主動地用自己的繪畫語言與外界交流,這樣才會給學生的藝術表現提供一個寬松的環境。因此,教師不僅是“傳道、授業、解惑”,而且還要以一份真誠的心與學生交流思想、交流意見、交朋友、交心。讓同學們的藝術表現熱情培養起來,并留一個空間,讓學生的藝術個性表現出來。鼓勵學生把自己的感受表現出來,并啟發學生思考、嘗試用怎樣的表現形式最能將自己獨特的意境構思表現出來。只有這樣學生的作業才不會雷同,內容和形式也會更豐富。
總之,美術教學是一項創造性的勞動,在小學美術課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充分做好課前準備,采用合適的先進的教學模式和方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學生發展為本,不增加他們的負擔,讓他們在美術課堂上學得開心、學得愉快。
參考文獻:
[1]潘祖課.小學美術教學中創新思維的培養[J].學苑教育,2010,(2):51-52
[2]劉凌云.小學美術課堂創意教學策略初探[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8 ,(2):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