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樹玲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微博、微信、微新聞、微電影等種種微事物不斷涌現,把我們帶入了微時代。繼而微課、微視頻等“微”字號也進入了校園,參與了課堂教學。微課受到了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關注與重視,也受到了學生的歡迎和喜愛,它對于提高學生的知識素養,增強教師職業能力,推進我國教育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然而,在課堂實施中,微課在實際應用中的情況卻不容樂觀。基于此,本文聚焦微課運用于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現狀、和教學設計策略,希望能為即將使用微課進行教學的小學語文教師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微課;小學語文;微時代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及應用的普及,“微課”作為新時代下教育信息化和課程改革相結合的產物,已經迅速在我國發展起來,并受到了廣大研究者的關注與重視。盡管相關的理論與實踐的研究越來越多,但是微課在實際應用中的情況卻不容樂觀,它運用于小學語文課堂,在教學設計上仍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教學主題不明確;教學目標存在著設定太多、敘述不清、沒有意義等問題;教學過程中缺少導入環節、沒有完整體現教學內容,教學過程不精煉等。對此,筆者做了詳細的調查和分析,并結合一些專家和學者的相關研究提出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微課的設計策略。
一、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微課教學設計存在的問題
1.微課主題存在的問題。通過調查及對微課主題的資料整理發現,教師沒有理解微課主題在微課教學設計中的地位,近一半的教師認為微課主題就是給這堂微課取一個名字,與后面的教學內容可以毫無關聯。大多數教師對微課的概念理解不夠深入,制定的微課主題范圍太大,沒有具體落實到教學內容上,要么就是擬定兩個主題。
2.教學目標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微課的特點是微課教學主題具有唯一性,但在教學中發現,很多教師的微課教學設計中,大都制定了 兩 個、三個或以上的教學目標,只有少數老師的教學設計設定了一個教學目標,可見教師對微課概念沒有掌握,沒有明白“微”的意義。有的老師教學目標的設定沒有意義,擬定了學生無法在課堂教學當中完成的目標;有的老師對學生的學情不了解,教學目標設定太多,學生完沒法完成教師擬定的教學目標;還有的是教學目標敘述不清楚,教學重難點不突出;再有就是教學目標主體不明確,教師擬定的教學目標沒有指明教學對象。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是輔助引導作用,所以教學目標的制定是以學生為中心的,特別是在微課這樣的單向性授課形式中,以學生為中心設定教學目標是十分重要的。
3.教學過程中缺少導入環節,教學活動不完善,教師既沒有寫出教師對學生活動的適當預設,也沒有寫出教師的教學活動,完全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教學過程中沒有完整體現教學內容,教學步驟之間聯系不是很緊密,這會導致學生上課聽不懂。還有就是教學過程不精煉,一部分教師沒有將教學過程提煉重點,直接把教學實錄當作教學設計中的教學過程,這是十分不恰當的。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微課的設計方略
1.圍繞一個重難點為中心來開展教學活動。
微課是傳統課堂教學的補充及擴展資源,它不能取代傳統課堂教學,而是為了搭建好每一塊磚瓦,搭建好學生的知識大廈。微課的教學內容要圍繞一個重難點為中心來開展教學活動。比如,標點符號的使用、某一修辭的講解、某篇文章背景知識的介紹等。教師要從學情出發,通過對學習者的分析,“快、準、狠”地把握住學生的薄弱環節,來設計出最適宜的教學活動。這不僅符合小學生的注意力規律和視覺駐足規律,同時,單一的知識點講解也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充分吸收。
2.微課的內容設計要精悍有趣。
一節微課的內容是某個知識點的高度濃縮,需要教師用淺顯易懂的精煉語言講解清楚某個知識點。學生通過觀看教師富有邏輯性的視頻講解,可有條理地挖掘并梳理知識要點,從而達到教師的預期效果與目標,讓學生在自我探究中學會自主學習。因此,內容的設計要做到內容精悍簡潔,要以有趣的開場白快速吸引學習者的眼球,簡明扼要地亮出教師要講的“點”,時間最好控制在 30 秒之內。比如采取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或引人入勝的懸念等小技巧激發起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其次,在錄制過程中,教師更要結合小學生的易錯點及理解能力來不斷協調自身的講解,比如對于同一知識點的范疇且學生早已掌握或易理解的細小內容,教師可以一語帶過;較難的、不易理解的地方,教師要適當放慢語速,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舉例子,用簡單通俗的語言講解清楚。另外,教學課件不要為了吸引學生而過于花哨,否則反而會本末倒置,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再者就是收尾要快,引發學生思考。一般控制在15秒之內,重難點知識的講解要配合相應的拓展教學資源。比如相關題型的拓展延伸性練習,這是檢驗教學成果的一個標準。或者是相關知識的鏈接,這樣有助于學生拓寬視野,不斷去探索擴充新的知識,可引導學生不斷地自主探究學習。
總之,小學語文微課設計必須強調知識的歸納性。教師講解完后,必須歸納總結出本次微課的知識要點,使學生一目了然。
2.因人施教,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和需求及其薄弱環節具體分析學生在學習中可能存在的問題,來制定具體有針對性的教學目標,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構思。比如,對于尚處于低學段的 1-2 年級的小學生,主要是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比如漢語拼音、識字、標點、句子等基礎知識,和查字典及最基礎的口語交際及寫話等能力。對于這個時期的學生,教師更需要采用具體直觀、有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體會到學習的樂趣;而對于高年級的孩子來說,他們的自我獨立意識越來越強,表現欲越來越強,更加喜歡虛擬的互動所帶來的成就感。因此教師要創設情景化教學,可穿插提問等互動性環節以達到與學習者虛擬的互動效果,通過這些方式來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及信心。
總之,微課作為網絡背景下的新興產物,對課堂教學及學習者本身都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推動著教育的不斷發展。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結合微課的設計原則及特點,挖掘出有價值的微課,借助微課實現情景化與互動化教學,因材施教,讓學生學會自主探究學習,從而創設有活力的語文課堂。
參考文獻:
[1]胡鐵生.中小學微課建設與應用難點問題透析[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04).
[2]杜積西,嚴小芳.云教育[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3,3.
[3]張一山.語文“微課程”設計的三個原則[J].語文教學,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