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渝
摘要:數學既是一門抽象思維的學科,同時也是非常貼近生活和充滿趣味性的學科。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應該一改傳統的填鴨式灌輸模式,課堂教學應該有生動有趣的互動,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我思考能力。同時,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模式,增強他們的實踐動手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創新思考;興趣思考
前言
與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不同,新課程改革倡導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如何適應這一新的要求和發展趨勢,是擺在所有小學教師面前的一個問題。筆者結合自身多年教學實踐經驗,就小學數學教學創新方面談一談自己的一點看法,僅供大家參考。
一、通過課堂有效互動,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
小學生年齡尚小,好動愛玩是他們的天性,同時對于他們而言,形象思維遠遠大于抽象思維。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重互動環節的設置,盡可能地增加教學的趣味性,引導小學生從形象思維慢慢向抽象思維轉變。例如在講“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任意兩邊之差小于第三邊”的規律時,我們可以設定這樣一個互動的環節:首先讓每個學生提前準備數根火柴棒大小的小木棍,然后教師提出一個假定的互動環節———喜洋洋的朋友給他送了幾根漂亮的金屬條,喜洋洋很喜歡,于是打算用其中的三根來做一面三角形的玩具。可是,他怎么做也做不出來,是什么原因呢?同學們可以幫他來完成吧。由于所提供的金屬條長度不符合三角形的規律,于是同學們忙活了一陣子誰也做不出來。這時候老師就可以適當地點出問題的關鍵——長度不符合。之后,老師再次設定長度,同學再次做,直到最終每個人都做出來。上述規律原本枯燥乏味,但通過這一個互動游戲環節,同學們興趣濃厚,問題也迎刃而解。此外,小學數學所學到的知識,日常生活中大都用得到。針對這一點,我們設定一些貼近生活的互動環節,讓課堂氛圍變得更為生動有趣,提升教學效果。
二、注重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為將來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學習有主動與被動之分,二者其實是相輔相成的。老師的教授,其實都是被動的學習,自己閱讀、預習、做練習題、寫作文等等,則是主動學習的表現。總的來說,課堂上學生以被動接受知識為主——當然老師要盡可能地增加互動環節,讓整個教學活動更有互動性,改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讓學生課堂上也更加的主動,課后則以自學為主。作為自然科學的基礎,數學具有強大的思辨特征,因此教師從一開始就要注重引導學生的自學模式,以便為將來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小學數學自我學習能力的養成,大致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板塊來實現。首先,通過預習讓學生提前掌握知識點,搞清楚自己哪里有不足之處。預習的過程本身就是自我學習的過程,良好的預習習慣不但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還可以有效增強學生的自學能力,是非常值得重視的。其次,通過完成作業來加強學生的自學能力的培養。作業不僅是課堂知識的練習鞏固,同時也是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適量有針對性的作業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點,同時自我學習的能力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增強。再次,可以通過課堂提問互動等形式,開發和引導學生學會自我思考、自我學習。課堂上,老師應該充分掌握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個性,時刻關注他們的課堂表現,及時地通過提問等形式,讓學生盡可能地融入課堂之中,引導他們去思考各種問題,踴躍地發言回答問題等,這些對學生自我學習能力的培養也是很有幫助的。
三、角度思考問題,注重學生數學思辨能力的養成
作為一門抽象的學科,數學具有強大的思辨特點,同一個問題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理解和解釋,同一道題可以采用不同的解題方法,背后則反映了不同的思維模式和解題思路。作為小學數學教師,除了基本知識點的教授外,平時還應該注重啟發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培養他們的數學思辨能力。比如,針對一道典型例題,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法來加以講解,同時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引導和啟發學生去思考。當整個例題講解完成后,學生會有恍然大悟的感覺,內心對數學的思辨性和趣味性就會增強,以后的學習中也會更加注重多角度思考,這對他們將來的學習是非常有好處的。
四、注重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
小學數學知識大多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連。針對這一特點,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動手能力,這不僅可以提高教學效果,對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也是非常有益的。比如,在教授鐘表這一節的時候,很多老師都會讓孩子帶上自制的鐘表,這都很好地增強了學生對鐘表的理解。此外,在教授圖形的時候,我給他們每個人布置了一個任務:放學后在家中各找三個有代表性的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梯形等,然后把這些物品畫出來,通過這個找和畫的過程,學生對圖形的理解也會大大增強。五、以鼓勵為原則,通過課堂提問、作業評語等形式,不斷激勵學生的學習斗志
小學生年齡偏小,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因此上課難免會做一些小動作,注意力不集中等。針對這些情況,老師首先要抱著最大的寬容理解態度來看待。其次要以鼓勵為原則,通過課堂提問、表揚、作業評語等形式,不斷地為學生加油打氣。課堂中,遇到調皮搗蛋的學生,我會視情況讓他們或者起來站一會兒冷靜冷靜,或者到講臺上來給大家講個笑話等,目的都是通過柔和的方式,讓孩子重新回到課堂。在批改作業時,對于做得好的地方,或者有進步的同學,我會鼓勵大家,寫下“你真棒,老師為你感到驕傲!”等。
我國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說:“新的數學方法和概念,常常比解決數學問題本身更重要。”所以,要讓小學生對數學保持足夠的熱情和興趣,數學的教育才能收獲更豐碩的成果,數學的魅力才能發出更耀眼的光芒。
五、結束語
總之,小學數學教學不僅是一門科學,還是一門藝術,是具有情感性和想象性的藝術。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從小學生的性格特征可以看出,學生能在教學中獲得更多的快樂,在快樂中學到更多的知識。這種教學能讓學生更愿意學習,知識點掌握更牢固。同時,教學還會發展學生的智力,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融入游戲等活動,不僅對小學生來說是一種渴望,也是教師所追求的高效率的教學方法,是現代教學中不可缺少的教學手段,對學生學習、教師授課、課堂效果都有非常明顯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朱坤森.游戲化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新課程(上旬),2015(6):114.
[2]龔自龍.淺談游戲化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6(27):39.
[3]孫明霞.數學課堂:玩出來的精彩——淺談游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觀察(中下旬刊),2014(9):18-20.
[4]姜曉娜.小學數學教育中游戲教育的應用及其重要性分析[J].亞太教育,20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