則外熱姆·熱西提
摘要: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小學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在提高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同時,還要強調學生德育意識的滲透。這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德育滲透的依據。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意義,是語文學科發展的需要,也是小學生自身成長的需要,更是培養學生良好的精神狀態的需要。接著提出了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特點是層次性與審美性,最后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課外閱讀中、課外活動中以及晨讀練習中四個方面提出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對策。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滲透
一、前言
學校的德育教育對小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的形成有很大的影響,也是我國人才戰略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是小學階段的基礎性學科,思想性與人文性突出。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會潛移默化的接受一些思想觀念。跟其他學科相比,小學語文滲透德育教育更為便利,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滲透德育教育提高小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意義
首先,是語文學科發展的需要。小學語文屬于綜合類學科,漢語語言是我國國民溝通交流的方式。要想促進小學語文學科的持續發展,就要賦予它新的內涵,在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豐富學科內涵,以此促進基礎學科的長足進展。
其次,是小學生自身成長的需要。由于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雖然已經具備了相應的思考力與判斷力,但是思想還不成熟,需要教師給予相應的指導。德育教育滲透能夠幫助學生塑造健全的人格,讓學生具備積極向上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提高其民族自信心,讓小學生群體能夠積極的面對生活與學習中的困難,能夠主動追求美好的事物。
再次,培養學生良好的精神狀態的需要。小學階段的學生心智發育都不是特別成熟,可能遇到一點挫折就會產生挫敗感,會在情緒上表現出來。如果老師沒有注意到這種情況,讓學生的負面情緒積累就會造成其注意力不集中,對生活和學習產生不良的影響。而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給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能夠改善學生的不良情緒控制力,愉悅小學生的身心,讓他們通過閱讀舒緩內心的緊張感與不安感,讓小學生在愉快的教學活動中放松自己,培養其良好的精神狀態。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特點
1.層次性。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要根據具體的學生實際,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有不同的心理特點,從而讓德育滲透也出現了層次性特點。我們以英雄類題材的課文為例,很多文章都表現了英雄人物本著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精神犧牲自己。像低年級段的《劉胡蘭》,,往高點的年級有《黃繼光》,再往上有《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等。在學習這些文章的時候,教學重點要跟著學生實際選擇不同的側重點,低年級的學生只要學習劉胡蘭在面對敵人的時候威武不能屈的性格,而高年級就需要理解董存瑞為了人民犧牲自己的高尚品質,讓學生明白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這樣的道德滲透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2.審美性。
小學語文課文都是精選的文章,有的文字美,有的意境美,語文教學過程也是學生審美發展的過程。教師通過語文教學引導學生理解語言文字的美,感悟文字中透露的思想美,學會欣賞美。特別是作文教學,屬于小學生審美意識的內心表達。因此,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讓學生受到思想美的熏陶,也能提高其辨別真善美的能力。
四、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對策
1.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
小學階段有大量的課文教學。語文教材文字優美、富于童趣。這就給德育滲透提供了一個有利的條件。在對課文進行主題詮釋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學會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在提升閱讀能力的同時提升思想道德境界,語文教師要認真合理的評價學生對文章主題的概括,讓學生學會表達自己的感受。在學生概括的基礎上教師再去賦予新的思想觀點,讓學生自己去體會。
第一,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小學語文教材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作品,有的描寫祖國大好河山,有的展示中華民族偉大智慧。這些作品通過不同的表現方式來展示漢語獨特的美感。課文中濃厚的人文氣息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是德育教育的精髓,語文課文中有豐富的愛國主義教育因素。比如,《劉胡蘭》、《小英雄雨來》、《我的戰友邱少云》、《狼牙山五壯士》以及《豐碑》等,在對課文進行主題詮釋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學會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在提升閱讀能力的同時感受先烈們的光輝事跡,自覺接受愛國主義教育,語文教師要認真合理的評價學生對文章主題的概括,讓學生學會表達自己的感受,明白幸福生活來自不易,能夠為祖國的強大而努力學習。
第二,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集體主義教育。小學語文新課標提出,要注重小學生團結、合作等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優越的生活條件讓部分小學生養成了任性、自私的性格。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可以通過課外閱讀文章《斑羚飛渡》以及《螞蟻滾火》等,感受集體主義精神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來激發小學生文學讀物的閱讀興趣,拓展想象空間,讓他們的思維處在一個相對活躍的狀態,進而明白團隊合作、自我犧牲等集體主義精神,提高德育滲透成效。
第三,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生命意識教育。生命的可貴在于對每個人只有一次。很多小學生調皮搗蛋,由于父母長輩的溺愛讓他們變得自大、驕縱,跟同學鬧別扭,甚至有高年級的小學生去網吧打游戲,打群架等,在閱讀《生命 生命》、《觸摸春天》等作品的時候,要教育學生珍惜自己與他人的生命,愛護大自然中每個有生命的個體,努力活出價值。
第四,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謙虛上進教育。謙虛上進是德育教育的一部分,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要注重語文教學中的謙虛上進教育的滲透。由于小學生的認知能力與理解能力有限,社會閱歷也不豐富,有的時候難以理解語文作品蘊含的深層含義,這就需要教師的引導。比如,在學習《兩小兒辯日》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在給學生講明白這篇文言文的基本意思之后,采取措施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明白學海無涯,學無止境,還要懂得人外有人的道理,只有謙虛才能進步,這是讓小學生受益一生的道理。
第五,在語文課堂中滲透誠信與責任感教育。學校教育是道德教育的主場所,誠信與責任感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小學生缺乏誠信,就難以承擔國家和民族發展的重任。當學生群體中出現說謊話、不負責的狀況的時候,教師要適時糾正,把這種不良行為扼殺在搖籃中。在學習《中彩那天》這篇文章的時候,讓學生明白“父親”為了誠信放棄了渴求已久的汽車,通過學習讓學生談一下自己的感受,說一下對誠信和責任感的認知。作為語文教師,要根據小學學生實際推薦合適的關于誠信與責任感教育的經典閱讀書目,像《愛的教育》、《誠信故事會》等,并針對閱讀活動進行指導,幫助小學生列出閱讀計劃,實現“每日一讀”,讓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式,提高德育滲透成效。
2.在課外閱讀中進行德育教育滲透。
對于小學語文老師來說,要提高小學語文教學德育教育成效,除了課堂教學、課外活動開展,還要注重課外閱讀中的滲透。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德育作品閱讀的時候要結合學生自身實際,保證課外閱讀跟德育教育不脫節,能夠跟得上時代發展的腳步。采取有效措施來激發小學生文學讀物的閱讀興趣,拓展想象空間,讓他們的思維處在一個相對活躍的狀態。因此,教師要重視德育教育在課外閱讀活動中的滲透,讓學生在閱讀中培養良好的思想品質。作為語文教師,要根據小學各年級的學生實際推薦合適的經典閱讀書目,也就是說,在跟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書目推薦的時候要結合實際,不同的年級段有不同的書目,讓小學生結合自身需,列出相應的閱讀計劃。告訴他們正確的課外閱讀方式,爭取在閱讀中提升自己。比如,有的小學生看書只注重故事情節,沒有注重思想內容,這就需要教師進行適時引導,找出文章中蘊含的社會意義,以此來豐富小學生的精神世界。可以為學生推薦像《弟子規》、《三字經》以及《帕西爺爺有辦法》等,并針對課外閱讀活動進行指導,幫助小學生列出閱讀計劃,實現“每日一讀”,讓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式,從而有所收獲。總之,好的作品是良師益友,能夠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進而提高德育教育的成效。
3.在課外活動中進行德育教育滲透。
兒童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的心智發育不是特別成熟,比較喜歡幻想,甚至有一部分小學生又追求完美的心理,在心中暗暗的崇拜英雄主義,會覺得自己能夠化身為文學作品故事中的主人公,因此,他們會更偏向于喜歡故事情節比較突出的兒童文學。在課外活動設計的時候,要考慮到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在課外活動中滲透德育教育,提高活動設計的針對性。通過開展語文課外活動能夠開拓學生的視野,感受語文讀物中思想品德的熏陶。比如,舉辦文學作品朗誦大賽,還可以舉辦德育讀物故事會,品德讀書交流、據詩做畫、兒童話劇等,還可以請一些兒童心理學專家來班級中開展講座,讓學生理解德育的重要性。還可以讓學生相互分享圖書雜志,在此基礎上召開“我們愛科學”、“爭當護綠小衛士”、“我是小小發明家”等一系列課外活動,在開展這些課外活動之后要求學生寫出自己的思想感悟,把德育教育培養跟寫作結合在一起,融進課外活動中,為提高小學語文低年級段德育教育成效打下堅實的基礎。
4.在晨讀練習中進行德育教育滲透。
日本著名教育家鈴木次郎認為,兒童的心理特點就是“玩”,那么,對于晨讀教師而言,如何讓孩子感到上晨讀課是一種享受的過程就是值得探討的問題。站在這個層面上來說,教師在進行晨讀課程計劃設置的時候就要結合小學生的日常生活內容,讓學生感受到晨讀的樂趣,打造出孩子們喜歡的課程,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通過研究發現,把小學生的晨讀活動跟生活結合起來能夠迎合小學生愛玩的天性,通過晨讀進行德育教育。可以在課堂中給學生普及晨讀的重要性,積極利用晨讀這一途徑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遵循德育跟智育兩者同步前進,共同發展,有效的結合,絕對不是一方從屬另一方的效果。通過晨讀讓學生加深日常學習的印象,理解課本中晦澀難懂的知識點,進而內化為自己的知識。研究表明,低年級對于未知領域的探究過程能給學生帶來極大的滿足,他們的許多創造活動就發生在探究過程中。因此,教師在晨讀課上要注意學生的心理特征,應多鼓勵學生,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未知的世界。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晨讀中,能夠根據學生生活選擇課程內容,方能夠在引導學生進行探究的過程中進行有效的德育滲透。要拓展小學生的知識點,晨讀與課外閱讀兩者結合是個不錯的選擇,這就要求教師看到這一點,定期開展內容豐富的課外閱讀活動,培育學生課外閱讀的好習慣,讓學生的思想品德在課外閱讀中得以升華。
五、結論
綜上所述,德育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其中心環節。小學生正處在長知識的關鍵階段,其思想觀念并未成熟,要進行正確的引導與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強化其自身修養,是小學生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所以,每一位語文教師都要在這個道路上進行積極的探索,要意識到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是語文學科的發展需要,也是小學生成長的需要,要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德育教育,為小學生的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致謝:
文章到了尾聲,借此機會向所有教導、幫助過我的老師表示感謝。特別感謝我的論文指導老師,本論文包含了指導老師對我的悉心指導和關懷,從論文的選題、方案設計,到論文的撰寫和修改。感謝在阿克蘇教育學院的日子,從老師和同學的身上學習了許多東西,得到很多的人生感悟,對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曹豐勛.論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西部素質教育,2017(2).
[2]李俊華.論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西部素質教育,2016(11).
[3]曾孝群.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方法探究[J].語文教研,2016(01) .
[4]倪方軍. 新時期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微探[J]. 成功(教育),2012(18).
[5]申鳳琴,路春榮. 強化班級德育工作的幾點做法[J]. 黑龍江教育,2013(11).
[6]裴振勛,于 晶. 淺談新時期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新策略[J]. 遼寧師范大學學報,2012(1).
[7]許曉放,張雄.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選文的德育因素分析[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5(20).
[8]趙建成,石云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的方法淺談[J].中國校外教育,2017(12).
[9]黃藍紫.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10).
[10]高述佳.小學語文德育滲透實踐途徑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