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靖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課內容的理論性較強,對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理解能力的要求很高。學生學習時容易感到難以理解,不容易接受。所謂教學難點是指教材中學生不容易理解掌握或思想上不容易接受的部分。具體有這樣幾種情況:有的是抽象理論本身令人難以理解掌握,有的是學生缺乏有關知識和思維能力而理解不足,有的是理論聯系一些實際問題后所產生的疑惑,有的是教師傳授知識時缺乏藝術方法給學生造成難解,等等。如何強化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這是擺在每一位政治教師面前的艱巨任務。
關鍵詞:高中政治;教學;難點
那么如何突破這些難點呢? 在教學實踐中我主要歸納出以下五種方法:
一、理論聯系實際,化抽象為具體
馬克思主義認為,由感性到理性,由具體到抽象是思維的一般過程。在高中政治教學中要突破難點,就要注意化抽象為具體,理論聯系實際,講究說理形象化。例如,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這一問題是一個難點,其中原因主要是學生往往會把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混同于整體與部分、全局與局部的關系,總認為個性存在于共性之中。為了講好這一原理,掃除學生在理解中的障礙,教師可以在教學中舉一些形象、恰當的事例,如水果包括蘋果、香蕉、葡萄、芒果、西瓜等,在這里水果(共性)存在于蘋果、香蕉、葡萄、芒果、西瓜等(個性)之中,再如人包括男人、女人、老人、少人、黃種人、白種人等,同樣,人(共性)存在于男人、女人、老人、少人、黃種人、白種人等(個性)之中,在同類事物的分析比較中,普遍性即共性,特殊性即個性。通過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具體事例使學生明白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里面包含普遍性。以此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和原理,教師講的東西越是形象的、具體的,學生就越容易理解難點、突破難點。
二、通過對比分析,使學生在比較中掌握難點
在哲學方法論中,比較是簡單的認識方法。通過比較,可以使學生較為容易的掌握理論難點。例如,教師在講解哲學上的“物質”概念時,就可運用對比分析。由于學生在學哲學以前就在物理、化學課程中接觸過物質這個概念,一講物質,學生很自然就會想到物質的具體形態和結構,而哲學上講的物質與它是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這在教學上就成了一個難點。如何理解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我們應分三步進行對比:首先,相對于意識來說,指出物質表示的是獨立于意識之外的客觀實在;其次,相對于物質形態來說,物質的具體形態是千差萬別的,各有自己的特點,而客觀實在都是它們共同具有的特性;第三,相對于物質結構的觀念來說,人們對物質結構的認識是相對的、可變的,而在意識之外的客觀實在卻不會由于自然科學的任何新發現而改變。經過這樣的對比講解,學生對物質概念的理解就會較為深刻了,同時師生進一步分析歸納出哲學中講的“物質”概念和自然科學中講的“物質”概念之間的區別和聯系,以加深認識理解,突破難點。
三、根據難點內容層層設問,步步深入,化解難題,俗稱“脫衣法”
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有時在突破教學難點上,為了強調學生注意,引起思考,我們可以把教材的內容設置為若干問題。所提問題,有時可以叫學生回答,有時可是設問,教師自問自答②。如在講授“價值規律發生作用的表現形式”這一難點時,教師可以一開始就連續問三個問題:(1)價值規律要求商品如何進行交換?(2)能否在商品經濟條件下,每一商品都總是完全按照它的價值量相交換?(3)原因是什么?分析答案后歸納指出在商品經濟條件下,商品供求關系是不斷變化的,價值規律就是通過價格圍繞價值自發地上下波動而發生作用的。至此教師又可提出三個問題:(1)價格經常圍繞價值上下波動是否違背價值規律的要求?(2)價格的上下波動同價值關系怎樣?(3)從一個較長時間看,價格與價值的關系怎樣?一邊問,一邊分析和回答,同時輔之以實例。這樣設問,由淺入深,引導思維,突破難點,就能使學生思考問題的脈絡和教師講解的思路同步,通過師生的雙邊互動,學生對問題就會有深刻的理解,從而提高教學的效果。
四、歸納總結,畫龍點睛
教師在講解難點的過程中,既要引導學生探究問題的思路,又要掌握契機,進行總結歸納,畫龍點睛。如在講解“商品的價值”時,教師就可以先指出商品可以滿足人們的某種需要,它可以用來交換。接著啟發學生思考:為什么不同的使用價值可以按一定的比例相交換?列舉電視、衣服、大米、鋼筆四種商品,要求學生分析其異同,讓學生討論。同時,教師在學生的議論中可適時地點出四者的相同點有:都是商品,都有使用價值,都是勞動生產出來的。然后可叫學生分析它們的勞動生產過程、工具、原料等。經過學生一番熱烈的議論后,教師才往關鍵上一點:雖然它們的具體形式、形態不同,但都消耗了一定的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我們就把它叫做無差別的人類勞動,這是商品的另一個共同屬性——價值。不同商品之所以能相互交換,就是因為它們有一個比較的相同的基礎——都是人類勞動的結晶,這就是價值!這樣,學生就可以很快地認識到商品的價值,從而使學生學習起來事半功倍。
五、借助圖表、多媒體等教學工具,直觀教學
我們在一些難點的教學中,還可以借助圖表、多媒體等教學工具,進行直觀教學,這種教學方式直觀、生動、活潑。在“量變與質變”一節內容的講授中,教師就可以把量變和質變及其辨證關系繪制成圖表并通過幻燈片展示出來,在量變和質變兩欄中,定義里的兩種變化、特點上的運動兩種狀態,原因中的都是矛盾引起和依存、破壞的兩種情況,辨證關系中的準備、結果、開始、無限交替等都特別進行強調。同時還可以剪輯、下載有關量變、質變的生動事例、制作成教學軟件,使學生在具體、生動的情境中體會量變、質變的概念及其關系。這樣,學生學完這一節內容后,一般都可感到條理清晰、觀點明確,并進而懂得這是事物由于內部矛盾運動推動起發展所表現出來的過程和形式。由此可見,直觀教學法也是一種有效突破難點的方法。
綜上所述,要上好思想政治課,要突破難點,我們必須吃透教材,挖掘教材,適當處理教材,必須講究教學方法,必須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積累教學經驗,不斷地引導學生樹立主動用策略解決問題的意識,從而使思想政治課生動活潑,高效優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