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平
摘要:小學語文的教學是一種基礎性的教學工作,所以我們在教學語文的時候應該更注重學生的基本語文知識,對于學生的要求逐漸提高。在學生學習語文的階段,學習習慣的養成應該在我們教學中占領一個重要的地位,學生應該和教師一起共同學習進步。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任務;教學習慣
首先,我們應該突出語文教學的重心,弄清楚教學中長期存在的一些問題。在我們的教學中,有幾點問題是非常突出的,這里一一揭露出來。先最重要的是學生對于語文的學習興趣呈現一個反比例下降的狀態,這種狀態顯示著學生對于語文的學習熱情是以一種下降的趨勢。這樣的狀態對語文教學的壞處是很多的,因為學生不能從語文學習中找到一種源源不斷地動力,學生就會在語文的學習上滯留不前。所以,教師應該教會學生自己去探究他們對語文感到有趣的地方,這樣學生便可以進一步延展他們對于語文的喜愛之情,而不是因為語文的知識要點多,而讓語文的學習變得格外困難。還有,現在影響學生學習的因素太多了,手機電腦這些東西成為現在的學生一種必需品,有些時候他們沉迷于手機的豐富多彩之中,相對于這些語文的內容就顯得異常乏味無趣。語文的教學,最害怕的就是學生不堅持,長期養成了一種輕視和怠慢的壞習慣,因為一旦發生了這種情況,短時間讓學生提高語文成績是很困難的事情,所以,教學中一定要幫助學生定性,改正他們在學習中的一些不足之處,并且對于一些優點也要繼續改良。
一、語文學習習慣的分類與必要性
在小學這個階段,我們不僅是需要學到基本的認字能力,還更應該學習到我們的學習方法,這個方面是應該在教學中得以突出的。要想學習好小學語文,究竟需要有哪些語文方法呢?應該從學習階段出發,把方法分為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我們應該知道知識點的基本概念,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預習。不僅是我們小學這個時期,在后面更深入的學習語文的時期,總會把這樣一個重要的階段忽略掉,首先是因為找不到方法,在預習過后總感覺沒有什么過大的幫助;其次就是思維上的懶散,學生總想等到教師去講,不想自己去思考基本的問題。教師應該在小學初期就對學生進行一個很好的預習習慣的養成。比方說我們要學習一篇小故事,教師應該讓學生自己找出幾個他們對于該篇文章疑惑的問題,把這些問題記錄下來,然后自行思考一下,帶著這些問題去讀文章。這樣的過程對于學生在以后教師精確講解了文章以后,對于更深層的問題也有很好的把握。
還有,小學語文的學習也更應該重視積累,所以我們需要記憶的內容是非常多的,教師應該要求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能夠把基本的字詞搞清楚,這對于學生并不是一種難度;相反如果在預習階段就能夠把一些簡單一點的知識掌握清楚,那么以后教學更難的問題就相對輕松一點。第二個方面,就是教學中的一個主要的方面了,在有了基本的概念之后,應該開始對于主題進行深化,這個方面對于小學的初期和后期要求是不一樣的,在小學的初期,更重要的是學生對于基本的句子和生字詞記憶清楚,把文章中的一些生詞生句子都基本上搞懂。而在小學后期,就要在一個升華中心思想的方面上進行了,也就是說對于學生的基本要求是加大了的。在課堂上,要對于學生的思考方式做一個比較詳細的總結概括,讓學生能夠在理解的基礎上想一想更難的問題,像一些找出主題的總結性的話語就可以和學生一起進行概括。
第三個方面,就是對于學生的作業的布置方面,在小學的這個時間段,每天基本上都會布置一些作業,而現在有些教師好像把布置作業當成了一個教學任務一樣,每天給學生布置成堆的作業,學生完成了后就開始講題,這樣的教學方式是非常錯誤的,如果教師只是一味地講題,學生只是一味地做題,長時間下來,學生自然會感到學習沒有意思,甚至越到后期的關鍵時期,學生這樣的厭學心理就會更為嚴重。在平時的日常作業的布置上,應該緊跟教學主題,對學生的作業質量進行勘察,布置適當的作業讓學生完成,最好是讓學生在白天的課余時間就可以完成的量度,這樣學生就有了大量的其他時間能夠培養他們自己的興趣了。
二、課堂的思維訓練與提高
在課堂上,我們應該對學生思維上有一定的鍛煉,而不是說就只是局限于書本里的內容,在教學中應該通過基本的課文,延展出一些其他的知識,這樣既可以對學生是一種很好的提高,同樣也會增大學生的課外補充量。因此,教學語文也應該在重視基礎的同時,適當增加一點稍微思維難度和實行難度較大的內容。比如說我們會學習到《靜夜思》這首詩,以往對于學生的基本要求就是能夠背誦、能夠默寫出來就可以了,而現在對于這首詩應該有不同的要求,應該讓學生對于詩歌的大意和詩歌中表現出來的內涵和情懷都有基本的探討。而這種探討的過程不是說教師說這首詩是怎樣的一種思鄉之情,這首詩就是怎樣的,而是應該學生自己通過理解段落大意,自己去思考文章中的一些主要的思想動態。所以,學習語文的課堂上應該是廣開言路的嗎,教師和學生之間是一種互動的關系,任何內容的開展都是要共同進步的。
三、學生學習能力的專項培訓
小學教育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對基本的語文學習能力有一些概念,幫助他們去更好地認識語文。在語文的教學中,學生的能力是多方面的,不僅是閱讀能力還是寫作能力甚至是記憶能力,都要在課堂的教學中有所展現,在課堂上對學生的鍛煉不能只是一節課上局限于一個方面;相反,應該穿插在整個課堂課后的環節之中去。在一節作文課的時候,教師同樣也可以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以及朗讀能力。可以采取這樣的方式,先讓學生自己去閱讀一些好詞好句,然后再讓他們在講臺上大聲把自己喜歡的句子飽含感情地進行閱讀出來,一節課上學生能夠不只是記到自己收集到的句子,還可以收貨很多不同題材的句子,以此加大他們的積累量。在小學語文的這個階段,其實一個非常重要的學習要點就是課余的補充,因為這個方面會導致學生的語文素養差距巨大,如果教師能夠通過一些方法讓學生自行去積累,這樣學生就能夠快速提高他們的語文能力。
四、結束語
小學語文的階段,學生對于學習這個概念是比較茫然的,如果教師在這一個時期只是將課拉進度,而不顧及學生是否能夠聽懂的話,那么學生自然的學習效果是不好的。小學教學應該注重學生的實際情況,從這個方面出發對我們的教學本身進行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