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玉娟
摘要:微課程是指以視頻、音頻為主要載體,教師圍繞某個知識點而開展的教學課程,具有“短小精悍”的特點,是傳統課堂學習的一種重要補充和拓展。通過學科“微課程”的開發與應用研究,初步構建適合我校學科潛能生的“校本”教育教學微課資源,助力個性化教學,使真正的差異化教學成為可能,實現學校層面的教育公平(學校層面);培養并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技能,建立積極互動的課堂教學氛圍,更好地服務于學生,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教師層面);助力學生體會學習途徑的多樣化,掌控自己的時間和工作量,真正學會承擔起自己的學習責任并主動體會學習的價值(學生層面)。
關鍵詞:微課程;公平;有質量
一、研究背景及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作報告中談到“優先發展教育事業”: 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辦好學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網絡教育,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1.“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教育的公平,關鍵是機會公平,重點是促進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和扶持困難群體……;“有質量的教育”,關鍵有兩點:一是塑造健全人格,不光是發展智商,還應培養情商;二是尊重教育規律,因材施教,長善救失,針對孩子的興趣愛好、天賦秉性,開辟多元學習途徑,使每個學生都獲得發展。
2.潛能生:潛能生,是指由于個人因素或受家庭、社會等各種因素的影響,造成在思想品德、行為習慣、學習成績等多方面或單方面暫時表現較差但還有很大潛力可挖的學生,亦即“學困生”,如果給予他們特別的關注和科學的指導,他們具有轉化為良好學生甚至優秀學生的潛能,所以他們是教學中不應忽視的教學對象。
3.微課程:是指以視頻、音頻為主要載體,教師圍繞某個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過程的課程,微課程具有“短小精悍”的特點,更利于學生理解和學習;不同學生可以根據不同需要按需學習,更加具有針對性,并且時間自由,是傳統課堂學習的一種重要補充和拓展。
(二)研究背景
國內外越來越重視“微課程”的研究, 我國多個地區的教學研究人員、一線教師,勇于實踐,不斷思考反思,涌現出不少“微課程”優秀課程和案例。但是,此項研究國內目前仍處在初步探索、嘗試階段,課程結構較為松散,在基礎教育應用領域課程資源的自我生長、擴充性不夠,尤其是針對學習潛能生的“學科微課程”資源針對性不強;結合我校校情,初中部英語、數學教師已開發出若干個與潛能生學情相符合的微課視頻、音頻并成功運用到日常教學中,但存在著課程資源不系統、不全面的問題,正是在此背景下,潛能生“微課程”開發與應用研究應運而生,學校成立專題項目研究小組、創建了“翻轉課堂”實驗教室,吸引著志愿投身課改的教師投身其中,樂此不疲。
二、研究內容
(一)構建部分學科(如初中英語、數學)“模塊教學微課程”課程體系
1.本課程體系的指導思想是在推進和實施素質教育的進程中,幫助學科潛能生實現主動的學科學習能力的最大限度的提高,初步實現基礎教育階段學校一定范圍內的教育公平。
2.制定若干模塊(如英語學科的語音模塊、語法模塊、技能模塊)、若干維度(如英語學科的語言基礎知識維度、語言技能維度、情感態度維度、學習策略維度和文化意識維度)的課程教學目標。
3.探索學科教學策略。
(二)編著“學科模塊教學微課程”校本教材并制作與之配套的系列微課資源
該校本教材依據國家課程標準,立足我校初中學科潛能生學情,發揮教師的教學智慧和實踐經驗,集中編寫、邊用邊改,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探索國家課程的二次開發。
(三)探索“學科模塊教學微課程”評價體系
該評價體系基于我校學科潛能生群體,以利于其身心發展和學習進步為導向,以形成性評價為主要途徑,包括學習態度、自學力、思維力、自控力、合作力、受挫力和學業水平等方面,以激勵、引導為主要手段,關注學生的點滴進步和未來發展潛力。
三、研究思路
為開發我校“學科模塊教學微課程”,本研究首先確定我校學科潛能生的學習現狀,對學科薄弱學生進行成績分析與問卷調查,與班主任和任課老師進行分析問題根源和癥結所在,找出研究的起點;在此基礎上分析影響學科潛能生學習的因素,找準研究的切入點。課程體系、模塊分布、教學重難點把握及編寫風格是本課題研究的著力點;實踐出真知,本研究記錄、分析教學實踐中影響師生教、學體驗的各種因素,邊反思,邊改進,最終編著出“學科模塊教學微課程”校本教材并制作與之配套的系列微課資源。
四、階段性初步研究成果(以初中英語學科為例)
(一)初步構建初中英語潛能生以“微課”為載體的“自主”課堂教學模式
以“微課”為載體的英語“自主”課堂教學模式遵循個體學習者的知識構建規律,初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學生學會承擔起自己的學習責任并主動體會學習的價值,并體會學習途徑的多樣化和成就感。為了保證視頻學習效果,我們還采取了以下配套措施:
1.教學生如何觀看視頻:最開始的一件非常關鍵的事情是教會學生觀看教學視頻,這與教學生如何閱讀和使用教材一樣。目前我們進行的是課內看,我們與學生討論如何控制自己的暫停鍵,幫助他們理解掌控自己的學習是多么重要!同時,我們還教學生如何在過程中高效做筆記。
2.要求學生提問題:每名學生看完視頻之后至少要有一個問題,這對于那些少有與老師交流的學生作用尤為明顯,幫助過于害羞的學生張嘴講話溝通,不再逃避。
(二)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提升與感悟
通過“微課程”的學習,學生們獲得了積極向上的態度和勇于挑戰自我的精神,這對于他們未來的學習生活與成長至關重要。
(三)教師方面
在研究實施過程中,參與教師學習和借助先進的教育理念,認真研究學生的成長規律及其個性特征,不斷反思和總結經驗,撰寫研究報告。實踐證明,參與教師從事課題研究,在理論素養、學科專長、業務能力、研究能力方面均得以提高,并激發和提高了教師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最佳途徑之一。
參考文獻:
[1]曉楠.教育學經典名言的智慧.新世界出版社.2008-11
[2]喬納森.伯格曼 亞倫.薩姆.翻轉課堂與慕課教學:一場正在到來的教育變革.2015-01
[3]胡鐵生.胡鐵生微課講座.2015-01
[4]鄧北平.微課及其質量評價標準.2014-02
注:河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