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華
摘要: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一邊推進素質教育,一邊想辦法減輕學生課業負擔,以便讓高效課堂得以成功構建,從而為學生提供更具科學性、思想性和藝術性的教學引導。現在我們就簡單對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各種矛盾進行議論,以便能夠將初中教學的關鍵點予以更好的把握。
關鍵詞:初中數學;數學教學;矛盾
數學是一門極為靈活的基礎性學科,在現實實際中有著極為廣泛的應用范圍。如果學生的課業負擔過于繁重,沒有足夠的時間靜心思考所學知識,就只能是學習到教師所傳授的數學知識,并未形成相應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旦遇到多知識點綜合的問題,學生就會表現得手足無措。如何解決初中數學教學中諸多矛盾,讓學生從繁重的課業負擔中解脫出來,令學生的數學能力得以有效培養,成為了當前教師教學研究中的重要課題。
一、“教”與“學”的矛盾
“教學”本身就是矛盾的對立統一,“教”和“學”既具有“統一性”,又展現出事物對立面間相互排斥的“斗爭性”。在具體的初中數學教學中,要想讓學生從“要我學”逐漸轉變為“我要學”,就必須讓教師對“教”與“學”之間的矛盾進行有效的處理,使“教”與“學”之間保持一種相對的平衡。因此,教師要重點注意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激發,再深入到課本教材之中對知識的內在聯系進行不斷的挖掘,將教學中的要點予以有效歸納、重點予以合理突出、難點予以針對突破,使用更為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感情豐富的肢體動作,逐漸弱化“教學”的相關概念,讓知識能夠以一種更為自然的方式向學生傳遞。而學生則在相對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對知識進行學習和理解,令學生能夠順利的將掌握的知識內化成為自己的能力,進而能夠享受到成功所帶來的愉悅體驗。
二、知識整體結構與零散分割的矛盾
初中數學教學一般都是從局部的零散分割就開始,向學生剖析一個或幾個知識點,讓學生能夠將其中的要點、重點、難點予以充分理解掌握,再用各種練習題來讓學生從多角度去探索知識點的內在本質。但是,初中數學學科是由若干個知識點構建起來的完整知識體系,故教師在教學中除了要通過“零散分割”的方法來對局部細節進行重點強調之外,還要將教學回歸到課本教材的目錄之上,以目錄為指引來將所掌握的零散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使零散知識能夠回歸到知識整體結構之中,最終做到初中數學完整知識體系結構的建立。因此,教師必須處理好知識整體結構與零散分割的矛盾,以便讓學生能夠從知識的細節入手,再逐漸轉移到整體結構的認知上來,使學生能夠將初中數學知識吃透、抓牢,從而學生才能夠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進而解決一些問題和發現新的問題。
三、針對性指導和全面提高之間的矛盾
初中數學教學的過程,其實就是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指導的過程,但由于學生的學習受智力因素、心理因素及其他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學生之間是存在明顯個體差異的,故“因材施教”這一教學理念被運用到了實際教學之中,對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提出了不同的教學培養要求。對于部分特別優秀的學生,教師要布置一些教學大綱要求之外的學習內容,讓他們對一些新穎的課題進行思考和探索,讓他們的理論知識獲得更好地把握,從而讓他們能夠將自己對數學學習的見解表達出來,展示出較強的學習主觀能動性。而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要堅持以課本教材為主的教學原則,適當的降低對學生的要求,除了向他們進行知識的講授之外,還為他們預留一定的思考空間,引導他們更為積極的對數學知識進行深入探索,從而為他們學習成績的提高奠定基礎。
也正是這樣,教師對學生進行了針對性的指導,才能保證讓學生獲得全面提高,從而避免針對性指導和全面提高之間的矛盾對教學造成影響,為初中數學教學的順利進行保駕護航。
四、授課中趣味性與科學性、思想性與藝術性兼顧的矛盾
初中數學教學的過程本身就是一門藝術,既有多種教學形式的不斷呈現,又有大量教學內容的持續展示,而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的統一也是教學的一大關鍵。就初中數學知識本身而言,如果教師只是對知識進行單純的傳授,那么除了將知識的科學性予以充分表現外,剩下的就只是枯燥乏味了;而如果教師只關注知識傳授的趣味性,那么又不好把握知識間的相互內在聯系,會影響到知識科學性的有效表達。因此,教師要在教學中對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重點分析,盡可能使用生動的語言和恰當的比喻來進行教學引導,做到既讓學生的心情保持愉悅,又將知識予以原封不動的傳授。
例如,教授在向學生介紹無理數的相關知識時,可以用一個數學小故事來引起學生對無理數的興趣,再趁勢將無理數的知識傳授給學生,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將知識予以更好的掌握。與此同時,教授還要注意對知識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進行重點強調,利用“動態分析”、“數形結合思想”、“空間變換”等觀念來對學生進行深層次引導。只有這樣,授課中趣味性與科學性、思想性與藝術性兼顧的矛盾才能得以有效解決,從而使初中數學教學做到“科學性”和“趣味性”的統一、“思想性”和“藝術性”的統一,進而為學生呈現出更為精彩的教學引導。
五、大量知識內容和時間合理利用產生的矛盾
初中數學教學是一個系統化的過程,學生在學習了知識之后,還需要有針對性的進行練習來促進理解和記憶,此時練習量的把握就顯得十分關鍵了。如果學生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去進行過多的練習,那么習題就失去了原有的典型性,令練習無法達到最佳的效果,未能使有限的時間發揮最大化的效用;而如果學生只是聽教師的講解,不去安排時間進行適當的練習,那么學生將不能完成所學大量知識內容的內化,所學知識就不能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因此,教師要在教學中格外注意,對大量知識內容和時間合理利用的矛盾進行謹慎處理,積極采取精講精練、重點突出、講練結合的教學方法,努力做到知識“點”、“線”、“面”遞進式呈現,讓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以有效培養。
總之,為了讓初中數學教學得以更好地進行,為了讓素質教育得以全面實現,為了讓學生從繁重的課業負擔中解脫出來,教師有必要將自己的聰明才智予以充分發揮。唯有如此,教師才能更好的將教學基本規律予以把握,從而更好的去處理教學中的諸多矛盾,最終做到初中數學教學水平的有效提高、穩步提高、持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