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麗娟 房培玉 王平
摘要:高職院校加強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重要意義,只有不斷地加強傳統文化教育,讓學生在優秀的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才能更好的豐富他們的內心、凈化他們的靈魂、塑造他們的品格,使其成為高素質的合格人才,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重點介紹了煙臺汽車工程職業學院的“人車合一、平而不凡”的汽車藍領文化,通過第二課堂教育、學院系列主題活動教育、體育節、畢業典禮等諸多途徑,最終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養和文化品位。
關鍵詞:傳統文化;校園文化;文化育人
傳統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它呵護著中華民族從五千年前的上古時期一直走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因此,對大學生進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既是高校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高校道德教育和全社會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在高職院校普遍存在著重技能、輕人文的傾向,導致部分學生雖然有良好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但缺乏應有的社會公德和責任感,無法滿足社會對德才兼備人才的需求,這種情況不僅影響了高職院校的長遠發展,而且還削弱了學校育人的終極功能。高職院校加強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有著深遠的意義,只有不斷地加強傳統文化教育,讓學生在優秀的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才能更好的豐富他們的內心、凈化他們的靈魂、塑造他們的品格,使其成為高素質的合格人才。
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的靈魂所系,是全校師生的精神認同和歸宿,也是推動各項事業發展的精神動力。煙臺汽車工程職業學院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不斷創造、總結、凝練、升華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文化育人方式,這種培養方式既具備現代大學文化的共性,又具有區別于其他學校的個性化的校園文化特色,是汽車學院風貌和個性的集大成,也是時代先進文化在學院的體現和反映。
近年來,煙臺汽車工程職業學院針對學院的汽車專業特色,確定了“人車合一、平而不凡”的汽車藍領文化理念,并把平而不凡作為校訓。汽車學院的特色文化具備了現代大學文化的共性:民主、科學、包容、開放,同時也表現出自身鮮活的個性。注重平民性和平凡性,在讓學生學會技能、學會生存的同時,更要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在平凡中創造不凡的人生。根據實際,將高職文化、傳統文化、汽車文化、企業文化和地域文化進行了有機融合,形成獨具特色的汽車學院文化育人體系。經過幾年的實踐,平而不凡的文化育人系統適合學生、適用教師,緊貼校情,彰顯了藍領特色。
一、學院確立了要建設成為理念先進、特色鮮明、競爭力強的著名高職院校,膠東半島制造業重要的技能人才培養基地,服務于省內汽車產業的科研和培訓基地的辦學目標,培養同時開始了特色文化育人探索之旅。作為具有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雙重身份的高等職業教育院校,最重要的是文化的針對性、有效性,建設什么樣的文化,怎樣建設,如何實施,是否有效,這也是煙臺汽車工程職業學院追求的特色文化。
如學院中心廣場取名紅旗廣場,寓意莘莘學子們將高舉紅旗,胸有目標,身懷技能,在祖國建設的海洋中,揚帆遠航,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做貢獻。學院道路以合作企業和國內外汽車品牌命名,以培養學生作為“汽車人”的行業自覺意識。增強學生的專業定向和職業自豪感、民族自豪感與使命感。學院“六藝”文化體現了我國傳統教育在道德、修養、學識、技能、體魄等方面對人的素質要求。體現了學院注重在人生成長的關鍵時期,引導學子找準方向、注重安全、保證動力、把握速度,成長為藍領精英,成就幸福人生的初衷。在這種氛圍的耳濡目染之下,汽車學院的學子接連取得突破,不斷在全國的職業大賽和技能比拼中榮獲佳績。
二、學院通過軍訓、感恩勵志教育等規范化系列主題教育活動,和運動會、大學生藝術節等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汽車學院讓每個人都有出彩的機會,都有展示自己愛好特長的舞臺,通過點滴成功來激發學生自信自強,進而奮發向上,努力拼搏,成就美好人生。
在一系列的主題教育活動中,學院注重把重塑自信作為開篇,把通過感恩樹立責任感作為重頭,把藝體活動貫穿始終,精心設計畢業典禮,滿懷深情地送學生告別母校、踏上社會。經過幾年的實踐,學院的秩序好了,學生的精神面貌也更加積極,學院還涌現出了一批典型,辦學聲譽也不斷提高。
藍領文化是學院文化的主基調,在辦學實踐中,學院培養和營造尊重勞動、重視實踐、鍛煉技能、學以致用的良好風氣。汽車學院的學生大多來自普通家庭,將來從事的是一線的藍領工作,他們大多數人將來也是過著平凡人的生活,因此,學院文化更強調平民性和平凡風格,在平凡中培育智慧、展現優雅,在與現實社會的接觸中認識世界、認識自我、磨礪品格、提升境界。
三、學院在文化育人中充分體現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理念,依據學生實際和成長的身心特點,從恢復自信、激發潛能入手,始終貫穿情感教育,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追求人性之美,引導學生形成責任感,著眼于學生道德修養、審美興趣的提升,力求為他們打造一個展示自我才華的平臺。旨在希望莘莘學子在三年的校園生活中能夠成長為視野開拓、德才兼備,勇于創新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按照主題教育活動設計方案,不同主題活動在實施時都可選擇多種多樣的表達形式:包含專家講座、外出學習、征文、觀影、知識競賽、座談、比賽、各類評先樹優活動等,務求采取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育,在無形中達到教育目的。
參考文獻:
[1]許國恩;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促進高職院校內涵發展[J];華章;2012年19期
[2] 張靈敏;劉曉云;校園文化建設的現狀與對策[J];中國報業;2014年10期
[3]葛樹強;高職院校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對接的策略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5年10期
作者簡介:曹麗娟 (1981—),女,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學;房培玉(1963-),男,本科 ,研究方向教育學;王平 (1978-),男 ,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學。
課題來源:山東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6-2017年度課題研究成果,課題編號為:BCH2017027;山東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2017年度科研課題研究成果,課題編號為:ZJXH2017224;山東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成果,項目編號為:J16WA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