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紅霞
摘要:義務教育改革進行的如火如荼,作為傳統主力學科數學教學自然也不例外。數學在小學所有課程中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作為二十一世紀的接班人,當代小學生不僅需要有良好的數學成績,更要學會實際應用,小學數學中眾多應用題便是對小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當前小學生在數學應用題解答過程中存在一定困難,本文就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已教學效率提升進行探究。
關鍵詞:高年級;小學數學;應用題
小學生接受能力極強,但是理解能力有限,尤其是對未接觸過的新事物,如果不能得到良好教學方式的引導將難以進行后續學習。小學數學介紹的都是數學基礎知識,主要為后續學習奠定基礎。由于數學應用題中一些元素是小學生之前不曾接觸的,因此在應用題教學中教師往往費盡心力卻難以取得良好效果。基于此必須提升應用題教學效率,改變傳統教學策略,引進新的教學方法。
一、提升小學生閱讀能力
數學應用題的描述離不開文字的支持,數學應用題的表述大多通過文字結合數字來完成,因此在數學學習中必須具有一定的語言理解能力。不同的表達方式帶來的效果不盡相同,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注意多為學生講解數學題目中的語言應用技巧,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能力。當前小學生在解答應用題時存在一定困難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無法理解題意,難以從題目中獲得有效信息,難以捉摸出題人的根本目的,因此在解答應用題時往往不知所措。教師在教學中也能發現學生對各種數學知識大都能掌握,但將其蘊含到題目中學生就無法理解。
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通過不同表述方式向學生講解題目,例如在進行復雜算式大小比較中,教師可以用式子兩邊作對比。例如對兩個值A和B,比較A和B的大小。小學高年級學生已經掌握一定預言基礎,對應用題句式有一定了解,但對一些句式變換理解仍舊存在一定難度。該題目中學生一般能夠理解大多少的意思,再如這樣的表達方式:B比A小多少?A和B相差多少?B和A之差是多少?這些表達方式雖然不同,但表達的意思都是一樣的,學生在學習中應該注意區分不同的表達方式,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此外教師可以采用動靜結合是一種實踐結合思想的教學方法,動就是指通過實際操作動手練習,靜是指通過思考對相關知識進行理解。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解答數學應用題本身就是一種動靜結合過程,將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開發學生開放性思維,提升學生對問題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提升應用題教學趣味性
由于經濟較少,小學生在生活經驗以及社會閱歷上存在不足,因此對應用題中涉及的內容往往存在一定難度。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會隨著年紀不斷增加改變,高年級的小學生已經具備初級的三觀,并對一些事物有自己的看法,而低年級小學生主要通過別人的引導,想法比較單純。在小學生永遠將興趣放在第一位,并在學習中表現出來,基于此教師可以針對性引導小學生,幫助學生培養學習興趣。教師可針對小學生心理展開趣味性教學,通過提升小學數學趣味性來,讓學生在充滿趣味的課堂教學中主動學習,逐漸培養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高年級小學生都認為自己已經掌握一定數學基礎,因此對一些簡單問題解答起來迎刃有余,對于此教師可以舉例:一只小狗在原地向北方向100米,發現其正東方向有一塊骨頭,因此向東奔跑100米叼起骨頭,跑到西南方向100米處狗窩吃完骨頭后聽到來自西方100米處主人的呼喚,搖著尾巴來到主人所在地。這只狗最終位置離最初位置的距離是多少?教師描述完題目后學生開始在腦海中想象畫面,并有學生提出不同答案。教師可以教導學生在紙上將狗行走的路線畫出來,讓學生懂得在解題中借助圖形,即數形結合,避免一味死腦筋的解題。在以后遇到類似的問題,學生不會漫無目的的想象,而是首先畫出人的行走軌跡,提高解題效率,同時也提醒學生在遇到題意難以理解的題目時可以嘗試采用其他理解方法,幫助解題。
三、利用生活化教學提升小學數學應用題解題能力
小學生由于心智原因導致容其易受到環境的影響,可以針對這一特點進行引導性教學,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小學生動手操作能力。通過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方式,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讓數學學習更有樂趣。更為重要的一點是應用題中涉及的內容大多來源于生活,因此在應用題教學中使用生活化教學。
例如數學中對于年月日的教學時,教師可舉出以下例子:小華爺爺從出生至今匪夷所思只過過20次生日(2015年1月),根據這一條件解答小華爺爺的年紀以及生日。一些同學受限于一般思維,隨口答出20歲,但卻沒有足夠條件確定生日的具體日期。教師可以通過爺爺這個詞否定20歲這個答案,并提示大家2月29日每四年只有一次,大家對閏年的體會更深,并明白小華爺爺的生日是2月19日,2012年是閏年,他現在的歲數是20*4+3=83歲。
四、加強師生互動,確立學生教學主題地位
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主體是學生,教師起到引導者作用,尤其是在數學應用題教學中,教師應該讓學生占據教學主題地位,在應用題中有效理解題意,并通過科學的思維方式提升解題效率。小學數學日常教學活動主要有教師可學生配合完成,傳統教學中教師主宰教學活動,新課標要求學生成為教學主體,教師在教學中僅僅充當引導者以及組織者。當前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需擯棄傳統教學理念,加強與學生互動,展開討論,在教學中通過各種有效手段引導學生思維,教會學生不僅僅掌握相關理論知識,還能夠將其運用于實踐過程中。教師可將一些有難度的習題通過電子白板展示出來,并讓學生展開討論。學生通過閱讀題目后討論,在討論中必然出現分歧,而產生分歧的原因就是對題意理解不一致。學生們在討論后可以發表自己的觀點及解題策略,并由教師在黑板上列出。
五、結束語
當前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中存在一定問題,因此在教學中必須使用先進教學方法,從根本上提升教學效率,讓小學生能夠將數學知識學以致用,為未來更好發展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