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瑩
摘要:中等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推動經濟發展、促進就業、改善民生、解決“三農”問題和緩解勞動力供求結構矛盾的重要任務,是教育事業中與社會經濟發展聯系最為緊密的部分。
關鍵詞:駐馬店;職業教育;經濟關系
一、中等職業教育與經濟發展的基本關系
(一)中等職業教育與經濟發展的基本內涵
我國的教育體系中,教育類型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普通教育,另一種是職業教育。根據職業教育在《中國大百科全書(教育卷)》的解釋,將中等職業教育定義為招收初中畢業生和具有初中同等學歷的人員為主,以培養初、中級技術工人(即具備上崗資格的初、中級技術水平的工作人員)和其他從業人員為目標的中等層次職業技術教育。實施中等職業教育的學校主要包括上述的中等專業學校、職業高級學校、技工學校和成人中等專業學校。按照國家教育部的規定,統一規范稱為“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或“中等職業學校”。
(二)經濟發展的基本內涵
經濟發展是一種經濟社會現象,指的是一個國家或地區擺脫貧困落后狀態,走向經濟和社會生活現代化的過程。經濟發展的實質是指社會基礎由舊的結構向新的結構發生本質變化的過程。本研究中所提出的經濟發展內涵包括以下三層含義:第一,經濟增長,指經濟總量諸如國內生產總值、工農業總產值的增長,也可以用人均生產的增加量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增加來表示。第二,產業結構優化指在國民經濟效益最優的目標下,根據本地的環境、資源、科技水平等特點,通過對產業結構的調整,達到與已有條件相適應、各產業協調發展的狀態,并且隨著經濟的發展,產業結構經濟進行動態的合理調整從而滿足社會不斷增長的需求的過程。第三,社會與經濟和諧、可持續發展:包括環境與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城鄉和區域的均衡協調發展以及就業率的增加、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等方面。
二、駐馬店市中等職業教育與經濟發展的基本狀況
駐馬店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古為交通要沖,因歷史上南來北往的信使、官宦在此駐驛歇馬而得名。駐馬店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淮河、漢水兩大水系上游,古為汝寧府地,素有“豫州之腹地,天下之最中”之稱,處于“長江”、“隴蘭”兩大橫向經濟帶之間。這里古為交通要沖,因歷史上南來北往的信使、宦官在此駐驛歇馬而得名。自1998年以來,駐馬店已連續17年成功地舉辦了“全國鄉鎮企業東西合作經貿洽談會”。近年來,駐馬店市堅持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和新興產業培植壯大一起抓,取得了進一步的發展。但是由于基礎設施薄弱,開發條件有限,科學技術力量相對滯后,豐富的自然資源并沒有被充分開發利用,這也阻礙了駐馬店市經濟的發展。
(一)駐馬店市經濟社會發展現狀
根據 2014-2017年河南省統計局相關數據整理分析,近年來,駐馬店市經濟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國內生產總值、人均生產總值等經濟指標也在逐年增長,但從橫向比較,駐馬店市的人均生產總值卻與全省的平均水平相差甚遠;2017年教育支出增長13.4%,2016年教育支出又增長10.8%,財政預算收入雖然每年基本上有一定的增長,但仍然難以支撐日益增長的教育支出;駐馬店市2017年三大產業結構比為 23.6:44.9:31.5,其中第一、二產業總比重將近 70%,第三產業發展較緩慢,比重僅為 31.50%,經濟結構仍需優化調整。
(二)駐馬店市中等職業教育發展基本情況
根據 2011-2017年《駐馬店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相關數據整理而得,在2005年頒布的《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及其他相關政策文本的推動下,駐馬店市中等職業教育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今年來,駐馬店市市政府對市直公辦的幾所職業學校進行投資興辦,建立由駐馬店農業學校、駐馬店衛生學校、駐馬店職業技術學院、汝南幼兒師范學校、駐馬店技工學校、駐馬店財經學校、駐馬店市安全生產職業技能學校7所學校組成的職教園區,對職業學校進行整合,促進了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但“普高熱”對高學歷的盲目追求的傳統觀念及初中畢業生人數減少、高等教育繼續擴招等因素,導致駐馬店市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遠不及普通高中教育的發展。
三、促進中等職業教育服務地方經濟的主要建議及對策
結合駐馬店市的發展現狀,擬從社會、政府、學校及用人單位四個方面提出促進中等職業教育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的建議。
(一)政府應大力支持中等職業教育發展
政府對本地中等職業教育的重視為職業教育的發展做了最為堅強的扶持,而職業教育的進一步發展以及給人們帶來的益處又會為政府的態度做最好的注釋和支持,使中等職業教育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一個良性循環之中。
(二)著力扭轉中等職業教育招生與就業的困局
招生與就業是中等職業教育進行過程中的第一步與最后一步,第一步招生困境的化解是職業教育順利進行的提前,走好最后一步讓學生合理就業是職業教學培養目標實現的關鍵。因此,實現中等職業教育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人才的目標,就必須做好招生與就業工作,從“進口”與"出口”予以保障。要擴大中等職業教育的招生面,合理分配普高與職高的招生比例,對勞動就業市場進行監督,嚴格實行就業準入制度,為在本地就業及創業的畢業生提供合理旳工資待遇和資助。
參考文獻:
[1]《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05)35 號文件
[2]范先佐.教育經濟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第 2-3 頁
[3]陳怡.國外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的新特點[J].北京成人教育,2001(4)
[4]楊一.北川羌族自治縣中等職業教育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問題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08
[5]《關于制定中等職業教育學校教學計劃的原則意見》教育部教職成(2000)1 號文件
[6]范先佐.教育經濟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第 66-67 頁
[7]趙文報,李英.高校專業結構與經濟結構辯證關系研究[J].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4(4)
[8]《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決定》國發(2005)35 號文件
[9]沈超.職業教育與國民經濟發展關系的研究課題組《就業·收入·和諧》[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6,第 78 頁
[10]摘自《駐馬店市概況》.駐馬店市市人民政府官方網站.
[11]丁孝智等.區域經濟發展與人才層次結構的分析模型[J].開發研究,2009(8)